胡适最著名的三句话精辟140条

时间:2024-07-23 09:07:55 祝福

胡适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1、胡适的诗有哪些

(1)、林语堂曾说:“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2)、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3)、很多的初期白话诗人如刘大白、沈尹默等,后来都做了学者。他们做学者时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做诗人是历史的误解。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诗人的才情,而理性是不能代替才情的。胡适就是个理性很强的人,据说胡适小时候读《资治通鉴》,觉得其中的帝王年号很难背,就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叫“历代帝王年号歌诀”。我觉得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归纳整理的学者才能。他从小就有这方面的素质。而历史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是很尴尬的。胡适的大部分诗没有诗意,没有诗情。这也是他们那一批人共同的特点。

(4)、读书应该有什么意识呢?对于英语类的文章和作品而言,读书不能只学习文字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还应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学术思想。胡适对于此有很好的论述:

(5)、(1) 胡适.随笔杂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

(6)、这是胡适第二次见到了曹诚英,第一次是胡适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当时15岁,排起来可以远房表妹了,给胡适做伴娘。

(7)、热极了!更没有一点风!那又轻又细的马缨花须动也不动一动!好容易一颗大星出来;我们知道夜凉将到了:——仍旧是热,仍旧没有风,只是我们心里不烦躁了。忽然一大块黑云把那颗清凉光明的星围住;那块云越积越大,那颗星再也冲不出去!乌云越积越大,遮尽了一天的明霞;一阵风来,拳头大的雨点淋漓打下!大雨过后,满天的星都放光了。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大家齐说“世界更清凉了!”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选自《尝试集》)

(8)、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9)、  胡适曾为此感慨:“光甫办银行三十年,平日只有人求他,他不消看别人的脸孔,此次为国家的事,摆脱一切,出来到这里,天天仰面求人,事事总想不得罪美国财政部,这是他最大的忠诚,最苦的牺牲。我很佩服他这种忠心。光甫做此事,真是没有一点私利心,全是为国家。他有时也很愤慨,说:‘我头发白了,还来受这种气恼,何苦来!’我今天对他说,我最佩服他这种委曲求全的精神。”

(10)、许久没有看见星儿这么大,也没有觉得他们离我这么近。秋风吹过山坡上七八棵白杨,在满天星光里做出雨声一阵。1931

(11)、之后,林语堂如约到北大担任英文教授,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因为场场爆满,不得不限制旁听人数。

(12)、     这张照片就是胡适与当时的恋人曹诚英的合照,由杭州西湖英华照相馆所制,背面有胡适亲题时间、地点,"烟霞洞。廿七。"。   

(13)、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14)、--------------------------------------------------------------------------------

(15)、在杭州的这段日子,胡适自称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这在胡适在日记中有明显的体现,他用大量篇幅来记录与曹诚英的美好时光

(16)、曹诚英打落牙齿和血吞,去医院打掉了孩子,包袱一卷,去美国留学了。

(17)、我们刚才也说了,胡适是没有快乐童年的,长大后也是少年老成,再加上身兼多职,一生劳碌,一辈子,哪有这样一种闲暇优良的生活啊,况且身边还有一个知己相伴,两情相悦的快活生活跃在纸上,完全可以感受到,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陶醉在这烟霞洞的自由生活里。 

(18)、廖翠凤的母亲觉得林家条件不好,不看好这门亲事。

(19)、--------------------------------------------------------------------------------

(20)、1943年,曹诚英曾托人带给胡适三首词,其中一首《虞美人》:“鱼沉雁断经时久,未悉平安否?万千心事寄无门,此去若能相遇说他听:朱颜青鬓都消改,惟剩痴情在。廿年孤苦月华知,一似栖霞楼外数星时。”

2、胡适最著名的三句话

(1)、  这次借款同样艰难,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胡适时,胡恳求总统“请美国再打一强心针,作二次之借款”(1939年9月8日日记)。此后与陈光甫一起,为借款事几次去见罗斯福总统。1939年12月6日,是陈光甫五十九岁生日。他在美国财政部与摩根韬会谈,间隙时告诉摩氏,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假若能得到部长阁下的帮助,实在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礼物。摩根韬听后,久久无语,然后说:“你好好回去过一个生日,我会亲自处理贷款事宜。”不久美方同意再次贷款中国两千万美元。此后,美国又主动向中国提供了七千五百万美元的另两笔贷款。

