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奴才文化精辟137条

时间:2024-07-16 12:04:54 祝福

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1、儒家思想有多恶心

(1)、李大钊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2)、“亲亲”思想在强调亲其亲者的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爱有差等。朱熹说:“人之有爱,本由亲立;推而及物,自有等级”。讲“亲亲”、爱有差等培养的是一种狭隘的情感。虽然儒家文化也讲“泛爱众,以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只是一种抽象的提倡,未像“亲亲”、“忠”、“孝”等那样具体,因此对国人的影响并不深刻。

(3)、这种教育不培养自我意识,也不培养自我道德完善的责任感。

(4)、八股文、文字狱就是被当今人们谈论最多的儒家思想的危害。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算是对佛教在华夏大地兴盛的最高诠释了!

(6)、比如他们说,今天韩国的庆州市,古时候叫金城,不在朝鲜半岛,而在河南省洛阳的那个位置。古代的平壤也不在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古都长安。甚至画出了地图,有模有样。

(7)、即:人民没有性自由、没有生孩子自由,否则杀了!

(8)、在当“文化”被用来为武力侵略服务的时候——包括事先制造侵略他国的思想舆论,对武力侵略他国的必要性、可能性加以研究论证,在侵略战争中进行宣传煽动,以奴役被侵略国的人民为目的,蓄意歧视、污蔑、毁损、破坏对象国的文化,或将自国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设施、自国的语言文学等强加于对象国,——这些“文化”的行为都构成“文化侵略”。

(9)、道德主体双方地位不平等,造成国民的霸性或奴性

(10)、奴隶和女人,不过是跟猪狗之类的动物差不多的东西。

(11)、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与延续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对整个文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近乎于毁灭的。

(12)、这是因为我们未能建立起一套真正意义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文化体系承接国家机器的发展。

(13)、1912年清朝覆灭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中华民国建立,但民国只维持了37年,这37年中国经历前所未有的磨难,至1949年10月1日建国;晚晴至新中国建立期间有近一百年的时间包括民国的37年,这一百年间我们是处在一个极度内忧外患的境地,处在新旧秩序交替的历史时期,我们是以一种跨越式的姿态直接迈入两次工业革命缔造的新人类文明。

(14)、儒学思想,自孔子到董仲舒,从朱熹到伪道学,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甚至越到后来,奴化儒学越成为主力。你不能说,好的都抢功给儒学,坏的就不承认,都是别家的谬种。

(15)、首当其冲的是教育与文化产业,这将是我们找回文化自信的两大抓手,要从基础教育开始直至大学,对于文化产业的约束监督发展规划则更具挑战,管的太死不行太松也不行,这个度很难把握。

(16)、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造就,而历史是由无数人历经社会变迁书写而成,文化是一种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但一旦文化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文化的演进就会走向虚无缥缈最终崩塌,人类文明诞生那一刻起至今这样的例证就从未间断。

(17)、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8)、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19)、儒家学说体系的本质并非孔子的一家之言凭空出世,而是孔子自身的智慧对中国从农耕文明一路延续下来的对中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儒家的体系,又经其弟子及孟子等一批饱学先贤的不断完善,并不是孔子凭空独创出来的,孔子承接了历史的使命并且不辱使命。

(20)、其次是礼制,就是严格遵用明朝正朔,使用明朝的年号。

2、儒家文化是奴才文化

(1)、五四时期打出的“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其本意是像李大钊所说的那样,清算儒术在中国人心中建立起的奴性文化,还儒学以人文精神的本来面目。

(2)、     这方面,曾国藩就是典型,满口仁义道德,杀人放火白骨如山,外号就是“曾剃头”,屠杀中国人的臭名昭著刽子手,却是被誉为蒋介石崇拜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儒家”,被今天的“新儒家”顶礼膜拜。事实上,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第一“汉奸”,在有能力推翻满清王朝的情况下,故意心甘情愿的匍匐在满清皇帝的脚底下磕头,替满清皇帝与上海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狼狈为奸,勾结“洋人”残酷镇压“小刀会”和太平天国的中国人。倘若曾国藩与太平军、小刀会“合兵一处推翻满清王朝”,应该是恢复汉族管理中国的基本格局大好时机。

