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哲学书的人精辟117条

时间:2024-06-29 16:06:01 祝福

看哲学书的都是什么人

1、喜欢哲学的女人很可怕

(1)、有人为哲学概念的含糊不清作辩护,说哲学是高度抽象的,而抽象就是含糊,或者说抽象必然导致含糊。

(2)、我承认我是很怪癖,因为很多哲理性的东西会影响我,比如西方哲学的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这些理论观点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我的生活,让我变得清高自傲,与世难以融洽,另外咱们中国的诸子百家这些东西我虽然都能了解,可是好像在生活中又没什么好用的,所以都变成了书库。

(3)、所以这两三年来我每一天都活得特别充实,非常感恩,我感觉许许多多的知识性的哲理,以前对我来讲就像仓库里的知识条,他们就像是毫无生命的产品,可是这些年我在生活中逐渐一一体悟,我想起了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啊。

(4)、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小的问题里却包含着大大的问题。碰到他们的提问,有时候我们只能很尴尬地敷衍过去,说“你是小孩,当然要听话!”“上学是政府规定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大家都这样,我们当然都要一样啊!”

(5)、这本书既可以看成是一本用笑话写成的哲学简史,也是一本有趣好读的哲学辞典。

(6)、换言之,抽象的确导致含糊,但这样的含糊不过是概念外延的扩大而已,不是语言意义的含糊。哲学概念是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所以哲学语言往往是笼统的,但这不妨碍我们要求哲学语言清晰可理解。

(7)、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构建一套哲学系统,但不能成为社会实践是根本没用的。就象金庸小说里各个门派样。

(8)、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过了一些河,才知道是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9)、哲学在生活中我觉得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时,你会静下来分析和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它,它会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预想、遇见未来。如果在生活中你能做到反复推敲,遇事沉着冷静思考,我想对于任何突发事件你都会得到处理此事件的最佳解决方案。

(10)、对哲学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不远人。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11)、(法)阿内-索菲•希拉尔格温尼拉•布莱/著

(12)、区分划在,我在面对哲学书的时候,感到的不全是糟糕的感觉,而是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并且能够自己指导自己的阅读;就算有的书暂时看不懂,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不懂。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哲学书就是完全痛苦的——如果你不会游泳,自然会溺水。

(13)、《儿童哲学智慧书》是国内最早引进出版的大型儿童哲学启蒙书籍之这套书注重引导孩子的开放式思考,而不是仅限于提供答案。

(14)、为什么有的书读一遍就觉得够,有的书却想一读再读?

(15)、我们指责哲学家“不说人话”,不是说他们的话不够通俗浅白,不是说他们喜欢将明明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达的“眼睛”说成“视觉器官”这样的专业术语。而是说,他们的话从根子上就概念含糊,从根子上就不符合逻辑。

(16)、真要说抽象,数学概念应该比其他任何学科的概念都更抽象,但数学概念是非常清晰的,没有任何含糊存疑的空间。

(17)、比如,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人要学习?这时候,如果用一个提问回答他:“不学习可以干什么?”

(18)、学术论文,指的是它的专业性。你不会突然指望自己一下子能看懂《航天火箭发动机的制造与维修》吧?哲学著作是用自然语言写的,但究其本质,同样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著作。想要拿起来就读懂,是不可能的。这和一个人的智商无关,而只和学习有关。

(19)、这些哲学著作到底用了怎样“非人”的语言,搅得连玻尔兹曼都痛不欲生呢?

(20)、“这个‘没有’怎么样?‘没有’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不’即‘否定’存在吗?还是刚刚相反,‘否定’和‘不’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没有’存在吗?我们到哪儿找到‘没有’呢?我们怎样找到‘没有’呢?......这个‘没有’怎么样?——这个‘没有’本身没有着。”

2、常看哲学书的人

(1)、可是我学佛后,我才发现,正是这个自我,正是我太关注这个自我,才使得这些烦恼痛苦来折磨我,我决定不给他们这些机会,我要把这个自我全部放掉,全部化空。

(2)、即使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概念,如民主、自由、公正、发展,学者们在使用时也不注重给出清晰的定义。结果是,你说的“自由”和他说的“自由”不是一回事,他说的“发展”和你说的“发展”也不是一回事。甚至同一个词汇,哲学著作前后的意思也不一样,要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

