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6段王勃的十首名诗

时间:2023-11-03 12:13:49 祝福

王勃的十首名诗

1、多年后,一位叫杜甫的老头子也沿着当年爷爷和“初唐四杰”的脚印,来到了四川从事房地产事业,一代诗圣在成都留下了传承千古的“茅屋”。

2、仅通过上面一段王勃的平生罗列,一位有担当、有才学的神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和《伤仲永》中的神童不一样,这位神童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在向自己想要去到的地方靠近;成为了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一篇极具文学功底的《乾元殿颂》极尽绮丽之彩,惊动圣听。唐高宗的称赞使这位神童少年名声大振,也就是此时,他便和另外三位文学家合称为“唐初四杰”,并列举首位。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甚至有网友贴出度娘对此诗的解释来怼我:临津:古县名,故址在今江苏宜兴县西北五十里处。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唐代亦称县令为明府,郑明府是杜审言同郡的僚友,其名字不详。

5、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27岁时溺水而亡。王勃留下的诗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王勃在自己的诗文里写蜀地时,常常用蜀城、蜀川、蜀都、蜀郡、蜀中、巴蜀、三蜀、西蜀、绵州、益州或梓州等词语,在其集子里面从来没有见到用过“蜀州”之词。

7、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就这样,九岁的王勃已经开始在大唐的文学江湖发出耀眼的光芒。

10、后来国家想要对他重新启用,他毫不犹豫的谢绝了:别人做官发财,我特么做官丢命啊,说啥哥也不在官场混了。

11、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12、杨炯:“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13、几乎所有的书上都是这样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的:公元689年左右,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小编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他一首最为经典的作品,可以说是唐诗里,一首非常了起的作品,那便是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信喜爱诗词的朋友,对于王勃的这首诗,一定是不会陌生,应当这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在这首诗中,有这么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当的经典,也非常的值得一读。

16、第一首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分别构成对比,人与物对比,物与物对比,在回忆过去繁盛与热闹之中展现眼前的衰败与冷寂,艺术效果非常明显。

17、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18、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19、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2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1、他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22、此诗是不是有点眼熟,独有宦游人,归思欲沾巾。老杜此时是不是想起了当年王勃赠他的:同是宦游人,儿女共沾巾。

23、我们先来说说这杜甫的爷爷是谁?他叫杜审言,杜甫有诗云“吾祖诗冠古”。说的就是杜审言,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与“初唐四杰”是同一时代的人。

24、这苏味道后来被贬我们四川。留下一支后代,传到十一世后,他们家出现了中华文学史中最牛逼的人物:苏东坡。

25、王维最洒脱的一首诗,最好的人生境界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