(3)、培养公民精神才是儒家“德政”的政治理想,可惜在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甚至没有真正努力过。

(4)、孩子出生后便被国家收养,不得让父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

(5)、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通常是这样的:最大受益者是制定规则的人,其次是利用规则的人,最后才是守护规则的人。

(6)、“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意思是说君主后羿勇武盖世能射下天上的太阳,君主奡力大无穷能掀翻一条大船,但这两个暴君都不得好死。

(7)、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让中国人对自然地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之上进而悟出所谓天地人三元论,这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客观性基础,我们开始从神话慢慢走向现实,由虚无走向实相,进而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抽象的神话与现实世界,把二者剥离开来使之既有关联性有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影响。

(8)、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则止于术。这充分彰显了儒学的辩证主义,也揭示了世间事的本源。

(9)、这些文化符号串联起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不断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些文化符号也在不断升级蜕变,这些符号最终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由此可见文化的价值内核的重要性。

(10)、在专制社会里,公民精神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灵魂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会使精神统治和身体奴役变得困难。

(11)、儒家文化以家族为本位,“亲亲”是其基本原则。《中庸》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所谓“亲亲”就是亲其亲者,就是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要亲近。尊亲是良好的道德品质,问题在于儒家对亲者的亲近和维护缺乏原则性,常常把它凌驾于社会利益甚至法律之上。孔子就曾说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亲亲”思想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还成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成为亲属的法律义务,只要不威胁到王权必须遵守。汉律提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允许某些亲属间互相藏匿或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清代,把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之祖父母作为犯罪论处,即所谓的“干名犯义”。隋唐时期,把告发祖父母、父母等亲属,列为“十恶”不赦之罪。 

(12)、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本质的冲突并不是单纯的基本利益和科技的冲突与差距,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冲突。

(13)、现在的联合国名录,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84件遗产。其中,中国有43件,韩国有21件。引起热议的,有这么几件。

(14)、世界是韩国的,这个大家都知道。2004年,韩国说要给端午申遗,一度在早期互联网上刷屏。十多年后,这场纷争还没有结束,反而在民间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韩国会成为“万物起源”?在历史上,朝鲜和我国是怎么样的关系。本期懂点儿啥,我们就来聊一聊。

(15)、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16)、封建专制造就了太监,太监制度又衍生出了奴性文化,在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禁锢之下,奴性文化不断地累积、膨胀,遍及朝野、城乡,终于在大清朝登峰造极,三百年统治创造无数顺民。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老调子已经唱完》)

(17)、《大学中庸》: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每件事情都有其开始和终极,知道了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之亦然!

(18)、在古代,只有三个地方可以用上明黄色:一处是皇宫(包括皇帝的衣服),一处是寺院,另一处就是孔庙。这是一种象征着至尊地位的颜色,其他人是不能用的,否则就是“僭越”,是要杀头的。

(19)、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20)、缺乏独立思想的人,难以做正常的逻辑思维,阻碍了理性的发展,容易受到蛊惑而被人操纵;缺乏独立思想的民族,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是盲从盲动。

3、儒家是奴性精神

(1)、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这不纯瞎扯吗?研究历史是需要史料的,你说了这么多,证据呢?别急,这个在野学派也考虑到了。答案就是证据有,但是烧了。被谁烧了?日本人。他们说,韩国本来拥有20多万卷史书,大多是记载从未设想的古代史的,后来日本殖民当局烧了。这一烧,就把璀璨的大陆朝鲜史,变成了卑微的半岛朝鲜史。既然被烧了,那就只能靠有志之士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2)、还有衣冠习俗。早在新罗时期,朝鲜就穿汉服,推崇中国衣冠制度。高丽时期,元朝坐了江山,朝鲜成了“征东行省”。王公贵族们连夜绣红旗,穿了蒙古式服装。可随着元朝逐渐拉跨,蒙式服装成了“禽兽之邦”的象征,“旧唐遗风”又成了时尚。