(3)、我搞哲学的人就是和书本亲近和哲理亲近,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4)、比如,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助产术”,书中是这么叙述的:

(5)、第你可以很快读完这本书,并对哲学所讨论的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毕竟,很多厚厚的哲学书,你是没有看完的;

(6)、这是一本全球畅销书,值得读。可放进书架那一刻,就想可能不太会再看第二遍。

(7)、可以说我不是真正的懂,真正的懂,是能够融会贯通去理解这些哲理,并且一条一条去用生命生活去证悟。

(8)、因为疫情宅,读书量比前几年大,可绝大部分依然纠缠在风花雪月的书目里,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哲学书真心没几本,还常常翻着翻着就半途而废。

(9)、哲学,就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将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有意无意忽略的问题全部活生生、一步步地解析剖开,最终告诉我们,如何去生活。

(10)、书中汇集了关于科学、生物、信仰、发明创造、艺术、未解之谜的各种疑问。来自法国的阿兰・科科斯和克里斯娜・贝热尔以清晰诗意或幽默的风格对它们做出了看似出人意料,实为切题正解的回答,甚至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11)、所以,读庄子的时候,我们会赞叹,会惊讶,原来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能达到如此彻底解脱的境界,但是,我们也会望而生畏,甚至对之生疑,作为一个感情丰沛的人,那样的洒脱又真是值得羡慕与追求的吗?但是,读这本《农夫哲学》,我们会感动,会唏嘘,我们能看到一个老者努力追寻那些终极答案时的心路历程,时而困顿,时而洒脱,这像极了我们自己。这也意味着,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达不到庄子的境界,但美国农夫吉恩的境界却是我们可以期望的。

(12)、他说:不是别人说你思想深邃就思想深邃,而是你是否真的是思想深邃,我觉得我搞哲学搞这些东西这么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思维层次越多越复杂,吸纳的知识量越多。有可能会更影响你的心灵智慧和生活,

(13)、不过,说起来简单,但哲学门槛高不可攀,明明读了各种入门书,但几乎每一本都会让人内心嘀咕:“根本就不说人话,这哪里算入门啊!”

(14)、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15)、所以这个事情也困扰着我,我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因为我很着迷这些文字游戏,我一看到这些哲理思辨我就兴奋,我就很喜欢跟人家讲这些东西。

(16)、其实他不知道,是因为我已经发现自己很多话是为了一些炫耀或者嘚瑟,又或者喜欢跟人家抬杠才说的,现在我发现的这个问题我当然不再继续去这样做了,可以说我变得成熟了,没有以前那么幼稚了。

(17)、就是这样一颗卓绝的脑子,也被“正统”的哲学著作搞坏了。玻尔兹曼尖刻地评论道:

(18)、康德黑格尔是大思想家,是因为他们给当时的社会性格找到了个发泄口。那就是反对当时的基于上帝的经院哲学。为当时的民主与人文提供依据。

(19)、也就是必须注重实践,必须注重现实的体悟,而非虚空的理论。

(20)、我们大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提问和思考是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有了哲学思辨的能力。

3、看哲学书对大脑的好处

(1)、除了温暖动人的文字和贴近普通人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对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也有很大的启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空间距离上,也体现在学习和思考方式上,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地依赖于对前人创造的继承和理性思辨,读书、上课都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身边的大自然,直接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启示,这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们最擅长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往往具有超越理性思辨而直指人心的力量,《农夫哲学》正是这样,它不是一本成体系的哲学书,作者也并非那种“彻底实践了自己的哲学”的真正哲学家,但其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因为它虽没有诉诸理性思辨,但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理解直接诉诸人心。我以为,读完这本书,大可以忘了这书里的一切细节与观点,去重拾人类最古老的学习方式,让自己走进自然,用惊奇的、欣喜的眼光去打量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去理解那些大自然一直在向我们开示的道理,所得一定更多,甚至我们也会发展出自己的生命哲学。