(2)、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我们首先得把自己深深地浸润在他们曾经受到的那种历史压力中去,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他们的压力。前面一讲已经谈到,中国诗歌自唐代以来,它的成就对后人都是压力。而且我们的语言方式,是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中成熟的,这种艺术越成熟,留给后人的机会就越少,后人越看不到新的可能的空间。了解了这些,再来看胡适们的俗和白,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成熟,是以什么为标志的呢?是以高度的文人化精致化为标志的。这既包括古典诗歌的艺术情感,也包括它的语言方式和形式,雅言的传统非常牢固。换言之,也就是诗歌语言是高度贵族化的。这就给后人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人说话都很雅,之乎者也的,当你觉得厌倦了,你想做得和他们不一样,你会怎样做?这就是俗和白产生的简单理由。这其实是从本能出发的对抗。古典诗歌是贵族化精致化的,给我们构成了压力。如果还要另走出一条路来,一定是和这不一样的道路。俗和白,不是胡适这些新诗的尝试者没有文化的证明,而是他们反抗方式的表达。他们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从传统的重压中透出一口气来!

(3)、此次走读杭州,走读郁达夫《迟桂花》中,有一个景点是烟霞洞,是杭州烟霞三洞之就在翁家山村的东侧,在网上了解烟霞洞的情况时,突然跳出了胡适的相关情况,标题为:胡适和曹珮声,在烟霞洞携手过了“一生最快乐的日子”。

(4)、曹诚英对胡适痴爱一生,但真正缠绵热恋,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5)、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陈天恩把邻居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了林语堂。

(6)、我待要起来遮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7)、在面对责任的时候,懦弱的胡适选择的是分手,而且是在曹诚英肚子里还有孩子的时候。

(8)、最后,我们再落实到胡适身上观察,也是如此。胡适是初期白话诗人的典型,他走向诗坛的过程,具有某种自发性和偶然性,包括他对传统的态度也是这样。在《逼上梁山》里,胡适自己有过清楚的交代,他说在一开始,他是维护传统文化的,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管理他们留学生的一个人,叫钟文鳌,他的任务主要是发生活费,闲暇时看些书,写些文章给留学生们看。有一次钟文鳌写的文章是《废除汉字,采用拉丁文字》,胡适看了大为不满,认为钟文鳌是不学无术,就写了回信予以批驳,还从此决定要身体力行,研究国学。他系统地制定了读书计划,但是读下来,他发现传统文化确有需要改革的地方。有人认为胡适不学无术,读了几本西方文化的书,就想全盘西化,这样的批评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说胡适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了一些看法,对传统文化说了些批评的言辞,那也是他自我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他情绪化的结果。

(9)、他承认林语堂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但是,林家太穷了,他不忍心让宝贝女儿嫁过去受苦。

(10)、梦旦邀我到消闲别墅吃饭,饭后大谈。他谈起我的婚事,他说很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他说,他的敬重我,这也是一个条件。我问他,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件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最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里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的了。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赞许,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安罢了,而竟得这种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占便宜的事吗?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

(11)、稳坐第二把交椅的林语堂,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在学生会、辩论社、学生刊物等各种场合,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各种奖项,他还被学生投票,获得“最杰出的学生”“最佳英语作家”“最佳英语口语演讲者”“最佳英语辩论家”等称号。

(12)、先后在安大、中大、复旦、沈农大等校任遗传学教授,成为著名的马铃薯专家。

(13)、这给当前学生的启示应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在提高或稳住其它学科的前提下,重点攻坚英语学习。这样,在英文水平上一个大台阶后,再匀和各科学习时间,最终取得各科水平的高效而稳定的发展。

(14)、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15)、第二类就是旧诗的再构,口语因素比较多,打油诗的形式。我们知道打油诗的形式自古有之,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是文人间相互调笑的方式。胡适恰恰写了很多这样的诗,如《病中得冬秀书》,冬秀是他的夫人的名字。诗中写:

(16)、《尝试集》系诗集,胡适作。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

(17)、(6)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近代现代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18)、睡醒时,残月在天,正照着我头上,时已三点了。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残月,光色本凄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当离别,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过屋角去,不禁黯然神伤。

(19)、胡适断言凡有价值的文学必是白话文学;文言文学概无价值。所以他以为中国二千年间只有些“死文学”。

(20)、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3、胡适最好的诗

(1)、结婚之后,林语堂征得妻子同意,把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婚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上。

(2)、一则,他自己本人也说了;再则,你看他写的日记,你也可以明显体会出来。

(3)、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4)、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先阅读外来作品的母语译本,感受其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有所得之后,再阅读原版书籍。对于英文而言,就是先读汉译英语国家的名著作品,在对其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有相当的了解后,再涉猎英文原版书籍,这应是很好的过渡学习过程。

(5)、后来,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了,陈锦端却拒绝了老爸安排的婚事,独自去国外留学。

(6)、  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7)、本来没污浊,却被衣服重重的裹着,这是为什么?