(3)、汉武帝深知统治的本质一定文化的统治,而文化的统治就势必要站在一个发展的视角,黄老之学很显然不具备长远的国家机器发展的需要,而诸子百家又均为显学重在术的应用,各派学说之间存在大量矛盾冲突,优缺点均十分突出,汉武帝需要的是一套体系一个系统可以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从思想意识形态到行为模式的高度统而这就要求这个系统一定是经过历史周期沉淀的客观的,有着深厚的社会共识性基础的,在这样的高标准之下唯有儒家的体系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4)、所以,找回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国策,这就需要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及路径通过数代人的迭代一点一点的完成它,这绝不是短周期内可以达成的。

(5)、汉武帝用儒家体系赋予了汉朝这个国家机器全新的生命,为汉朝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历史时期。

(6)、传统社会根据血缘远近和地位高低把国民分为三六九等,使社会差等有序。维护这种差等秩序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职能。因此,儒家伦理道德依据社会角色、身份地位来确定道德要求,不同角色和身份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总的原则是卑幼者服从于尊长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使得现实生活中道德主体双方的道德责任常常出现不对等。比如,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德,对父亲、长辈、丈夫仅仅是“慈爱”、“义”等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对其违背道德要求的惩罚也很少;对子女、妻子、卑幼者的要求则很具体、很多,而且对其违背道德要求的惩罚也很厉害。比如对子女“孝”的要求,包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发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里仁》),等等。如果违背了“孝”这个道德要求,不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甚至会受到国家机器的镇压:“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君臣关系中,臣更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7)、李成桂立国,向明朝请求国号,朱元璋定了“朝鲜”。同时定下德化政策,不征伐以朝鲜为首的周边十五国。此后几百年间,两国关系很好,朝鲜日常上贡,明朝日常册封。封贡是“厚往薄来”,朝鲜等国上的贡,远少于中国天子的赏赐。使臣们来一趟,往往是满载而归。

(8)、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孟子也认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习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

(9)、毕竟我们国家文化的开始,“儒家思想”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积极影响也不少,汉武帝为何会选择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就在于它能够给当时社会稳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儒家的礼、义、廉、耻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10)、想要看破纷乱的迷局找到错综复杂的事件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就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1)、自秦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封建统治时代,在政治方面,推行郡县制,通过皇帝任命大臣的方式分级分类管理。在经济上,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小农经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兼并,靠天吃饭,蛮族入侵等原因时常导致贫富严重失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每一个王朝挥之不去即将的衰亡的诅咒。

(12)、那么在野史学到底是怎么玄幻的呢?举个例子,尽管内部流派很多,但他们基本上都认可“大陆支配说”,也叫“大陆史观”。就是认为韩国的祖先曾在东北亚建立过强大的帝国,面积包括了大半个甚至整个中国。

(13)、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14)、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15)、明朝时,朱元璋给他们赐了官服,国王、妃子、百官都有。朝鲜君臣得到了中华衣冠,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史书写到这都是眉飞色舞的。那种喜悦有点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父母还给自己买了新衣服。

(16)、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其的独特的演化逻辑,且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穿透力,并经过了数千年人了社会的不断洗礼沉淀,我们纵使已经忘记了我们传统文化具体包含哪些著作和优良传统,但是每每在民族危机时刻,我们的基层人民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韧性去捍卫这个民族的尊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17)、但是,它们所提供的这类公共教育,侧重点在于识文断字的封闭化的儒学奴化教育,直接教你君臣主奴的的光荣,而不喜欢你独立思考,胡思乱想,反思下王权的合理性、家天下的荒谬,更不会培养你的公民意识、主人意识、公仆主次意识。可以说,历朝历代着力培养人山人海的麻木的“看客”,儒家功劳最大。

(18)、这一段时期儒学未能进入统治阶级,只是大量的文人追捧,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就是一位饱读儒学经史子集得大家,但他开国后经过对华夏大地整体社会环境分析,不得不另辟蹊径选择了佛教作为国家的统治文化,自此开辟了佛教的本土化大规模改造,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深入融合!

(19)、日本明治维新后,“征韩论”出现了。明治天皇要搞大陆政策,要“海外雄飞”,首当其冲的就是半岛。朝贡体系中,清朝一向不干涉朝鲜内部事务。但为了避免半岛被日本侵吞,不得已加强了控制,第一次派出了总督。这个总督大家都熟悉,袁世凯。

(20)、中国丐帮“把儿童致残、驱使乞讨”真相背后,竟是日本对华百年阴谋!