(2)、其实很多哲学家也都说“人话”,比如英美哲学就非常清晰,没有那些不清不楚的滔滔不绝。

(3)、语义的含糊,指的是语言意义不明,有歧义,可以被这么理解,也可以被那么理解。由此导致的,往往是逻辑同一律的违背。而指称对象的笼统并不会导致违背逻辑同一律。

(4)、给现在存在主义写传记的关键在于,存在主义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它是围绕民族主义、世界大战、美苏关系等政治变革诞生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更是一群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战士”,即使是始终不愿离开山中小屋的海德格尔。串联起与存在主义有关的哲学家生平,从他们的生活轶事、工作进度、人际交往等传记细节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哲学努力,无疑是最“存在主义的”一种哲学科普方式。

(5)、为什么小学生要看哲学书?看哲学书对孩子成长有怎样的影响呢?

(6)、我有一次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不改改你幼稚的性格。和领导搞好关系或者去社会上赚点钱呢?

(7)、“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涵宇宙的性质及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的一门学问。是人在一切的位置等基本而又高深的问题。

(8)、对于孩子来说,了解和接触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可以在年幼的心中埋下思考的种子,获得自由思维的能力。

(9)、比如有一套哲学书,三十岁以上的人不可错过。

(10)、“仁亦为全德之名,故孔子常以之统摄诸德,宰予以三年之丧为期已久,孔子谓为不仁,是仁可包孝也。……孔子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为‘殷有三仁’,是仁可包忠也。……孔子谓令尹子文及陈文子:‘未智焉得仁’,是仁可包智也。‘仁者必有勇’,是仁可包勇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是仁可包礼也。”(《中国哲学史》(上)第90页,冯友兰著,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

(11)、当然我们也不必非儿童哲学书看不可,在绘本世界中也有很多值得和孩子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是儿童哲学的启蒙,比如:

(12)、他又极其不善于赚钱,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但是生活所迫子女老婆要养也还是需要去赚钱,学校里的死工资福利虽然可以,但是远远不够;两夫妻加起来的钱不足以开销,这也是他的痛苦。

(13)、所谓的抽象,就是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性状,从而对这类事物给一个统一的名称,构造出类概念。“人”这个概念就是高度抽象的,它涵盖了全世界70多亿个具体的人,还包括古往今来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是与众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致的人,但我们故意抹去了身高、长相等具体信息,于是得到了一个叫做“人”的抽象概念。

(14)、说哲学书浪费时间,其实是在说,读了也没有价值,有这工夫不如去吃个甜品,吃甜品最不浪费时间。但是,我假设你已经认同了思考的价值,那么哲学书就是一条无比方便的快捷通道。它告诉你,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结论是已经被提出又被推翻的,有哪些可能性,哪些路是走不通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巨人的肩膀啊。

(15)、作者富增章成曾说过:“不要将哲学想成‘生活方式的学问’,只要将它想成‘想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技巧’就好了。”

(16)、另一种误区是,“哲学探讨的问题离生活太远”……

(17)、疫情期间,读的最快的一部长篇是今年很红的一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无意中看到亚马逊推选这本书,又看到是比尔盖茨的年度荐书,想着这么厉害,不能错过。

(18)、他说:实话和你说我懂的道理都是思维层面,讲课还行,放在生活中我一样都用不了。可以说没啥用。

(19)、他的老家——故乡任何人有求于他,只要他能办到都竭尽全力去帮助。以致于有时母亲都有怨怼。

(20)、早春的田野里,一片平坦,点点绿意,你站在母亲的墓前,你那么爱她。她曾是一个多么倔强而坚强的女子呀!但现在,她只能静静地睡在地下,再也不能亲切地呼唤你的名字。静悄悄的墓地里全是花岗岩与鲜花,地上的活人脚踩尸骨,地下的尸骨又变成泥土,想到这些,你心烦意乱,绝望透顶。突然,你在母亲的坟头看见一只鸟,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双领鸻,还孵着一窝鸟蛋,你弯下腰去检查鸟蛋,这激怒了鸟妈妈,她气得直跺脚,那样子竟和母亲过去生气时一模一样。你忍不住笑了,因为你看到母亲的精神呼啸着保卫天地万物,把它的坟墓也变成了绿色的家园。

