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含义精辟113条

时间:2024-07-15 09:03:44 祝福

农谚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

1、农谚是什么意思啊

(1)、光阴如梭、时光流逝,中秋佳节再美好,终究还是抵不过时间侵蚀,会被淹没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着有意义的事情,不浪费每一天,人生才不枉走一场,过得才会充实有意义。

(2)、明天,是农历十月十五。这天,在民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老祖宗经过长期的劳动观察和劳动实践,总结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谚语,指导农业生产和预测天气变化,在农耕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4)、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5)、大暑,因为这时候的天气比小暑时节更热,所以被称为大暑,它是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完大暑时节,就是进入立秋了。

(6)、不难理解,谚语所说:假如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阳光灿烂,天气晴朗,那么寒风和大雪都聚集到正月里了。可见,正月多是寒风凛冽,大雪飞舞。

(7)、谚语说:“十月十五雨,寒风霰雪年下止”。这句谚语和上面谚语正好相反,一晴一雨,我们看看下雨有什么预兆。“年下止”:也就是下到过年就停止了,没有了。可以发现,如果农历十月十五这天出现降雨现象,那么冷空气和雪花截止到年前就停止了。

(8)、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9)、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节令的变化反映在农事之上。

(10)、如果芒种时节过于炎热的话,那么这一年冷得就会比较早,农历八月就相对以往较冷了。

(11)、我们知道,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其中,大雨经常出现,是非常明显的特点,而且是阴雨连绵,雨水不断。

(12)、其实,这句农谚在民间有多种说法,比如“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岁怕夕”等。总的来说,它们与农谚“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即人生短暂几十载,要早立志、早奋斗、早实现人生目标,这样过的才有意义、有价值,晚年才不会因为一事无成而悔恨终身。

(13)、2021为无春牛年,“寡年遇到牛,一年忙到头”,老话能信吗?

(14)、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把你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农谚知识都举出来。

(15)、就拿北方大量种植的玉米来说,到了农历五月底的时候,正是大量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这个期间雨水不足,也不能及时灌溉,那就会影响其长势。前期长不好,等到后面就算是雨水多了,那时令己经过去,玉米也难以生长了,这样收成自然不好了粒。而其他秋收作物也一样会受到影响。所以老祖宗的这句农谚是有道理的,不过现科学技术发展了,就算是不降雨,出现了旱情了可以人工降雨了,或者是打井灌溉了。

(16)、俗话说,“小寒大寒又是一年”,今年这个“大寒”确实是非常寒冷,特别是东北的小伙伴,明显感觉寒冷刺骨。大寒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并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人还是不希望这段时间下雪、下雨的,因为害怕影响春运,回家的路上会很不方便。

(17)、七月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土地庙进行祭祀。

(1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19)、这是老辈人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感慨。众所周知,一年仅有十二个月,共365天,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仅剩100多天,相当于一年就快结束了。同时,一个月也就30来天,到十五号基本上这个月就结束了。

(20)、而这句农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古人发现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雨水普遍比较多,只要这一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比较充足,往往三天下小雨,五天下大雨。反之,如果这天没有下雨,那后面的雨水就很少,这个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而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段期间已经进入酷暑了,气温比较高了不说,阳光也很充足,日照时间也很长,这样各种作物的生长也是比较旺盛的,而作物的生长也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像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都是喜水作物,因此这个时候下雨了,那对其生长有利,自然就可以预测今年秋季的收成如何了。但如果到了农历五月底了还不下雨,那雨水就不多,而这对于庄稼来说是很不利的。

2、农谚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含义

(1)、农谚:“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过程中,总结形成的谚语,是经验智慧的结晶,在农耕生产年代,为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提高了参考和帮助。

(2)、其实在农村婚嫁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比较倾向于看属相结合的,就拿这个蛇和兔来说,“蛇”代表着财富,而这个“兔”代表着沉着和幸福,所以这两个属相的结合就会给家庭带来荣华富贵和幸福美满,对于过去的农村人来说,只要有祝福的婚姻就都是好婚姻,所以对于“蛇盘兔”的婚姻,农村人还是非常青睐的。

(3)、如果芒种时节刮西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较为充足,秋收作物的收成就比较好。

(4)、尽管这句农谚提到中秋,但表达的意思却跟时间和成就有关。

(5)、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6)、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以看出,大暑时节是个酷热高温的天气,就像蒸笼一样高温酷热,尤其是正值中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这也是大暑时节的一个重要特点。

(7)、物候知识:青蛙的皮肤和器官对于天气的变化有敏感性。每当风雨天气来之前,它们成群在一处,叫声很大。特别是夏季雷雨天气到来之前,青蛙集中的更多,叫声更大更密。经反复观察证明,青蛙集中成群,并大声密叫的现象,总是出现在大雨到来之前,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天气。 (蒙格是彝语,是集会之意)