(8)、毫不意外地,林语堂俘获了一大群妹纸的芳心。

(9)、文章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10)、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

(11)、胡适的爱情,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女方总是主动的一方。与郭沫若“才子+流氓”见到漂亮女性就主动进攻相比,胡适在感情方面属于被动防守型,不过,胡适的防守并不坚决,亦是半推半就,因之,他被女性扑倒,也就不足为奇了。丰富多彩的感情,撩拨了胡适的诗情。胡诗中但凡写到月亮,写到风,背后必有一段恋情。

(12)、这段秘情,原本将江东秀瞒得得好。曹诚英的情书来了,目不识丁的江东秀还帮忙转交。

(13)、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14)、大家别小看这首诗,这首诗大概是最早的白话诗之这是胡适年少时的一种尝试,对白话的推广意义极大。写此诗时胡适在留学,当时他内心是极孤单的,对未来也很迷茫。虽然是大家之笔,但这首诗也确实是有打油诗的味道了。

(15)、这显然受到《诗经》国风类诗歌的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诗经》的痕迹。再比如诗人沈玄庐写的《乡下人》:

(16)、(5) 李秉德主编,李定仁副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17)、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梦见苦雨奄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飘萧医仗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1938

(18)、在绩溪,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胡家了,胡适和曹家正好就是表亲,胡适就是她的表哥,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一层伏笔。

(19)、5月4日回到上海,虽然人回到上海了,但实在难忍思念之苦,胡适在下次的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于6月8日再度来到杭州,且于6月24日,干脆租了烟霞洞的房屋居住,当时,就学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的曹诚英,正好在放暑假,她便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一起,直至10月4日结束。

(20)、这世上,原本没什么神仙眷侣,不管多浓烈的爱情,终要落于尘土——曹诚英怀孕了。

4、胡适有哪些诗

(1)、只因为当年在婚礼上的一瞥,她的心中除了胡适再也装不下任何人,那一瞥注定了她一生情路坎坷。

(2)、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佛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

(3)、有位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说,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博士生,学习英语无非两种方式,英译汉和汉译英。而考试的题型再千变万化,说到根本上,依然是汉译英和英译汉。此论断虽偏颇,但却也指出了学习英语的一条高效道路。

(4)、曹诚英亦是如此。按理说,她痴情一片,被胡适误了终身。1949年,她死劝胡适不要离开大陆,但她的“糜哥”依然狠心拒绝了她。倘使此时的她反戈一击,从私生活的角度来搞臭胡适,肯定会赢得时代之掌声。倘使曹诚英以此攻击胡适,并与胡适划清界限,定能给爱惜羽毛的胡适致命一击。然而,曹诚英不仅没有如此做,反而在临死之际,让亲人将自己的坟茔建在胡适回家乡的必经之路。在曹诚英的眼中,政治是一时的,爱情却是永恒的。

(5)、她之后一生未婚,无儿无女,晚年受尽凌辱,只因为当年如飞蛾扑火的爱情。

(6)、他说:“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语堂!”

(7)、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8)、按照曹诚英的遗嘱,她的埋骨之地被选在家乡绩溪县旺川村的村头路旁。那条路,是去往胡适绩溪老家的必经之路。

(9)、  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10)、新郎表哥一表堂堂,他的气度,他的学问,他的举手投足,都一一摄入娟表妹眸中,潜入心房。从此曹诚英对胡适的爱似潜流一样隐伏了下来。