4、看哲学书的都是什么人物

(1)、“为了追究到底,我拜读了黑格尔;可是那里我看到的是滔滔不绝、不清不楚而又毫无思想的一番空话!从他那里总算我倒楣,我又去找叔本华……。就是在康德那里,也有不少话,叫我莫名其妙;以至于令我怀疑,像他这样脑筋灵敏的人,是否在跟读者开玩笑,或者是在存心欺骗读者。”

(2)、可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我真正的去欣赏他们去保护他们,去为他们奉献自己。在这种爱里面我发现无私地去成就你身边的人,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3)、当我们在书中读到脱离繁重劳动的学习也曾经是一种人类的自由时,他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唯一无拘无束的是我们的独立思考的内心。学习是获得这种自由思考能力的方式。

(4)、这本《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从名字和封面就能看出,这不会是一本枯燥的哲学书。

(5)、本书是法国知名学者程艾兰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曾获1998年西方汉学最高奖儒莲奖。此书源于作者的大学讲课草纲,以既历史又主题的方法来叙述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精神历程。其中重点凸现了复杂整体中几个惊人的时刻,可与钱穆、葛兆光等人的《中国思想史》互为补充。

(6)、你身体虚弱,坐在小院儿里除草,累了,直起身子来,想休息休息。阳光洒下来,任性的繁缕,讨厌的苦苣菜,顽固的蒲公英,可爱的莳萝和猪秧秧,这些树莓下的野草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你本来以为它们都在冬天里被冻死了呢!更令人惊奇的是,你一转身,发现一株白蜡苗已经5英尺高了,而去年那里还什么都没有。啊!你恍然大悟!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自我更新,自然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死去,而你正是这自然界的一部分。

(7)、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是啊,如“先验、超验”之类的哲学术语,没有一定的哲学史知识,那的确是很难理解的。这就和小学生读不懂相对论是一样的道理。

(8)、几乎所有中外文学经典,你开始读的时候可能是少年,当30岁、40岁、50岁再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受。因为自己对人性和人生的认知在变化。

(9)、佛经上经常讲听佛讲课的人信受奉行。除了相信还要理解受用,还要依照着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最差的就是奉行,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就没有真正的信受。

(10)、使用这种方式,他可以抽丝剥茧,层层提问最后轻松找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次的含义,也就是作品的主旨。

(11)、哲学活动是一个小的学术圈子内部的对话史。如果不是要成为一个哲学家的话,听懂这场对话对我们有何益处呢?哲学和其他的小圈子内部的对话,比如数学,有什么区别?

(12)、我们家客厅和书房就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哲学书,他就每天都在研究,他还是一个深沉的人,做事也很冷静,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搏大胸怀和爱的人。

(13)、对同一个概念,人们居然有各种不同的五花八门的理解方式,而且大家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那说明,这个概念本身的设立是有问题的!

(14)、类似这样反逻辑的梦中呓语,是很多哲学著作的常态,的确搞坏人的脑子。

(15)、哲学是对普遍事物,普遍问题研究的学科,也就是对世界观方法论的研究。它使人有善辩能力、思维敏捷能力、看问题通透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不但有思想,而且有方法。喜欢哲学的人个性独特,总能发现新的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有自己的独家见解,并使问题得以圆满处理。

(16)、有人说,看哲学书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哲学书的目的恰恰是省时间。因为,哲学书是由历史上最聪明的头脑写就的。他们思考一个问题要多久?你自己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达到同样的深度,又要多久?