(8)、你知道吗?老祖宗经过长期实践,留下来大量农谚,针对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和凉爽情况,总结积累了许多农谚俗语。俗话说:“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什么预兆?我们一起畅谈交流。

(9)、用来确定入伏天气的就是“庚日”,我们也知道,古时候的人都喜欢用“干支纪日法”,把10个天干和12个地干组合起来,循环着使用。而只要是有“庚”字出现的组合,都叫做是庚日,一般重复的时间是10天,我们的一年是365天,并不是10的倍数,也就出现入伏时间不同的情况了。今年的入伏时间,根据老黄历去计算的话,应该就是在7月12日这天。

(10)、(晚稻到了处暑肥水十分重要,到了处暑施肥正当时,到白露再去施肥为时已晚,施了也白费力气。)

(11)、古代民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大寒”节气一般处在“四九”和“五九”之中,冷空气还是很强的,还没有散去。在古代也有“寒气之逆极,故为大寒”,意思是说小寒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就应该冷,是自然规律。如果,不冷还比较暖和,就比较反常了。

(12)、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13)、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农历十月十五这个传统节日,它是下元节。下面我们探讨交流谚语的含义。

(14)、在为解决温饱的农耕时代,八月十五基本上是秋粮成熟收获时节,也是检验年初定下目标的时候。粮食是否丰收,关系到一家人接下来的吃饭问题。同时,八月十五过后,又是秋冬作物播种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上半年目标没有完成,那么,此时是否及时调整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将影响来年粮食收成。

(15)、从谚语中看,十月十五雨,说明年前多是寒风侵袭,温度普遍降低,而年后,天气逐渐回暖!

(16)、物候知识:蜘蛛靠张网捕虫生活。刮风下雨天气,往往冲坏蜘蛛网,同时空气潮湿,蜘蛛网粘性差,往往不易捉到小虫。所以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便躲避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当风止雨停,天气将要转晴好时,才又出来补网和张网,以便捕食小虫。

(17)、“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意思为:就是说有晚霞的话,以后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早霞出现的话天气就会变坏。

(18)、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虽然夏天的暑气仍存。然而早晚已是凉意浓重。

(19)、实际上小雪节气的意思和气候上所说的形容雪的大小是有所不同的,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20)、宁波农谚说:处暑田里一车水,谷仓里头米一斗。

3、农谚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意思

(1)、农谚说得好!说:“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什么意思?到底有什么预兆?

(2)、(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3)、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典故了,相传在春秋三杰鼎立时期,晋国发生了争权夺位的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太子,勾结重臣准备叛乱,在这个过程中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另外两位皇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

(4)、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时代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了解到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指导农耕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5)、到了冬至以后北方下雪的天气增多,南方地区随着冷空气南下也会迎来阴雨天气,到了大寒节气的时候就会更冷。

(6)、(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7)、(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

(8)、但是关于小雪节气,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其有误解,认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就会开始下小雪了,而到了大雪节气就会下大雪了。也就是说把小雪节气和气候现象的下小雪划上了等号,事实真的如此吗?

(9)、(在农历七月下旬处暑时节,萝卜要种下了,农历八月上旬白露时节可以种菜了。)

(10)、这主要是因为处于大暑时节,我们大部分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太平洋暖湿气流持续由南向北移动,影响我国中东部及北部广大地区,造成雨水持续不断,甚至是多日阴雨绵绵。

(11)、这是一句可以预测春季雨水多少的农谚,其中的“水九”是指头九的时候雨水多,“旱九”自然就是头九的时候雨水少了,而“三春”指的是春分节气后的清明、谷雨三个节气。农谚的意思是说的是如果在头九的时候降雨比较多,那么在春分、清明和谷雨这三个节气期间的雨水会偏少。而反之头九是晴天为主,雨雪比较稀少,那等到春分节气后的雨水比较充足,将会持续到谷雨期间,这对农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12)、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13)、其中,老祖宗总结的谚语说:“十月十五晴,寒风霰雪尽归正”,啥预兆?农历十月十五是什么日子?我们一起谈谈。

(14)、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5)、(处暑若天气较凉快,对果树坐果率有影响。)

(16)、其实,答案很简单,从事农业劳动的朋友都知道。到了大暑节气,这是各种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时候,因为有充足的光照和丰沛的雨水,保证了庄稼的快速生长。但是,庄稼生长的同时,也会出现杂草丛生,争夺土地的养分。

(17)、谚语:“十月十五晴,寒风霰雪尽归正”,明天是十月啥日子?有什么预兆?