4、法家思想有多恐怖

(1)、过去章太炎说过,中国历史,是三千年专制史。而儒学思想,自董仲舒加以改造、汉武帝独尊之后,就被那些专制独裁统治者们当法宝一样大力推崇,成为了他们独裁“合法性”的观念支撑,也成为了“牧民辱民”、培养奴才的利器。说儒家思想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奴性思想没有丝毫关联,那还和什么东西有关联,能撇的一干二净吗?

(2)、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有个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套儒学术,基本上没有“人人自治”的社会运作精神,也生不出多元文化心态的启蒙因素。比如,里面“夫为妻纲”、守节殉死等男尊女卑的纲常礼教;比如,贤愚贵贱的不平等等级观念;比如,所谓的“君子之治”,用“政刑”、“德礼”来禁锢民众的思想;比如,“四书五经”的强制性,束缚国民的行动,不尊重人的个性与选择,以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生活与大脑所思所想;比如,帝国对任何离经叛道的言行都加以诛罚、对几乎所有的怀疑批判精神都予以肃清,“思想言论犯”层出不清等等。之所以出现这样举国奴化局面,儒学作为其“合法性”的思想帮凶,罪无可恕;而也正是这种表面上非常整齐划思想统一的社会,每每是帝国天下不安的根源。

(4)、缺乏尊重人的文化习惯,怎么可能产生贵族?唯一对中国人有精神召唤力量的信仰就是权力。

(5)、严刑峻法,或许可以迫使民众暂且不做越轨之举,但道德和法律并不是他们内心的自觉;以德治国以礼教化,道德和法律才会成为民众的内心诉求,规则意识成了民众的自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而且对于个人来说,同时也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

(6)、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再一次兴盛,但汉武帝是一个过于聪明能干强悍的帝王,这就导致儒家虽然兴盛但整体的框架代有他强烈的个人主观意志!

(7)、男女交配,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进行,否则就是犯罪;

(8)、宪法和法律中那些冠冕堂皇的词语,到现实中一对比,立马让人觉得充满了讽刺感。

(9)、名录中其他有争议的点,比如拔河、猎鹰、泡菜等,也是相似的道理。比如拔河,起源于我国,《隋书》《墨子》中都有记载。传入东南亚、韩国等地之后,发展成了稻米种植文化中祈祷丰收的仪式。用的绳子、打结的方式、比赛规则都有自己的一套,和我们的不太一样。

(10)、“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朱元璋如是说。

(11)、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所有文明建立之初,由于处于原始社会对环境认知巨大落差,对种种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了一种畏惧心里,但内心的探索欲又在不断驱使这人类向前探索未知,于是人类开始有了升维的过程,把不能理解的事物抽象化赋予其更加虚幻玄幻的色彩,站在今天的角度通过考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整体人类的文明的演进当中均有大量的抽象主义符号,这一步抽象的升维过程奠定了人类智慧生命的根基。

(12)、他们用的主要的手段就是瞎编。檀君是真实存在的,是个征服者;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朝鲜的殖民地;尧、舜等人则是古朝鲜的长官,都是那时候编出来的。后来越来越离谱,汉字、儒家思想、大禹治水都陆续成了韩国先祖的杰作。一些人甚至说世界文明起源于朝鲜族,发祥地是长白山。这些思想被统称为民族主义史学。

(13)、诸子百家各有其道,但唯儒家讲 唯物辩证客观中庸,反观其他流派均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领域或者特定的历史周期的显学重在“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不具备普世的价值观,多剑走偏锋,格局立意远远不如儒家深远扎实客观,儒家接受批评修正不走极端。

(14)、我想,朱元璋大概是看到了孟子的这段话,因而怒火中烧,或者脊背发凉。

(15)、儒家学说以不弃细土,海纳百川的胸怀。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儒家文化这个民族灵魂,中国早就被其它文化同化了。

(16)、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17)、这是一个比喻,孔子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生态:领导就像北极星那样作为榜样居于中心位置,群众就像满天繁星,面向北极星环绕四周;两者是有主次的,是有序的,而不是无序的;两者是和谐共存的,而不是对立对抗的。