(17)、多年来,书果星球专业少儿阅读教育研发团队,通过引入的国际PISA测评体系、自主版权的四维阅读教育理论体系、强大的教研团和专家指导团、成熟的管理模式......率先抢占了5-14岁少儿阅读教育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

(18)、在小学阶段的110种推荐书中,出现了四套新引进的儿童哲学书,这与初中段100本中的0本、高中段90本中的1本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比如我推荐过的《小窗幽记》,觉得自己笔头很涩的时候,就去看这本古代金句书,好像给笔头上了润滑剂。

(20)、他出门找不着北经常迷路。在单位里面被人排挤,领导也不喜欢,他从来融入不了任何集体,和圈子,那种怪癖,除了学生喜欢他,没人喜欢他。

5、想看哲学的书,什么书比较好

(1)、总结我觉得哲学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或远离普通人,我更愿意倾向于哲学为人人服务。那样人的大脑都会越来越强大。刀剑越磨越快,越尖锐。人的大脑也是同理。

(2)、注意:本文提到的“哲学书”是指哲学专著,包括哲学家的原著和研究者的二手著作(各种导读、批评、论文、哲学史等),不包括生活自助类图书、武志红的心理学、零极限、断舍离、其他心灵鸡汤等等。这些书已经是商品了,写出来就是为了你读得懂的(不然怎么卖钱),不需要专门教你怎么读。两者的在书店里一般放在隔得很远的两个书架,应该很好区分。

(3)、然而农夫有农夫的智慧,当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来临,他却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热爱的这片农场,美丽的、丰富的、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给了他无穷的启发,他由此开始了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思辨,这不仅帮助他重获内心的宁静喜悦,成功渡过了治疗癌症的艰难时日,也重塑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

(4)、书里没有给出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目光和笔触去耐心寻找:

(5)、有些哲学家的话写得浅白,貌似能看懂,但浅白只意味着它容易被一般人误解。尼采的“超人哲学”让你联想到那个穿着红裤衩在天上飞的超级英雄(那么尼采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超人?我们要超越自己?我们要克服欲望?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表示尼采容易理解吗?显然不是,只是超人这个词恰好让你舒适地想到别的东西而已。

(6)、该放下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7)、哲学知识是比较复杂深奥的,因为它基本上是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理,所以它体现的是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从,万象表现中凝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理解里会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弄懂。他要求的是比较全面的知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研究,所以总体来说就有点呆板。

(8)、这套书一共10册绘本,每本绘本讨论一个问题:《我可以撒谎吗?》、《要是我不去上学?》、《要是我不遵守规则?》、《我可以打架吗?》、《为什么我没有钱?》、《为什么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我可以永远不死吗?》、《我可以放弃一切吗?》、《为什么我不能当头儿?》、《那你呢,你害怕什么?》。

(9)、以前我觉得这些东西很幼稚很可笑,不是我们这种搞哲学的人应该做的,可是现在我觉得这是迫不及待放在眼前就应该去做的。

(10)、整理小学段推荐的哲学书的目录,可以看到生死、自由、金钱、服从等话题,在相同的话题下,读这些哲学家的不同见解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11)、学哲学的人是比较遵守规章制度的,他们对这些人类共性的问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三观都是正确的。

(12)、哲学有两种,一种是管用,但不深刻的哲学。还有一种,深刻但无用,甚至对人有害的伤人哲学。

(13)、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是搞哲学的,应该是最明白这个世界的,你都懂这些道理,为什么活不好呢?

(14)、一个陈述可以意义清晰但指谓笼统。你明知这个人是中国人,却只告诉我“他是一个人”,这样传递的信息就少了一些,显得过于笼统,不够准确,但毫无疑问你的语言意义是清晰无歧义的。

(15)、“大姐姐,什么是漂亮?人必须要有朋友吗?”

(16)、每个人都有思想,每个人的思想都反映了社会的某种本质。哲学家的思想只不过是对社会思想的一种系统化、利益化和激情化。哲学家的思想并不是因为精妙和自洽而伟大,而是和社会的激情和利益产生了共振而伟大。

(17)、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

(18)、任何哲学家的思想在理性的推导面前,都能找到不自洽的东西。就象法庭上的辩论样。孔子老子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思想精妙正确自洽而伟大,而是有人需要,并且在社会历史把它们付诸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给被压迫被污辱的人提供了一个发泄口,不是先有马克思主义才会有以后的社会运动,而是有了社会运动的渴望才有了马克思主义。