(11)、这首诗是哲理的追问。中国古代诗歌虽然也有哲理,但非常反对大段反复的追问和说理。这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就是理到“趣”为止,所以产生了一个词叫“理趣”,不能接着往下推论。诗人如果不断追问,反复说理,就会被诗论家诟病,会被认为不是正宗,被认为违反了诗歌的趣味,所以古代诗歌里很少有一篇全部说理的作品。只有到了晚清时期,新学诗从基督教和佛教里学了一些词语来议论,但是新学诗在诗坛上受到的质疑最大,无论是新派文人还是旧派文人都不能接受,认为读一首诗要看很多注释,要推理才能知道诗的意思,这就离诗的应有面目相差甚远。诗应该是感受的艺术,通过直接的心灵感受就能品味它的含义,就能进入它的世界,这才是最好的。反反复复要靠典故靠词典才能读诗,这种诗绝对是等而下之的。到了现代诗,有一点改变就是说理成了现代诗非常重要的一种倾向。比如冯至、穆旦,他们的诗中有很多大段的说理,甚至有的诗就是靠理论构成的,诗比较“硬”。我倒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诗意。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沈尹默的《赤裸裸》,就会发现这诗是很有新意的,具有很大的突破性。诗歌问这个问题也是很深刻的,它涉及的是人类的外在装饰和人的生命自身真实性的关系。我们人类最初从树上下来,茹毛饮血,都是赤裸裸的,而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就是不再赤裸裸。古今中外的传说、神话、宗教典籍都说到了这一点。《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在偷吃了伊甸园里禁树的果子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自己的赤裸裸,感到了羞耻。实质上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而这违反了上帝的初衷。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人类历史的开始。人类历史的开始就是对“赤裸裸”的认识的开始。人类就在对“赤裸裸”的掩饰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历史。最初是为了御寒,后来就超出了御寒,变成了纯粹的自我展示,就像今天的T型台。甚至有人为了衣物装饰付出了代价,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就写出了这种生活。人的外在的装饰可以反过来凌驾于人之上,控制人,这是人类共同的悲哀,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哀。所以说沈尹默的诗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巨大矛盾。而这在古代诗歌中是看不到的,古人不会从这样的角度如此繁复地来写人类。中国古代诗的正宗和典型的形式,是即景抒情式,意念思绪都是从眼前景物勾连出来的。而离开了具体景物,抽象立论,就会被认为是架空了诗境,不是好的选择。到了现代,至少有一批诗人,试图走出新路,开始了抽象的抒怀、抽象的议论,而且这议论不是关于具体的某事某人的,而是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命运的话题。这是现代诗歌中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方向。也就是说,一些现代诗歌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了和过去不一样的方向。

(12)、胡适所说的“一箭双雕”的方法,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的地方。

(13)、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14)、这让我联想到当代诗人韩东引起争论的《大雁塔》。我们发现,在多少年之后,在又一批新的诗人那里,诗又变得俗且白了。当然这个俗和白又不一样。这些诗人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疑问也在这儿,他们为什么刻意用这样的方式来做诗?历史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后,实际上出现了某种相似性。要理解初期白话新诗,我们要努力具有一种“当下”意识和问题意识,要发掘出其中的问题来。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发现,新诗史的很多东西,不是很陈旧的,而是有新鲜的内容的。

(15)、七七事变之后,就更加悲剧了,胡适奉命出使美国,从1937年到1946年,一去九年,江冬秀的孤寂,只怕也就自己能懂。也难怪她成为麻将高手了。对她而言,“微麻将,吾谁与归?”与她相伴的,唯有麻将,久而久之,如何不是高手?

(16)、  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任**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病逝。

(17)、  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18)、可见,整体水平优化之后,进入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更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符合重点班的水准,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等生,学生势必会增强劲头,更加会探索和发现英语学习的规律。

(19)、  光甫即陈光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他们都是近代中国一流的银行家,与胡适关系莫逆。

(20)、▲民国二十年镇江萃纶丝厂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透支契约

5、胡适最著名的作品

(1)、轻雾笼着,月光照着,我的心也跟着湖光微荡了。前天,伊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听了许多毁谤的话而来,这回来了,只觉得伊更可爱,因而不舍的,匆匆就离开了。

(2)、--------------------------------------------------------------------------------

(3)、为何要如此?其实,这缘于各个学科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特点和要求的差异性。

(4)、曹诚英别字佩声,乳名行娟,安徽绩溪旺川人,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

(5)、我曾经对胡适的《尝试集》作过分类,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6)、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7)、晚年胡适多次谈到徽州朝奉中夫妻相聚之难,多次谈到“一世夫妻三年半”,言下不无愧对老妻之意。纵观胡适一生,他陪伴江冬秀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如此丈夫,算是好丈夫吗?两人固然是白头偕老相伴一生,晚年也算得上相敬如宾。但胡适为了学术事业、为了文章报国,为了朋友之交、为了国家前途,实在牺牲了太多陪伴江冬秀的美好时光。从这一角度而言,“我的朋友胡适之”如何算得上好丈夫呢?