(18)、渔猎文明与游牧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渔猎文明的生存环境相对小众对特定环境场景有着极高的依赖,这也注定了渔猎文明同样难以诞生统一性持续性的文化纽带。

(19)、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0)、清朝文字狱,是世界历史上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只要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成了罪证。

5、为什么国家不再提倡儒家思想

(1)、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一种高度统一的共识性价值认同(家国一体舍身取义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理念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它指导着个体特定族群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及社会性的行为和协作模式,是一条隐藏在大众的内心及思想意识当中的共时性纲领与纽带,往往在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这条纽带就会把一个个碎片的个体和族群强有力的链接起来建立起思想意识上的高度统一战线(这就是为何中国可以在不对称的时代格局背景之下,于列强环伺外敌深入遍地废墟之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本质原因所在)。

(2)、儒家的民本思想,简直就是儒术君权神授理论的天敌。

(3)、宗教文化或者说宗教信仰,他的本质是让人的灵魂得到安宁,这其中存在大量超越性的非理性范畴,是介乎于抽象与实相的中间地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凭个体自身的感觉,这种东西是注定不能成为现实世界的主导逻辑的。

(4)、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一支,其余三个文明古国均成为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过往,在人类的文明当中只留下了这三个古国的文化符号,古埃只剩下谜团和沙漠中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博物馆中的历史瓦砾,古巴比伦只剩下我们最为熟知的对空中花园的无限遐想,而印度虽然延续至今但也只剩下部分文化印记符号,社会缺乏统一的通识性的主流价值观承载,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扔以种姓区分族群高低贵贱,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也在印度终结,而佛教也注定很难在印度本土再创辉煌。

(5)、儒家思想统治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有任何社会问题“儒家”跑不了!五四新文化,打倒孔家店,鲁迅对传统儒家的口诛笔伐!

(6)、比如这些年来的所谓安居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许多都成了各路刁民的囊中之物,真正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却只能望洋兴叹。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国情的精确概括。

(7)、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发布了一个命令,要求在全国各地的府学、县学门前都要树立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三条禁令,“第生员不得言事;第不得立盟结社;第不得刊刻文字。违犯三令者,杀无赦。”这是警告天下士子,不要乱说乱动,大清的屠刀随时恭候。

(8)、所以还不如搞愚民政策,面对一群愚昧的奴才,只要高高地举起鞭子就行了,至于整个民族是否成为劣等民族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那就顾不得了,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9)、济南公安,为天下先:明确交警可依法使用武力!

(10)、这时,朝鲜出现了对中国的离心倾向。出现了改革派,改革派中就有亲日的,批判事大主义,要求废除朝贡虚礼。

(11)、萧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后人认为“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他善音律,精书法,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12)、朱元璋有一天在翻看《孟子》的时候,勃然大怒,命令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享用祭祀,孟子的书删掉三分之一。谁敢劝阻,就乱箭射死。

(13)、清朝统治的260年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甚大!

(14)、但这文化符号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开始建立文化的基础,一个符号到一个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的提炼沉淀修正,而今时今日的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矛盾其实就是美国这个文化在递进的过程中要经历的周期性阵痛,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这是任何一个想要力争上游的民族都要经历的,如果你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突破那可以取得长足的突破,反之如不能就会被后来者超越成为依附强国的附庸,抑或干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类光辉历史的一页。

(15)、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递减,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对信息的解读更是大相径庭,换做知识也是同理,某些知识在心术不正之徒手中可能就是诛锄异己满足私利的工具,但在大德圣贤的手中就是济世救民的良方,知识本身并没有变。

(16)、鲁迅说:“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政,是世界的灾难,因为它根本不可能把世界引向文明,只会把人群驱向更黑暗的丛林。

(17)、时至今日,最为侵华日军的曾肆虐的东北地区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形态之上扔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有大量的东北人赴日打工求学直至最终落户日本,日本人一边实行武力侵略扩张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一面积极构建殖民基地实行文化侵略,东北地区可谓深受其害,至今东北的大城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建筑及日本修建的公路铁路仍在运行之中。

