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0段关于孝的故事200字

时间:2023-11-04 12:13:37 祝福

关于孝的故事200字

1、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2、荣寿庄主人鄢宗尹,太学生出身,不知何故,并不为官。鄢宗尹为人端正,重耕读,轻商贾,喜与农人交谈四季晴雨、桑麻农事,也极看重读书人,唯独不与商人往来。鄢宗尹洁身自好,对待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儒家正统,以孔子的“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以“孝悌”作为“仁”的基本要求,对子孙产生了重要影响。

3、母亲给幼年的我讲童话《马兰花》,告诉我勤劳的小兰最美,要靠双手挣来幸福生活。上小学时,母亲给我买来一块手帕,拆好别在肩上,上面印着灰姑娘仙杜瑞拉,母亲又说勤劳的仙杜瑞拉是最美的。自此勤劳、自强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上初中时,发小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对我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要嫁给一个富贵公子,向人家要了水晶鞋、貂皮大衣,打扮得像参加舞会的仙杜瑞拉。我惊讶不已:“怎么可以向别人家要衣饰呢?自己拥有的一切,不都要靠自己去赚取吗?”

4、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5、外公早逝,外婆不认得字,但一直支持母亲读书。小时候外婆哄我入睡唱的歌便是:“月亮地,明晃晃,打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捶得光,打发哥哥上学堂,读《四书》,做文章,红旗插到咱门上……”(关于孝的故事200字)。

6、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7、在这两座石碑正中间的前方,原设供桌、香炉、供席(供祭祀者跪拜的青石板)各一个。现摆在冢前的供桌是1990年正月二十七日由葛庄村的葛兆同、葛兴永、孙绍林等人出资用水泥、石子、砂子制作而成。

8、不知道是几千年前,有个叫舜的人。他是远古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据说当年他爸瞽(音:鼓)叟和他继母弟弟好多次想弄死他。

9、   在孝子张清丰的影响和孝道文化的教化下,有隋以来清丰县孝道之风代代相传,有据可查者不胜枚举。

10、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11、   另有清丰县南永固村人朱冠,亦为明神宗万历乙未科进士,官至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朱任安阳知县时,督民凿井数百眼,灌田数千亩,故大旱之年灾而无害。之后,他又遍察县境,发现了万金渠、珍珠泉故迹,遂派民工开挖,并修建配套支渠数十道。民众大获其利。时有“星渠百道,珠泉米泥”的歌谣。当地百姓为他修建了祠堂,门额题曰:“朱邑侯治水救民处”。

12、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13、   “清丰亭”系六角重檐攒尖木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顶,金色葫芦居巅,垂脊跑兽俱全;重檐间挂“清丰亭”金匾;枋板彩绘张清丰的有关孝行故事和花鸟山水等图案,诚为端庄华丽,巍峨壮观。

14、★深夜,阜城一小区附近发现一只受伤大鸟!经确认....

15、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16、如今,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生活并不远。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不定期推送《二十四孝》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17、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18、 东海孝妇的传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比较正统的传说叫东海孝妇,二是坟墓拥抱,三是说起孝妇墩。这三个版本传说的故事情节主线基本一致,都是从周青守寡开始表述,讲她如何守孝道,她为了改善婆婆的生活,使婆婆误食了有毒的饭菜,致其身忘,招来官司,自己含冤受刑。故事最后都表述了行刑后出现的“白血冲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自然现象以彰显周青的冤屈。有所不同的是第一个版本的传说结尾还表述了老百姓对孝妇的敬仰和期望,希望她能保佑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第二个版本结尾则表述了孝妇至死也要和婆婆一起的感人场景。第三个版本综合前两个版本的故事,却增加血流成汪的故事,并指出白溪汪村(白血汪庄)也因此而得名。

19、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孝道是我们祖辈流传下的美德,在当今这个被经济大潮“淹没”的时代,“孝敬父母”仍然是我们中国人不变的传统。

20、孝,在我这一辈和晚一辈中,成了不可亵渎的美德。 

21、东汉时期,孝感地区有个著名的孝子,叫黄香,在黄香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之后一直跟着父亲生活。

22、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23、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

24、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正在积极探索乡村复兴的永泰路径,在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搭建各行业协作、交流平台,欢迎更多的你加入我们一起参与永泰的乡村建设中。

25、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26、父亲和象多次加害与他,曾让舜上房顶修房,象与父亲,在下面点火要烧死舜,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命,又让他挖井,二人在上面往井下填土,舜从地道逃出,以后舜从不计较,但是还更加孝顺父母,关爱弟弟象。

