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段染坊的常客歇后语

时间:2023-11-03 21:13:26 祝福

染坊的常客歇后语

1、   皮革加工车马輓具作坊有:天福仁,兴春玉,三顺昌,兴隆玉,郭皮房,胡皮房。皮房生产车马輓具,如笼头、绳线、套缨子、马鞍子、坐球、挎板、缰绳、马绊、鞭子、小鞭和大鞭、鞭稍、皮条、皮筋子等。那时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以马车为主要运输工具,所以坝上进来的兽皮,加工成车马鞔具又卖给坝上。这六家皮绳作坊的师傅,徒弟八九十人之多,他们的制品除供十里八村,坝上草原牧民外,主要是走大圐圙,特别是马鞍子,一根葱马鞭子,马蹬是蒙古人最喜爱的骑具。马鞍子、马蹬、马鞭子配在好马身上,那些蒙古骑士可信马由疆,扬鞭驰骋,各显骑技,那正是“好马配好鞍”。所以洗马林的皮革业,生意火爆,学艺的徒弟也多,学成出徒的年年有之,他们有的留在门店顶起生意(有了股份),有的学成独立门户。民谚曰:“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流传很广,确实,皮匠从泡皮、刮肉渣、用芒硝熟皮,这些工艺流程真是臭气熏天,没人接近,聪明之人更不学这门手艺。但三个臭皮匠的智慧也赛住一个诸葛亮的智慧,“三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这句谚语才流传至今。全县皮绳匠最多的要数洗马林了。除门店外还有十多名游村修补车马鞔具,补套缨子、绾笼头的,上门做皮绳线的皮匠终年活儿不断。(染坊的常客歇后语)。

2、   拨铺子:在清末民国初年洗马林堡就有了类似信用社的商行,亦称兑换商号,其活动方式,是对本堡的各家商业,特别是二十多家资产雄厚的大商行,融通货币。以订协议、担保的方式盘活资金,促进贸易发展,物资交流,对繁荣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商界自发的组织形式在商会的协调下,兑换业务顺利开展,颇受商号的赞誉。这种融通资金的自发组织大大地促进了洗马林工商业的发展,如李廷佐(旧堡人)在洗马林的中和永缸坊收粮缺款,就开据到东裕源永提款,22家大商号轮流坐庄,不记利息,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这种融资形式是洗马林商家的首创。

3、烧红了生铁——越打越硬(比喻非常坚强,宁可皮肉受苦也不肯暴露d的机密J

4、半空中的气球——上不着天,上不着地;悬着哩

5、急性子作客----------------------说来就来

6、麻雀吃豌豆——给尻子找麻烦呢;嘴巴不和屁儿商量

7、上山背毛竹——顾前不顾后(比喻考虑不周到。)

8、   民国三年(公元1914)后村民立岁修,饮水制,费用由商号捐募。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石坝毁于山洪后,将水源迁至何龙磨水渠前二百米处。(赵永前房侧)筑引水渠入井济民。每逢夏季山洪暴发村民皆饮浊水。村民一见雷雨天便忙储水避浊,因洪水入井,泥沙沉井底,秋天村民掏井中泥沙已成制度。上述记载足已说明历朝历代官员都把解决民众饮水,作为关注民生的头等大事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