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的个人资料精辟106条

时间:2024-07-04 12:03:20 头条

关于巴金的作者资料

1、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最多2句

(1)、(42) 巴金1982年3月16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4页。

(2)、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3)、(39) 巴金1981年7月13日日记,《巴金全集》第26卷第46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4)、正是因为这样的反省,后来有些年轻人不知道,这样对巴金造成了另外一个伤害。怎么伤害呢?巴金在《怀念胡风》一文中,他讲到一九五五年参与批判过胡风。因为他也去过朝鲜战场,写批判路翎的文章。巴金是要做自我完善的,但是有的人在微博中,就把巴金与舒芜相提并论,这就是历史的不公平了。就是说,最早提出自我忏悔的人,他的忏悔反倒成为后代人贬低他和批判他的资料,这是巴金的一个悲剧。

(5)、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6)、姜德明,1929年出生于天津,1951年进入人民日报,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后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工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南亚风情》《清泉集》《雨声集》《寻找樱花》《绿窗集》《相思一片》《王府井小集》等,书话集有《书叶集》《书边草》《书梦录》《书味集》《活的鲁迅》《燕城杂记》《书廊小品》《余时书话》《猎书偶记》《新文学版本》等多种。

(7)、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8)、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9)、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0)、《随想录》中,巴金一方面回忆当年,追诉过去,提供过去的一些事实。另一方面,描述现在、目前、今天所谓的后遗症。《随想录》的世界是把这两者混合在一起一并抛出来,读者面对这样一个议题的作品,根据自己个人化的期待,都有自己的体验、经验、记忆,往往把自己的兴趣聚焦为提供事实的一面。结果嘛,“原来如此的”,“这个情况我也看过的”,各自经验的再确认,记忆被强化,自己算是过来人,自我肯定。

(11)、李树德,河北廊坊师范学院英语教授、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曾在农村工作多年,后调入高校教授英语。教学之余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翻译作品有《欧·亨利全集》(合作)《助你成才》《世界名家名著赏析》《魔堡》等;有小说、随笔等发表于各地报刊。

(12)、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走过来,大家都有切肤之痛。巴老对这一些事情有很深的认识。巴金在日本参加世界笔会大会的时候,演讲专门谈到“文革”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情。他讲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状态、对文化破坏,是难以想象的。

(13)、《春蚕》(五年制第六册)是著名作家巴金回忆母亲养蚕的一篇文章。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叙了母亲为供儿女读书而辛苦养蚕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爱意和怀念之情。

(14)、首先,他敢于对现实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干预。《望乡》是最早的几篇文章之一。大家知道一九七八年年底,一个重要的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电影写日本的一个妓女在东南亚的电影。当时电影公映时候受到很多批评,认为怎么把妓女的生活在中国来放映。我看到一个材料,有一个战士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在星期天不准放假,就怕这些战士到城里看《望乡》。巴金从人性的角度,从真实的文学作品角度谈关于对《望乡》的想法,巴金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一些干预和思考。

(15)、▶ “四时花卉”独缺梅,如何为割配画作找“原配”?上博讲坛来揭秘→

(16)、但是,与此同时,韦君宜开始找到巴金,出版发行《随想录》的单行本。我想八十年代的整个变化,包括巴金对韦君宜,是有直接影响的。她开始写小说《露莎的路》,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又写了《思痛录》。由于时代变化,九十年代的思考,和八十年代的思考肯定不一样。所以韦君宜的思考更有力度我认为是可能的,但这并不能取代《随想录》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我觉得,恰恰是《随想录》的出版,对韦君宜这一代人的写作,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的屠岸先生,在文章中回忆他和韦君宜一起去约巴金的《随想录》,他就明确谈到巴金对韦君宜写作的影响。

(17)、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变局、挑战,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让人目不暇接。

(18)、纪申,原名李济生,1917年出生,成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员。著有《思绪滴点》《论巴金及其他》等,翻译外国作品有《两个骠骑兵》《一个地主的早晨》《巴库油田》等。