(18)、如果芒种时节刮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比较少,对秋收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收成自然也就好不了了。

(19)、“岁怕寒”主要指,年末是寒冬。过去,大部分家庭的房屋保暖、穿着都不如现在,每当冬季都得忍受寒冬肆虐、备受煎熬,冬季患病的概率随着增加。

(20)、如选好品种的农谚:“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苗生”、“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可见选种在农业生产上有多么重要。

4、农谚的意思是?最简单的说法

(1)、夏至这个节气的到来,也就相当于北半球的太阳幅度得到最多的,所以有生活常识的朋友,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天气从夏至开始,一天比一天炎热,离三伏天就原来越近了。在农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夏至三庚数头伏”,大家应该都有听闻过这句话,可是你们又知不知道,今年究竟哪一天才入伏?等我们迎来了入伏之后,那一天是最热的呢?现在不知晓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2)、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下雨的时候听到蝉叫,说明天快晴了。

(3)、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但由于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也不是太大,因此古人就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4)、满天星的意思是说,天气很晴朗,能够看到满天都是星星,民间也有“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这天比较晴朗,能够看到满天星斗,说明天气比较暖和。这些农谚都是老辈人的经验总结,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节气期间天气比较暖和,那么来年的庄稼可能会减产。和“大寒四九暖如春,人畜牛马都难安”的意思是一样的。

(5)、物候知识: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6)、俗语与谚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谚语是俗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谚语也是俗语,但俗语不一定是谚语,如:“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只能算是俗语而不是谚语。

(7)、因此,当看到蜘蛛补网张网活动时,则预示天气将向晴好方面转换。

(8)、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可是农民又是靠天吃饭,在当时种植技术也比较落后,农民种植庄稼的收成好坏,很大程度是受天气影响的。如果当年风调雨顺,那粮食收成就会比较乐观,反之如果出现旱情了,那粮食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而古人在长期的农事劳作中,也发现了虽然天气是变化莫测的,但是也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因此就把这些规律总结成为了农谚,由于确实对天气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些农谚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9)、尽管如今医疗技术长足进步,但长寿的人依旧还是少数,百岁老人少之又少。在过去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活不过一个甲子,即60岁前便去世了。

(10)、如果芒种时节打雷、夏至时节刮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

(11)、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2)、“大暑热,田头歇”。这句俗语比较好理解,从表面上看,意思是说,如果大暑节气天气非常酷热难耐,那么人们需要在田间地头歇一歇了。那为什么大暑酷热时,需要在田间地头歇一歇呢?我是畅谈生活点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畅谈分析。

(13)、挂羊头,买狗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14)、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15)、另外很多北方地区都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说法,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地面都已经开始结冰了,而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进一步寒冷了,就连河面都会结冰了,这个时候到处都是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了。

(16)、不过,对这次汤加火山爆发不用有这方面的担心,多位专家表示,冷却地球所需要二氧化硫“巨大的体量”,而汤加火山喷发的早期数据表明,这次汤加火山排放规模太小,不足以对气候变化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影响。所以,不用过于担心无夏之年的说法,准备来年的返青管理和春种工作是关键,您说呢?

(17)、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8)、刚刚的那句俗话,就是祖辈留下来,用于确定入伏的日子,俗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当夏至来了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所谓的伏天了。而提及到的入伏,就是进入到伏天,大家都害怕的三伏天,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那段时间。伏天可以简单地分成三段,分别是初伏,也有农民叫成是头伏,接着就是中伏,也就是二伏,最后是末伏,就是人人的怕的三伏。这里提到的头伏和末伏,持续的时间是10天,而中伏就有不同,有些年份可能只持续10天,可有的年份却会持续20天。虽然每年的夏至都是21或22日这两天的其中一天,可是入伏的时间却没有这么固定。

(19)、但是在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最低气温多数已经在零下了,因此出现降雪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早就出现降雪的天气现象了,因而在民间也有不少和它相关的农谚。

(20)、大暑,通常在每年07月22日-07月24日之间,这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今年的大暑节气,是公历07月22日,农历六月这一天大暑时节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蒸煮模式。

5、农谚和俗语是什么意思

(1)、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2)、老辈人习惯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之后的天气情况,这句话也是。这里面的“冬月”指的就是农历十一月份,翻看日历我们就能够看到,“冬月初三”离冬至就不远了,一般快到冬至的时候,天气就会越来越冷了,进入“数九寒天”的阶段,之后的小寒和大寒也是最冷的一段时间。

(3)、比如在河北地区就有着“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的说法,并且还流传很广。它的意思是说小雪节气当天如果是漫天飞雪了,那么就预示着明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4)、处暑是农地作物追施水肥的关键时刻。是夺粮增产的火候。因此必需适时施肥水,抓紧田间管理。

(5)、 (稻到了处暑,就要孕穗,抽头,这时的水肥是水稻生长的关键,给施上适量的肥和灌足够的水是增产的重点。)

(6)、刚刚也有提及,中伏会因为不同的年份持续时间不同,而今年恰好就是持续20天,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入伏的时间为7月12日,进入到中伏的时间是7月22日,最后末伏就是8月11日开始。三伏天期间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根据推算,今年最热的时间大概是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农谚:“夏至三庚数头伏”,是什么意思?

