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农业谚语有哪些精辟70条

时间:2024-07-19 17:02:31 头条

十句农业谚语

1、十句农业谚语大全

(1)、200、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2)、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3)、这两句谚语是指天降雨比用河水井水灌溉效果好。“十水根”指地面灌溉,水只能浇到根部。“一水心”指天上降雨,能浇到庄稼的生长点。天降雨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能。地面灌溉土壤易板结,土壤表面紧密,通透性差。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喷灌,滴灌、小地龙软袋微喷等灌溉模式。据试验大水漫灌每亩需水60吨,小白龙每亩需水40吨,软袋微喷和喷灌每亩需水30吨,滴灌和中心支柱喷灌每亩需水20-25吨。先进的灌溉方式比大水漫灌每浇一遍可节约用水60%左右,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增产10-20%。

(4)、在庄稼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需要养分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一旦养分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合适,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如种子发芽后对磷的需求特别强,此时缺磷,以后大量补施,也挽回不了苗期的损失。如小麦苗期缺磷,会出现苗弱小,叶色红,分蘖少,次生根少,冬前培育不成壮苗,以后就是加倍补施也难以弥补。另外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肥最多时期。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大部分追肥应在这个时期施用,从而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不同的作物需肥最多的时期也不相同,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玉米在拔节—抽穗前;棉花在现蕾后;西瓜在幼瓜膨大期,西瓜在结瓜前施氮肥过多易化瓜(受精后子房不膨大),要做到结瓜前控,结瓜后促,达到不徒长,不早衰,结瓜早,瓜个大;施肥施到劲头就是这个道理。“上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千撒不如一点”。主要指追肥,不管玉米、小麦或其它作物在追肥时,把肥料撒到地表面,易挥发影响肥效(特别氮肥)。不如用楼窜施(一条线)或穴施(一点)。

(5)、疏禾谷粜,密禾捞柴烧。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三年选种,增产会落空。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6)、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7)、云彩往南下满潭,云彩往东下满坑,云彩往北干磨蹭。

(8)、寒露至霜降种麦不慌张,霜降至立冬种麦不放松,立冬到小雪种麦显晚些。

(9)、这个是农民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通常雪总是高山顶上比较多,而霜则是低矮的洼地多。这是因为自然气候形成的特殊现象,足可以看出广大农民的伟大智慧。

(10)、这句农谚同样也是说的大雪节气,在大雪节气里如果不寒冷,那么明年就会少雨导致庄稼干旱,所以如果冬天不冷不一定是好事情。

(11)、这说的是玉米刚出雄穗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就隔行或隔株把雄穗去掉,促使异株授粉,并调节植株营养更多地向雌穗运输,增大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少病虫害,使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12)、美好与丑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多行不义必自毙。家丑不可外扬。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3)、芒种时刮南风,则夏季雨水较多,村里村外的池塘都会下满。其实,这是很符合科学的,可以用中学地理课的知识来解释。因为刮南风,说明这一年,从南方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强,南方来的空气含水汽多,易下雨。

(14)、1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15)、"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16)、早稻栽插时,气温和水温较低,需要保持浅水层,提高土温和水温,可以浅栽,促进早发。而晚稻栽插时,则刚好相反,气温和水温都较高,移栽后,需要深水降温护苗,为防止漂秧,要适当栽得深一点。

(17)、如果夏至跟端午是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粮食的收成就不好。

(18)、如果大雪期间下雪较多,那么来年小麦的收成就好。

(19)、求知与学艺无事不登三宝殿。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20)、农谚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谚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我国农谚非常丰富,各地广为流传,但有很强的区域性,故在编写时主要收集河南中原农村流传的农业谚语,并把这些农谚按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耕作管理、农业气象、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二十四节气八个方面分类加以整理和注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十句农业谚语有哪些

(1)、培育壮秧对于水稻高产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壮秧活棵快,分蘖早,抽穗整齐,是争取多穗大穗,获得高产的基础。类似的农谚还有,“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秧好一般谷”,肥田不如肥秧”等。

(2)、小麦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与播种基础有密切关系。只要深耕细耙,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会有好收成。如河南省1949—2009年建国50年来,小麦平均单产由5公斤增长到375公斤,增产了82倍。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1100亩小麦2007—2009年,连续三年平均单产突破600公斤,10亩攻关田单产达68公斤。建国50年来小麦品种进行了8次更新换代,化肥从无到有,从施用农家肥,到单质氮肥,又到现在的复合肥和配方肥。为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3)、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农业谚语: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5)、春天云彩往南飞,夏天云彩往北飞,多为晴天,很难下雨,连砚墨的水都难有。                                             

(6)、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在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是否降雨,如果十三同样没有降水的话,这一个冬天都不会有太多的降水了。这个冬季注定将是一个干燥的冬季了。