(19)、7月31日  为文学馆捐款  150723元

(20)、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最近将他多年所藏书刊,信件、手稿等珍贵资料3161件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2、关于巴金的个人资料

(1)、1993年,巴金90岁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又是坚决不同意。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家协会,再次表述自己的意见:“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2)、巴金所经历的这一个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百年。朝代更迭,制度替换,思潮涌动,风云变幻。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情形态、生活形态。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贡献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

(3)、此次展览所展示的是作品,更是一位世纪老人和他的朋友们历经风雨后仍然不变的纯真友情。

(4)、周立民说:“我不知道,有那么多荣誉、头衔、议论、评价乃至传说,加在巴金先生的身上,我们是否还有可能拨开迷雾看清他;我也不清楚,今天的一切是否都是巴金先生想要的。所以,多年来,我总是试图把这个人还原到他当初的环境中,去看他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把他放到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里,去体味他可能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5)、(41) 巴金1982年2月19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3页。

(6)、我国有很多经典名著,但还没有根据经典改编音乐剧的先例。音乐剧《家》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民族音乐剧原创,也创下了国内戏剧舞台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音乐剧,将巴金先生的名著改编成音乐剧的先例。在这部剧里,我们努力追求剧目题材的民族化、改编创作的民族化、表现手段的民族化。

(7)、                 ——听沈卫威谈胡适

(8)、“首发上海”系列作为全新的重要板块,将以“上海”“巅峰”“首发”为核心标准,围绕上海题材、上海作者、上海出品的重要作品举办新书首发活动,挑选标准为该作品领域的顶尖作者或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以及有独创性的题材。

(9)、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10)、巴老说:“我回到上海以后,想读一读关于孔子的书,或者孔子写的东西。我小时候,每逢孔子的诞辰日,都要给孔子磕头;在私塾念书时,每天都要背‘四书五经’,背不下来,老师就用竹板打手心。虽然要求背诵,但老师一点也不讲,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

(11)、回复“高考”(获得十年高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12)、如今,每当我面对门前刻有巴金的话的那块巨石时,我常常想到巴金故居所藏的给出版社的通用信笺,巴金要用自己的稿费来实现一个梦想,从那张薄薄的信笺,到这块巨石,到这么宏大的一座文学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追求理想者的信念和实践中实现了。每逢与巴老的手相“握”,推门走进文学的时候,我又想到他对文学馆第一任馆长杨犁说的话:“让我们大家为文学馆多多出力吧。文学馆会发展下去。中国作家的美好心灵会通过文学馆的发展而开花结果,我坚决地相信事业一定会大发展。”(58)薪尽火传,一种责任之外,还让人感到任重道远。

(13)、(57) 刘麟:《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文学的怀旧》第141页。

(14)、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15)、而在这方面,巴金朴素而真诚的文字自有其价值。

(16)、1983年1月29日 《父与子》再版费152元

(17)、我收集到一些资料,如《打听陆蠡的消息》(1945年)、《巴金致负责同志》(1958年)、《关于严文井的材料》(1967年)、《关于印度驻上海领事馆招待会的一些情况》(1969年)、《巴金同志谈起草经过及其他》(1978年)等,这些资料难得可贵,对于研究巴金工作、友人、待人都有帮助。尤其是陆蠡先生的资料,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包括他写的诗,包括他翻译的小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18)、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中心,对一生著书立说的巴金来说是一个令他向往的去处,每到一个城市巴金总会去参观、使用当地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原上海东方图书馆、苏联契诃夫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图书馆、法国里昂图书馆、日本长崎县立图书馆、瑞典国家图书馆、波兰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黄山图书室等都曾留下巴金的身影,图书馆在巴金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巴金大半生都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奔走出力。

(19)、关于我误介绍《时代文选》的事,喝茶时大概谈起,我痛自遣责,这位作家给我两句忠告:“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则不惮改嘛。”这两句话实在也平常,但他说的时候的敦厚亲切之情,却感我肺腑。(《陶庵回想录》,中华书局2022年6月版)

