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谐音字的歇后语有哪些精辟120条

时间:2024-07-08 18:02:24 祝福

关于谐音的歇后语和古诗有哪些

1、关于谐音的歇后语有什么

(1)、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2)、谐音是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词构成特殊表达的一种手段,是对同音现象的积极利用和开掘。

(3)、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4)、(46)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5)、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6)、(4)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7)、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8)、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9)、“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理”姓。唐朝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10)、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1)、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2)、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13)、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

(14)、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所以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分必要。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意义重大。

(15)、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16)、(52)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1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8)、搜集资料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来完成。

(19)、和尚的房子----------庙。(妙)。

(20)、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2、关于谐音字的歇后语有哪些

(1)、根据实际情况,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可以分为组织者、记录者、活动资料搜集者、整理者、抄写者、展示者等等。

(2)、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如“田”字可以写作:

(3)、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4)、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5)、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6)、据阮显忠统计,汉语中与谐音相关的仅修辞格就有13种。除此之外,谐音已经超越了言语范畴,在一些非言语领域穿行,散发出汉语独特的气息。可以这样说,谐音艺术渗透着汉民族的智慧,谐音艺术彰显着汉文化的特质。

(7)、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8)、可以选择从我们最喜爱的《西游记》开始阅读。

(9)、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如“田”字可以写作:

(10)、(7)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11)、最初,龙骨被人们遗弃或用作药材。后因官员王懿荣仔细研究,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后来,我国文化领域多了一门研究甲骨文的新学科“甲骨学”。

(12)、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13)、根据自身的学习的具体情况,可以和伙伴们按照学习小组来开展活动。也可以自己做一个计划,请家庭成员帮助修改指导。

(14)、第1自然段:我们祖先创造的形声字藏着许多秘密。

(15)、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

(16)、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所以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分必要。制定通用语言文字法,意义重大。

(17)、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18)、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19)、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0)、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3、有关谐音的歇后语和小故事

(1)、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2)、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都是谐音。它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近音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谐音的字词有:照旧(舅)、无(吴)用、净是输(书)、开动(冻)了、有言(盐)在先、名(鸣)声在外。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4)、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5)、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6)、(23)麻布袋草布袋--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7)、根据自身的学习的具体情况,可以和伙伴们按照学习小组来开展活动。也可以自己做一个计划,请家庭成员帮助修改指导。

(8)、(9)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9)、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10)、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11)、(35)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12)、●。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3)、《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14)、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5)、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6)、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91道专项练习,寒假里每天做一点!

(17)、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8)、一字十一画,无撇又无捺。拿去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19)、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20)、●。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4、关于谐音的歇后语和古诗有哪些三年级

(1)、②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2)、●。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3)、(73)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4)、运用离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

(5)、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全册生字组词汇总,替孩子收藏一下!

(6)、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7)、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8)、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9)、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10)、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1)、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12)、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13)、这句歇后语借用梁山军师吴用的谐音比喻无能的人不堪大用。

(14)、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15)、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16)、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17)、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18)、一点一横长,一撇向四方。前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19)、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20)、小结:这个是故事猜谜。黑狗即“黑”“犬”,年轻人不说话是“沉默”的意思。答案:默

5、关于谐音的歇后语还有哪些

(1)、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2)、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3)、③金石:金指铜器和其他金属器物,石指石制器物等,这些东西上头多有文字记事,所以把这类历史资料叫做金石。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5)、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6)、(3)文征明行书文征明,他被列为明朝四大才子之文、诗、书和画无一不精绝,而单凭书法就可以称霸整个中国书法界,他能够书写书法诸体,并且样样都是拿手好戏,最为精到的是小楷和行书,

(7)、提示: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8)、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9)、第5~7自然段:以“蜀”“祭”为例,讲解如何“在象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新的形声字。

(10)、(23)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1)、(46)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12)、(39)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13)、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14)、把汉字,用谜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汉字所表示的意思或者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创作,是很常见的字谜形式。比如:

(15)、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6)、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17)、(5)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8)、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19)、谐音在歇后语中的运用就更多了。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将一句话分为两部分来表达,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阐释。谐音的运用,会让歇后语更为诙谐有趣。比如:

(20)、校长发火:学期结束校务会议上,校长对学校的人事行政效率低下非常不满,大发雷霆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好好干事!”

(1)、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2)、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3)、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4)、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一种爱子、不忍别离的怜惜之情便跃然文间了。

(5)、(45)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6)、这两个是画面猜谜,分别是“人”在“木”旁(休),十二点→十加两点(斗)。

(7)、(5)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8)、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10)、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11)、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12)、(48)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13)、(56)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14)、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15)、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16)、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17)、以猜字谜、讲谐音歇后语和笑话、讲形声字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18)、正如一些学者所指,谐音在汉语、汉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的现象,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这种表达,而唯有汉语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19)、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20)、最初,龙骨被人们遗弃或用作药材。后因官员王懿荣仔细研究,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后来,我国文化领域多了一门研究甲骨文的新学科“甲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