27、电子稿邮箱:xgwb888@1com或2778992056@qq.com,注明:寻找老孝高的记忆。

28、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29、过了一个多月,母亲出现了奇迹:平安出院了。后来,她的生命还创造了更大奇迹,活到了90大寿!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一幕,就是她在生命的最后,呼唤儿子永丰。她知道,她曾多次出现生命危机时,一唤永丰,永丰就到。有他在,她每次都逢凶化吉……。母亲能活到90岁,还多亏了胡家三个儿媳妇轮流贴心的伺候和照管。

30、   在河南濮阳,就有一个以孝子张清丰名字命名的县——清丰县。

31、  我漫步在大树旁,细心观量,亭亭冠盖,郁郁葱葱,给人以端庄俊俏、顺美舒心感。我断定这是一株不平凡的古槐树,必定有着传奇的故事。我敲开大槐树对面东侧前后两个庭院的大门,一位光着膀子的老哥和一位穿浅花褂的大娘先后走出院落,接受了我的采访,特别是热心好客的已有82岁的大娘给我讲叙了一些有关这株槐树的奇闻异事,听来让我好感动。

32、平原地名多“山”,山里则多“洋”。高山之巅的永泰西山,叫“洋”的村庄特别多。整片地域,则干脆就叫“大洋”。山旮旯里一片谷地,敢称“大万洋”,此地山峦低伏,平谷遍地,称“大洋”,或不为过。

33、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山涧村,有这样一个女儿,跪乳娘恩,反哺母爱,从牙牙学语,到小乔初嫁,她以温暖的胸怀,博大的爱心,悉心照料苦难的母亲,被乡邻纷纷点赞,叫村民效仿,让社会敬仰,她就是“中国好人”殷自玉。

34、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35、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36、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37、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38、孝妇冢位于郯城县县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2华里处,东外环路东侧20米,属郯城镇葛庄村地域。冢高6米,周长180余米。墓冢坐北朝南,属西汉末年遗留下来的古迹。它虽然历经沧桑,但保存较为完好。每逢春节或清明节期间,它都享受着人间烟火,任人凭吊。

39、 到了元代,关汉卿依据这一个传说创作了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这出戏里,作者特别增加了“白血冲练”、“六月飞雪”的神话情节,让东海孝妇的故事感动苍生、震撼九州,也使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妇,成为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典型。明清两代,郯城的官吏对孝妇的事迹进行了更多的宣传和表彰。明景泰三年(1452年),邑令席书作了《祭孝妇冢文》。1450年前后,明御史都督张景华(郯城人)作《孝妇冢碑记》说,“一人之身,其孝至于动天地感鬼神,道有大于孝者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孝妇冢,按察佥事涂铨撰写碑文,其中有“搜阅县志知郯城有孝妇冢欲为展谒焉久矣”“纯孝而蒙不孝之诛;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等语。

40、后来,在古琴课上,我听了观空老师的故事,听了德行天下的故事,我开始了人生三观的思想斗争,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古琴课结束后我还住在孔子学堂,有事没事就读《大学》、《孝经》这些经典。

41、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42、   雕像前右侧立一卧碑,刻有“孝子张清丰”传略。该传略撰文者明显吸收和整理了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使得张清丰的人物形象较为丰满、事迹较为充实。

43、孝妇祠在郯故城南门口向南二里处,面东,现郯城酒厂南侧。孝妇祠,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为孝妇祠,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

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感恩祖上有德,感恩德行天下,让我得到了新生!

45、婚后第三天,殷自玉和丈夫一大早就回了家,收拾好母亲的衣物,把母亲抱上板车,一家人说说笑笑去了新家。殷自玉常和丈夫打趣,你明知道我们家这么麻烦还要娶我,你真是傻!丈夫每次都笑着说,孝顺的你啊,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娘。

46、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47、母亲是外婆四十余岁时领养的独生女,母亲十八岁时,外公因病去世,留下债务和空空如也的家,母亲始终对小脚多病的外婆不离不弃,孝敬有加。父亲在葬了我爷爷奶奶和大伯之后,已到三十三岁大龄,入赘后,他始终将外婆当做自己的亲妈,每月的工资都尽数交给老人。一家人的心都凝聚在一处,孝老爱幼。在浓浓亲情里长大的我,也始终以孝敬老人,关爱姊妹为美德。

48、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49、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