(20)、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3、关于巴金的作者资料有哪些

(1)、巴金到底捐了多少东西?目前尚无精确和全面的统计。从可查的数字看,书刊,近九千册。“出版时间最早者为1909年,至迟者为1993年。其中1949年12月以前出版者二千余册,1950年1月至1966年5月出版者四千余册,1966年6月至1976年12月出版者约三百册,1977年至新世纪初出版者二千余册。”(50)这些书分十多批陆续捐赠给文学馆的,里面有大量的作家签名本,也不乏现代文学的珍本书。《人民日报》在1983年11月19日曾发表一则题为《巴金捐献珍贵资料》的简讯(署名“文”),谈到的应当是巴金第一批的捐赠,尚以书刊为主:

(2)、巴金的作品和巴金相关的作品,历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家的重视。为纪念巴金,满足广大“巴迷”的爱好,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这套“回望巴金”系列丛书。

(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来,对《随想录》的评论太拘泥于文学作品的事实、实在、意义,对于文学作品的真实、现实的反映程度,过于计较。不管评论者的立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他们把文学作品看作现实的直接产物,从作品中取出有利于强化自己的观点。

(4)、《随想录》的文学性、文学性阅读以及它的魅力

(5)、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6)、未来,上海之巅读书会还将推出聚焦创作者的“写书”系列和聚焦幕后策划编辑等的“做书”系列,为好书和读者架起桥梁。

(7)、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8)、(49) 巴金1985年3月2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79页。

(9)、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我一生最后一个工作,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我相信它的前途非常广阔。这是表现中国人民美好心灵的丰富矿藏,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识。我不愿意看见它夭折。它眼前有不少困难,需要大家的支持;也盼望能得到您的帮助,请您过问一下,在新馆址未落实之前,希望仍一如既往让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万寿寺西院安身,不实行有偿借用。

(10)、回复“教资”(获得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11)、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2)、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13)、之后,他准备良久,已经开笔的关于巴金的论文,停了下来。从日记看去,是一篇需要张天翼执笔的文章插了进来。27日:“《人民文学》要搞一篇带‘总’性的评文,或编者的话。”张天翼是该刊物的主编,这样的文章,他责无旁贷。之后的一段时间,张天翼如同写作巴金文章一样,阅读相关资料,作札记。其间还有抱怨,那是在文章已经开头的情况下:“文章又开个头。还是不行,疲极而罢。”“匆匆抓个题目,没想好就要动笔,而又要几天之内交稿,这到底不行。”“只凭一条感想,一则札记,就要铺成一篇文章,不是办法。于人于己都有害无益。”“文章须有益予人。反对唯篇幅主义!”最后给自己定出两条:“没有想成熟的,自己没有把握的,不写。限期太促的,不要写。切记!”

(14)、回复“古诗3”(获得高中必背古诗文言文文档)

(15)、巴金一家在广元时,住在衙门内的三堂里。最初巴金同母亲睡在一起,那是一架清代的雕花架子床,夏天挂的是罗纹帐,冬天则换上白布帐,室内方桌放一盏圆灯盘,长颈项的柚油灯,灯草点燃时偶尔还结个黑灯花,然后毕剥地炸开,又重新燃成明亮的灯火。

(16)、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17)、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18)、同时,上海之巅读书会全新板块“首发上海”系列启动,多位学者、出版人追忆探讨“在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巴金精神遗产”的话题。