(19)、之前每当我的烦恼把我折磨的不行的时候我就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我非常的痛苦,郁闷孤独,我感觉身边没有人能懂我。

(20)、其实,对于哲学,如果你了解过于深刻,往往画地为牢。

(1)、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做过一个商业项目。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是非常完整,非常精准,是符合哲学观念的。可是一接触实际操作进去才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这样,面对这种变化,我很难去用哲学处理,

(2)、讨论哲学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智力,还可以赋予他们成为积极的、有想法的人所需的技巧和信心。

(3)、书中就这个问题介绍了哲学家边沁和罗尔斯两个人的学说。边沁说,要“以最大多数者的最大幸福”为目标。也就是说,只要能取得最大的效益,那就去做。所以,如果是边沁的话,他很可能就会选择不等。

(4)、书果星球阅读教育自2009年起,开始了少儿阅读教育的探索研发之路。

(5)、甚至对先辈的批评,本身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比如,拉康就是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激烈改造中建立起了他自己的精神分析学。你可以把哲学著作理解为是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大群里说了一句,“关于刚才那个群友的说法,我想补充几句……”这时候,你就要回去翻聊天记录,看看刚才那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6)、但是,但农夫毕竟不是老庄。在一篇关于秃鹫的文章里,作者说人们不忍心将逝者的身体任秃鹫和蛆虫啃噬,于是将他们埋葬,还做出精巧繁复的棺材、墓穴、陵墓,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徒劳,我们的身体终究得自然腐烂、利益他物。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考方式是纯粹道家式的,但接下来,作者冷不丁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能把爱妻的遗体暴尸牧场喂秃鹫吗?庄子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为心爱之人“寝于巨室”而感到欢欣。而他自己更是交代弟子,死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直白的说,就是弃尸荒野,任“鸟鸢之食夫子也”。

(7)、但很多哲学家构造的概念涵义非常含糊,与日常生活经验毫不搭界。像黑格尔的“定在”“自在”,海德格尔的“被抛性”,他们从未被清晰定义过,几乎不可能被理解。读者要理解这些术语,只能通过字里行间连蒙带猜,结果就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8)、而哲学家对话的方式,不是一句句话,而是一本本书,一篇篇论文。群里的一个话题可以持续几百年,而一些最古老的问题直到今天还在被讨论。每个哲学家的工作都建立在先辈哲学家的工作上。

(9)、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在孩子们好奇与迷茫的背后是人生必须解答的哲学思考,如何解答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未来,以及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10)、当我把自己放下了,当我把别人放在第1位,我发现,每一个刹那都像是永恒一样,充满着光芒。

(11)、一个只在学院学习哲学的人,是不太可能创立哲学的。要创立一派有社会影响的哲学,必须懂得社会在历史过程中的性格、体系发展过程的脉络,懂得历史过程中各种思想的发展脉络,并且要有激情能够勇敢地站在一方进行战斗。

(12)、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13)、书中介绍了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看法。他曾和一位叫雷吉娜的女性订婚,但是,某一天他突然悔婚了,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之一是他担心自己无法让雷吉娜幸福。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就被认为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所写的,为婚姻而苦恼的哲学。虽然,我们无法论断“彼”就是单身,而“此”是结婚,但若这样想,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不见得非要怎么做,要保持美学的存在(单身),还是进入伦理的存在(结婚),选择权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说,只要快乐,怎么选择都可以。

(14)、除了概念含糊,很多哲学著作还行文古怪,像撕烂布一样,完全没有章法,完全不合逻辑。这是哲学家“不说人话”的主要表现,比概念含糊更糟糕,很可能也是最为困扰玻尔兹曼的地方。

(15)、我依照客观不干扰不判定,纯粹第三者的态度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好几年。发现变化非常大,第1个变化是我的思维有点迟钝了,我原来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

(16)、我说:其实我们这些朋友看你样子都是很深邃的,好像境界是很高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也不得知,可能正是因为你说的没有去实际运用吧,可是一个人思想深邃不也是挺好的吗?

(17)、那么哲学著作是什么?它既像是学术论文,又像是群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