(7)、7月22号大暑,俗语“大暑遇金土,一雨收三秋”,今年会闹旱吗?

(8)、之后的三候“闭塞成冬”则是说天气进一步寒冷了,天地间的鸟兽不见了,而农民也开始躲在室内开始猫冬了。

(9)、农村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农谚俗语,它们内容丰富,涉及人情世故的、风俗宜忌、农业生产、天气预测等方方面面,这些往往是老辈人在农耕生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大部分农谚至今依旧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0)、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点清热、解毒、去火、消食的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11)、“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就是说有晚霞的话,以后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早霞出现的话天气就会变坏 燕子低飞要落雨。 看见燕子飞得很低就是说明要下雨了。

(12)、今年,7月22日是大暑节气,从今天开始进入大暑时节,到8月7日立秋前,为大暑期间。这时候,这是上蒸下煮的时候,酷热难耐,稍微在室外走一走,就会全身是汗,汗水淋淋。

(13)、也就是说马上就要迎来小雪节气了,那“小雪”到底是什么意思?小雪节气下雪才好吗?小雪下雪又有什么说法呢?针对这些疑问,今天一次性来说清楚。

(14)、农谚,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岀来的最朴素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5)、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16)、因为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有足够的蔬菜、食物可吃,就会腌制各种菜肴和肉类。

(17)、刚才,我们探讨交流了农历十月十五天晴的谚语,那么如果这天出现降雨,又会是什么预兆呢?看看其他谚语怎么说。

(18)、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在一度饥寒交迫没有粮食供给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重耳的安全,他们不能外出,所以介子推就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了下来,为重耳充饥,最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了晋国的皇上,介子推本该在这个时候接受封赏,只因这时的晋文公身旁有小人谗言,所以介子推就一气之下选择了和母亲一同隐居山中。最后晋文公在介子推的一个诗文中感觉到自己对介子推有些愧疚,所以就寻找介子推回到朝中,这时的介子推已经无心返回,这个时候晋文公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用大火烧山引介子推出山,没曾想烧了三天三夜还是不见介子推,最后在一颗树下看到了介子推和其母亲的尸首,晋文公大悲,然后就设立了一个日子,在这一天就会捏一个兔子,代表着介子推,在捏一个“龙”的形状,代表着介子推的母亲,而这个日子就是“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19)、“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20)、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1)、在民间还有一句农谚说,“不怕冬月初三阴,就怕大寒满天星”,是什么意思呢?

(2)、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3)、“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4)、出现这种云,表明该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转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5)、老话讲“五月十五看收成”,意思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就知道秋粮收成怎么样。与此同时,关于中秋节有句农谚“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那么,中秋有什么好怕的?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背后包含什么寓意?

(6)、在我的老家蓝田是这样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下秧种花。而立夏前后该种的农作物必须子种入土。秋季收获一年的农产作物。

(7)、正是这个意思,大暑凉,预示着雨水众多,天气多阴雨连绵,自然比较凉爽。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形成大量的积水,雨水汇集成河流,造成河塘沟渠雨水满满,处处水流成河。

(8)、但是,农谚说:“大暑凉,水满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有句老话说的好,说:小暑大暑,灌死老鼠。小暑大暑怎么还灌死老鼠呢?实际上说明,这个时候雨水比较大,而且雨水充足。由于连续阴雨绵绵,将田地里的老鼠窝里灌满了水,老鼠没法生活,所以被雨水灌死。

(9)、重视农时的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满芝麻芒种谷”,不误农时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产,获得丰收。

(10)、剜了心头肉。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11)、清明麻:以前,麻是农民生活必用之作物(拧绳子用的麻,麻子可压油食用)。麻的最佳种植期就是清明前后,成熟期在秋季。

(12)、字面意思还是很简单的,说的是在头九的时候气温比较暖和,那么在二九的时候就会很寒冷了,等到了三九的时候气温会更低,毕竟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另外一种说法是在交头九这天如气温偏高,则这年的冬季将会是寒冬,很有可能将会出现严寒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

(13)、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气象农谚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