(8)、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9)、那个目不识丁的老婆江东秀到北平后,胡适被搞得焦头烂额,成了北平城著名的“妻管严”。

(10)、作为一个贵族教会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媛淑女、著名影星,比如张爱玲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11)、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12)、那么,胡适,一个曾经的话都讲不清楚的“乡下人”,如何能一跃而成为翻译名家和“英文天才”呢?其实,胡适并非天才,他的英语学习之路也是充满艰辛的。他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有一系列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心得。

(13)、1949年鼎革之际,胡适赴美,江冬秀先去**,后去泰国跟自己儿子胡祖望住在一起,老夫老妻再次分离,好不容易来到美国,不懂外语的江冬秀寸步难行,又如何是好?江冬秀好不容易追随胡适的脚步来到**,尚未安顿好,胡适却撒手人寰,留下江冬秀一个人,这又如何是好?胡适死后,江冬秀又在世上活了十三年。此时的江冬秀,丈夫死去,大儿子在美忙碌,小儿子在大陆未知生死,真不知道她这十三年是如何度过的啊!

(14)、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15)、9月22日:“早九点,同娟及山上养病之应荣春先生的夫人坐轿子去游云栖……”

(16)、《尝试集》系诗集,胡适作。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

(17)、对初期白话新诗,第二点需要辨明的是,不要完全在一种中外古今对立的二元格局思维中加以理解。我觉得在今天的文学评价体系中,我们制造了很多二元对立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最明显的,一个是中外的对立,一个是古今的对立。也许中外古今的分别,也是历史的现象,但是一旦我们把这种现象作为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成了问题,因为我们把很多模糊的边界过分清晰化了。这样就把作家、诗人陷入非此即彼的选择中、一种不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事实中。这实质上是扭曲了历史,是把复杂的文学现象简单化了,也忽略了很多很微妙的东西。比如一提到“五四”,提到胡适,首先就想到反传统,他如何西化,如何反传统,如何中断了传统,然后就评价他的反传统好还是不好。这种思维,我觉得就不是从事实出发的思维。今天我们的文学研究强调从事实出发,首先要分清楚,这一批人做了什么?当我们陷入到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之时,我们的很多结论就是放在事实之前的。

(18)、到了风景怡人的杭州,没了管束,胡适自然像飞出了笼子的小鸟,心花怒放。

(19)、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20)、--------------------------------------------------------------------------------

(1)、或者,她仍在期盼,胡适有一天叶落归根,定会从她乱草丛中的孤坟前走过……

(2)、再后来,林语堂被任命为北京女师大的教务主任,但是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军阀镇压革命者,在北京的教授们纷纷南逃,林语堂也带着家人前往厦门老家。

(3)、父亲是提倡白话文的领袖,儿子却写不好白话文,作为名父之子的胡祖望,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最终,胡祖望完全没能实现胡适的“望子成龙”的愿景。

(4)、巡丁虎,司事牛,卖菜乡人是只狗,哪里用得你

(5)、(4) 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

(6)、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完成上半卷,虽然胡适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诺要将下半卷付梓,但这本书始终是一本上卷书。胡适的名作《白话文学史》也只有上卷,人称善作半卷书。

(7)、《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8)、夫妻俩一起听讲座,一起走过欧洲很多城市,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9)、还有一首诗《岂不爱自由》,由妻子的信联想的:

(10)、“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

(11)、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选自《新文学大系·诗集》)

(12)、她是宋美龄同窗,美丽超过三姐妹,将家产全捐国家,100岁的她用爱温暖了所有人

(13)、但徐志摩是个大嘴巴,回到北京,拿这事儿到处胡吹,于是一段地下情就被曝露了,江东秀也知道了。

(14)、胡适是一个没有童年生活的人,3岁就死了父亲,这一点上真要引起男性同胞(主要包括我)的注意了,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都是一流的,如孔子、孟子、庄子、慧能等,都是2-3岁之前就没了爸爸,这就告诉各位父亲,如果你想你儿子成为一流的思想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15)、我进中国公学不到半年……姚先生在课堂上常教我们翻译,从英文译汉文,或从汉文译英文。有时候,我们自己从读本里挑出爱读的英文诗,邀几个能诗的同学分头翻译成中国诗,拿去给姚先生和胡先生评改。……这种训练也有它的好处,可以使学生时时想到中西文字异同之处,使劲想某一句话应该怎样翻译,才可算“达”和“雅”。我记得我们试译一首英文诗,中有Scarecrow一个字,我们大家想了几天,想不出一个典雅的译法。但是这种工夫,现在回想起来,不算是浪费了的。