(18)、“亲亲”思想,使传统道德成为一种私德,使得国人往往把家族利益、小集团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热衷于结拜、拉亲、搞裙带关系,以求互相照应。

(19)、奴才的秉性就是,见到绵羊变成豺狼,见到虎豹变成绵羊。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20)、直到最后清王朝的结束,社会的进步也并不是从内部产生的,而是来自外部的影响,是因为外国人来到这里甚至殖民了这里才造成了根本上的变化,不然凭我们自己或许现在仍然是皇帝制度。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而儒家的说教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即为报国,把人与人分成了严格的三六九等,并且等级非常顽固,非常僵化,官员的儿子还是官员,农民的儿子一辈子还是农民,在这样的环境里,民主文明就会很难成长。

(1)、纵观历史长河,先秦时期还是“百家争鸣”而到从汉代到后世,甚至至今都是“儒家”一家独大,今天孔子学院都开的全世界都是,而整个中华历史中反对儒家的事件屈指可数!

(2)、缺乏平等的精神,一方面是奴性文化奴役精神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残酷的权力奴役身体的结果,长期双重的奴役,造就了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观念。专制的权力把人分为权贵与平民,奴性的文化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制度制造出不平等,文化意识强化了这种不平等,让人从心底里接受了这种不平等,久而久之,不平等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事了,变成了奴性的一种精神。奴性的不平等精神,造就了奴性的两面性格,即自卑又狂妄,两面性格表现出来,就是即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3)、其实这两种人,我认为都是一些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的似是而非所谓有文化的人。他们对孔子向老子学派求师问道、三人行必有吾师、有教无类,这些孔子学派家喻户晓的理论竟然视而不见。

(4)、清朝的文字狱相当成功,“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传统知识分子的脊梁,确确实实在清朝被折断了。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要么考取功名当皇帝的奴才,要么钻进故纸堆逃避现实。鲁迅所说的,“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

(5)、道德人格的本质应该是内在的道德修养,而现实中人们注意和起作用的则往往是外在的道德评价。道德本就是一种高标准的社会规范,而儒家对人的道德要求更高。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儒家提倡的高尚人格和美好德行这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自我的内在塑造虽然至善至美,但这些近乎圣贤的道德要求,又有几个肉骨凡胎能真正做到呢?尤其是在那个本来就充满不合理制度的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就与这种道德追求有着自相矛盾的本质抵触。因此这种追求在实践中始终充斥着妥协与变种。最终的结果也往往只能是对“好名声”的追求和对于恶名的躲避,而这已经变成浅层次的外在追求。加之入仕的要求和社会评价等因素,很多情况下浅层次的追求都有可能改变味道,道德上的“好名声”不过是求官逐利的需要罢了。

(6)、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奴才们心甘情愿”。众所周知,太监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也称宦官,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太监就是皇帝的奴才,最初出发点就是为了生产一批奴性十足的家奴来尽心尽力地为王权服务的。

(7)、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8)、儒学,是关于政治构想、社会治理、人格完善、教育理念、中庸哲学等的思想体系。它是一种关于精神启蒙、人文关爱的文化。

(9)、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主要表现在没有勇气平等看待自己,只能匍匐在权贵的脚下过极其卑微的生活,见到屁大的官都会感到敬畏。

(10)、可惜很多人以讹传讹,或者会错了意,以为孔子和儒学是历史糟粕,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11)、文化的符号往往能揭示一个文明及文化的脉络本源,在古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有哪些呢,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天干地支”、“星象”至纪录文字的“竹简”、“四大发明”、“礼乐骑射”、“瓷器”、“丝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文化符号构成了璀璨瑰丽的华夏文化。

(12)、所以最终佛教也未能给萧衍以希望,甚至最终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预期将国家拖进了不可逆转的状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引入外来文化作为国家统治文化的尝试。

(13)、由这也可见,中国历代专制独裁政权,也不会一点都不关心社会大众的教育问题,它们有时候也会热心供给各类公共产品,比如断章取义后的儒学的公共教育。

(14)、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上层建筑始终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进步,朝代的变化不过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从进步的角度来说,中国历史王朝的制度上没有进步,所谓的轮回不过是换了一个主子在奴役这个民族的子民,只有封建帝王轮换,没有科学文明进步,不能叫历史,只能叫一部封建闹剧。