(7)、雨水与农业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三场雨,遍地都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麦怕清明连夜雨。夏雨稻命,春雨麦病。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8)、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9)、葱蒜类的蔬菜都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这类蔬菜要求较为凉爽的气候及较高的土壤湿度,不耐高温和强光,所以要在白露后种植大葱,寒露后种植大蒜。

(10)、农历五月小麦收获后,秋作物在幼苗期,需水量小,此时干旱利于根系下扎,经过蹲苗,能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到了六月秋庄稼进入拔节大生长期,需水需肥进入高峰,这时若连续降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容易实现高产。

(11)、麦田杂草年前化除比年后效果好,年后麦垄封行所以效果不好。虫要早治,如地下虫、包囊线虫等病虫害必须在犁地时土壤处理,出苗以后出现症状再去防治,就是增加5-10倍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路粘不路粘,八月十二三。(农历八月十三如果下雨,就是路粘雨:连阴雨,会持续一个多月)

(13)、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14)、一人不进庙,二人不观井(一人进庙神胎吓人,两人看井担心人推)。

(15)、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农业谚语:北风无露定有霜。

(16)、玉米行距窄,株距宽,容易造成耕作不便,通风不畅,遇到大风很容易被直接刮倒,所以提倡宽行窄株种植。

(17)、看云测天32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33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4早看东南,晚看西北35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36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37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38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39乌龙打坝,不阴就下40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4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42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43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44云交云,雨淋淋45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46屏山出云,不用问神47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48鱼鳞云,不雨也风颠49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50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51云结亲,雨更猛

(18)、这句谚语是农民们广为流传的一句农谚,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雪覆盖在庄稼上能够保暖土壤,同时雪水融化之后留在土壤里浇灌庄稼,对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19)、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

(20)、墙头草,随风倒;东风来了向西倒,西风来了向东倒。

3、关于农业谚语大全100条

(1)、以前小麦收割要经过几个步骤,先是将小麦从地里割倒,然后再拉回家,再在地上将麦粒碾出来,最后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最后入仓,步骤一道都不少,现在机械设备隆隆响,前面三步并作一步走,最后只剩晒和藏了,极大提高了效率。

(2)、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这一年就容易闹虫灾、刮台风。

(3)、正月施肥长花,七月施肥长果,冬季施肥长树。

(4)、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农业谚语: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5)、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6)、如果小雪大雪期间不下雪的话,那么来年庄稼长势不好、籽粒不够饱满。

(7)、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8)、玉米中耕越早越好,玉米出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根据品种合理留苗。高产玉米施肥要做到:播种前亩施种肥(一铵或二铵)5-10公斤;拔节期亩追玉米配方肥50公斤;授粉后追尿素20公斤。有条件亩施有机肥1-2方,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能实现高产。

(9)、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10)、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11)、养了三年蚀本猪,田里好来勿得知。农业谚语: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12)、寒露到霜降期间,如果种冬小麦的话,那么不要急着种,种早了会影响收成。

(13)、小麦在发芽出苗时,胚芽鞘具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这股力甚至还可以穿过山石缝隙,但是,如果遇到了烂耕烂种或者土块较多等情况,就不利于出苗。

(14)、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5)、"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16)、如果立春是在五九最后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叫花子都要不到饭。

(17)、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18)、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9)、玉米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合理密植。平展片品种,夏播密度为3200—3500株(如蠡玉16等);半竖叶大棒型品种夏播密度3500-4000株(如伟科70登海605等),竖叶型和早熟耐密型品种夏播密度为4500—5500株人(如郑单9先玉335等)。

(2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4、十句农业谚语 不是肥土不种姜

(1)、前不栽桑(桑树,谐音丧),后不栽柳(柳树不结籽,象征无后代)。

(2)、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从喜鹊的窝就能判断这一年的风向。厉害不厉害,说真的,真的佩服咱老祖宗的智慧。

(3)、如果小满后一直都是晴天的话,那么青麦子也能出面,这是说小麦的收成好。

(4)、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5)、1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气象谚语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6)、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从头到尾都贯彻了我们的整个历史,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农耕文明从初见到现在应该也有七千年了。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农业实践中总结出了无数农业谚语,这些农业谚语简单顺口,但简洁明了的词语中有富含着深厚的农业大智慧,直至今天都对广大农民的农业播种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分享的这十句十分重要的农业谚语,可以代表农业生产上的一整年。希望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7)、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8)、两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两懒加一勤,想勤不得勤。

(9)、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10)、    农谚是一种充满故土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长盛不衰的地方乡土文化,是一种不经意的传播速度很快的文化,是一种被人们极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很受人们的欢迎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