(16)、胡适托美国的朋友却照顾,也被她拒绝,这时候的爱更多的应该是失望和痛心吧。

(17)、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18)、再举一个例子,沈尹默的《赤裸裸》。这首诗,也许我们会觉得有些啰嗦,不够简洁,但是这和格律诗的形态差异就更大了。他写道:

(19)、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胡适十四岁那年离开家乡——绩溪,随他同父异母的兄长来到上海求学。

(20)、相比林语堂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他的婚姻反倒有些平平无奇了,但却十分让人羡慕。

(1)、这五天时间里,曹诚英始终陪伴其左右,让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临别之时,胡适写下了,上面的《西湖》这一诗。

(2)、胡适刚到上海求学,便被分在了最低等的一个班。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消沉,而是集中力量学习英语和算术。

(3)、胡适断言凡有价值的文学必是白话文学;文言文学概无价值。所以他以为中国二千年间只有些“死文学”。

(4)、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月下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的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1923

(5)、我在澄衷一年半,看了一些课外的书籍。严复译的群己权界论,像是在这时代读的。

(6)、甚至也不管什么忌讳了。胡适朋友多,成天在一起纵情诗酒,曹诚英也在场。

(7)、9月13日,胡适携曹珮声去外面赏桂,回来后在日记中写道:

(8)、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9)、   美国人并不想公开“选边站”,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因此要取得美国的借款非常困难。一些美国官员私下里对他们说,中国的官员和富商在美国有数亿美元的私人存款,何不捐献国家以抵抗日本侵略?这也是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不愿出面,而竭力推荐陈光甫赴美的一个重要原因。胡适多次耳闻目睹陈光甫在借款问题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难和屈辱。

(10)、所以这部历史就是白话文学不断克服障碍,最终争得“正统”、“正宗”地位的历史。

(11)、“记得南开中学1932年刚放暑假,下午有不少同学聚在范孙楼前空地无所事事。一位同学指着那穿着白“T恤”,骑在几乎完全不动的自行车上的又矮又白又胖的,说‘就是胡适的儿子,由于过于贪玩,国文竟不及格。’”

(12)、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13)、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14)、到了3月份,胡适又寄了一笔钱过来,林语堂这才勉强撑过第一学年。

(15)、第一类就是旧诗的违格,也就是超出近体律诗规范的一类。

(16)、  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17)、那么,礼拜六礼拜天,胡适没课的时候呢?他能否陪伴江冬秀呢?那就更不幸了,周末的时候,胡宅向所有人开放,三教九流都来到胡家,胡适跟外人谈笑风生眉飞色舞,宾客尽欢,唯独冷落了我们的小脚太太,对胡适的这一行径,江冬秀愤愤不平,讥笑为“胡适之做礼拜”。

(18)、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在创立时所经历的一段。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我们今天这一批号称民间写作的诗人的遭遇。这个遭遇,充满了历史的相似性。因为,我们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又对后来的诗人构成了压力,可能具体情形不一样,但却同样成为了压力。这种压力让人产生不自由感。所以伊沙有《车过黄河》,想“在黄河上撒一泡尿”。为什么他会想这样做?就是因为“黄河”这个文化意象对中国人的心理构成了巨大重负乃至阴影。我们一想到黄河,就想到伟大崇高、中华民族的历史等等。这对我们的灵感是某种阻碍。伊沙的《车过黄河》,有人批评他亵渎了民族情感,但是他的感受其实也有着真实性,他写出了人的实际生存和文化压力在我们身上构成的矛盾。我们往往不是从生存中自然地感受文化的意义,总是被动地接受,这就在内心产生了抵触和反感。这种抵触和反感的释放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了极点。这种心态不仅仅体现在新诗,还体现在别的领域。比如王朔的“痞子文学”,也包括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等作品,都是对文化压力的反拨。当然,这一类诗,在诗歌史上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该怎样评价,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今天首先要强调的是一种理解的态度。对于任何历史事实,首先应该有“理解之同情”,我们要理解它。这也是做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态度。只有对某个现象理解了,知道它的合理性和它的来龙去脉,才谈得上评价它。有时候我们不大注意先理解某个现象,一开始就抓住一个标准来作评价和下结论。这样的评价和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轻易否定像胡适他们所写的那些很俗很白的诗,或者将伊沙等人的作品一笔勾销,这都是不太“学术”的态度。

(19)、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20)、而且,廖翠凤还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费用一掏,两口子就更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