(15)、一旦权力崩塌,或遇上更强的权力,瞬间便露出无赖相。一旦为臣虏,垂泪对宫娥。望之不似人君。

(16)、人类的文明又分为:“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商盗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特别的文化属性及内涵。

(17)、清朝对不合作而擅自写史书的作者,采取充军、杀头、籍没等酷刑;把有关其祖先建洲女真的史料刻意隐瞒、歪曲、删除、篡改,努力证明其祖先在历史上一直是自主的,从未臣属过明朝,建洲女真也从来没受到明朝政府管辖。

(18)、中国人普遍缺乏道德自律感和规则意识,所以中国盛产刁民——善于在社会规则的边缘和阴暗处窃取私利。

(19)、具体体现在几方面。首先是对明朝的认同,不仅是政治、文化上认同,更是社会、情感上认同。他们的史书《小华外史》中就说,朝鲜虽然是属国,但和域内没什么区别。明末还有士人说本国是“大明之朝鲜”。

(20)、到现在为止,古文字是商朝发明的,现代词汇是日本发明的,汉语拼音来自于英文字母,制度是秦朝的,科考制度是汉朝的,汽车摄影机照相机是欧洲日本的,飞机火车电视电脑手机来自美国,佛教是印度的,四大发明也是只有本国承认,国际上是不予承认的,即使尴尬,但也要认清事实,只有认清事实,才有进步的可能。

(1)、还是鲁迅说得对:“中国就是一个语言的游戏国。”

(2)、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自命“小中华”,长期怀念明朝。对清朝,则突出一个貌合神离。认为他们是夷狄,早晚要完。一度还出现了“北伐论”,要驱逐满清,恢复正统。不过后来,大清也给出了不少优厚条件,双方友善,一如前朝。

(3)、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4)、的确,孔子讲伦理、等级和秩序,但他并不提倡绝对的服从。专制和服从并非他的本意。

(5)、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6)、当我们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去看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外界展现的强权或怀柔或攀附,我们均可以在其历史当中找到答案,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归于“文化属性”。

(7)、他做过最大的官职,是52岁时当上的“司寇”,鲁国的司法部长,但很快因得罪权贵而被排挤辞职并离开鲁国。此后直到他73岁离世,就再也没有获得过任何官职和爵位。

(8)、奴性文化,清朝的一大历史遗产。明朝有近十万太监,清朝只有明朝的十分之明朝宦官干政的局面在清朝没有出现过。但是清朝残暴统治却创造了亿万个精神太监,阉割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奴性文化深入骨髓,大多数人没人格没尊严没个性,依附权贵,丧失自我。有人甚至当奴才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觉,“从奴隶生活中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

(9)、但这些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都不是孔子活着的时候自己挣来的。其实孔子穷其一生都是潦倒的,“累累如丧家之犬”。

(10)、从新沂到邳州、郯城,从群体暴力到警察镇压,幕后黑手一个套路!

(11)、关于教化,孔子有一套方针,叫做“庶、富、教”。就是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政治宽松,以招徕百姓。治下的人口多了,国力才能强盛。

(12)、我们看当今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冲突归根究底深层次均是底层文化逻辑的冲突所致

(13)、萧衍为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进了佛教与儒家道家的深度融合,为佛教本土化的禅宗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4)、即:没有贡献与能力不能为官,皇帝只是艘船,可以推翻!

(15)、如果存在时空机器,我们将远古时代的人类穿越至今时今日,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无疑就是神明,今时今日的景象是他的大脑抽象化思维的极致中的极致。

(16)、而中国公知,才是最大的奴性,而他的主子恰恰是西方!

(17)、当然,这个门槛不高,他们能做,别人也能做。许多谣言就被炮制了出来。一些媒体和他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做在野宇宙的二创。就是编造新闻,报纸头版:韩国某大学某教授又说xxx是韩国的了。实际上根本没这事。后来有人专门做了辟谣,哪些哪些是在野学者真实可查的杰作,哪些哪些是媒体的同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