(19)、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

(20)、《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4、关于巴金的资料巴金的资料

(1)、黄裳先生这本《前尘梦影新录》,有排印本,也有手稿线装本,后者出版时,我还是住在复旦大学附近,当时周边书店不少,我也不乏一家家逛下去的豪兴。尝于肺科医院斜对面的大学城书店见到过手稿线装本,好像还打半价。我翻了半天,黄先生娟秀的小字颇为吸引我,但是想到不作古籍版本研究,似乎也没有研究黄先生手迹的打算,就放下了。过了很久,心里一直惦记着,甚至对自己说,家中“无用”的书也堆了许多,再多一部又何妨?不禁又动了心思。后来有一次去福州路逛古籍书店,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却见此书陈列在柜台上,我抱起来要结账,又放下了,想上一次半价都没有买,加上那一天的确很累,不想手里再多一部大书,而且我认定这种书不会是抢手货,就再一次放下了。没有想到,这一次错过,真的就错开了。某月某日,我杀回古籍书店以必得之心欲携归时,它早已无影无踪,我只有怅然良久。其时,网上书店大兴,我搜了一下竟不见此书。后来,逛书店越来越少,网上买书时还会留心它。见有卖了,不过价格已经涨到两三千块了。我只好再搁一搁。去年编书影录遍寻版本,想到此书,正想贵一点也买了,恰好见戴建华先生晒此书影,遂请求他代为拍摄,本书所刊影像即为他支援的。这时,手边早多了中华书局的手稿加排印本,想看手迹的愿望可以满足了,我也该放下它了。然而,此次看校样时,不知怎么又起兴在旧书网上查,竟然有一部全新的“在售”才七百块,大约是疫情让书价产生了波动?我毫不犹豫,立即下单,三两天后,书已在手上了。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放过的书还是到了我手边,书还是那书,我已非旧我,种种书缘也一言难尽。

(2)、“只要我一息尚存……”,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文学馆呼吁和努力。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年,他又在为文学馆现代化的、永久性的馆舍而呼吁,他的一生绝少为自己个人的事情向领导人提出什么要求,但是,那些年,见到相关领导,他都会为文学馆呼吁。1993年1月3日,他尽管写字吃力还是提笔给当时的最高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文学馆遇到的困难,最迫切的是馆舍的问题,他说:

(3)、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4)、11月15日《屠格涅夫中篇小说》稿酬200.51元

(5)、1923年,巴金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毕业后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在此期间,巴金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

(6)、这篇本来《人民文学》10月要用的稿子,张天翼断断续续,从8月后期一直到10月中旬,才终于“竣工”,赶在该刊11月号上发表出来,题目:《代邮——谈题材和写作品》。这个硬性的写作任务,是可知影响到写作巴金论文的一个直接原因。可其实,外在的环境,似乎也是不易说清的影响因素。在这篇文章写作前后,仅从日记看,譬如10月23日:“下午在大楼开d员大会,听(邵)荃麟、(严)文井、(郭)小川作检查。小川讲一半,明日下午续。”24日:“下午续开d员大会。小川检查完。”26日:“下午参加中心组会,为荃、井、川的检查提意见。”邵荃麟、严文井、郭小川是张天翼熟悉且担任相当职务的同事。他们的情形对张天翼应该触动颇深吧?后来的日记中,作检查的人,增加了肖三(萧三)、楼适夷、陶萍、沙鸥、陈白尘等。字里行间隐约可知,这是“整风”活动部分,该是庐山会议后的余响吧。

(7)、进入哲学大厅,那壮观、古旧通顶的核桃木书架以及上面摆放的藏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讲解员给我们详细地诠释了哲学大厅壁画的意义。这张天花壁画,传说于1794年花了六个月时间完成。它展示的是人类宗教、科学的历史发展缩影,意图象征着人类精神的发展。壁画的左侧为希腊文明发展史,从希腊神话到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被画在一起);右侧则是科学发展过程所经历的事件(例如埃斯科拉庇俄斯,必达拉各斯,牢笼中的苏格拉底等等)。当然,哲学大厅的命名不仅来自这幅穹顶的壁画,更源于此馆的藏书内容。除最早学科类的哲学书籍之外,这里的藏书还包括历史、法律、自然科学等。神学大厅建于1679年,目前的藏书高达两万余册,大厅中央摆放着多个手工地球仪,右侧是晚期哥特式的木质雕像。

(8)、我们阅读一本书、一篇作品,理解它、欣赏它,书到底有哪几个因素?先看作家创作一部作品,他希望能够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他也希望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意识及内心感受。换句话说,作家有一种欲望——支配、控制自己作品的欲望,这个作品是我写出来的,就像我的儿子一样,这是作家对自己写的作品的期待或者欲望。而作家对读者也有期待或者预期,作家希望读者能够正确的读出自己的意图,共享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意识。

(9)、(56) 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典礼上的讲话》,《巴金全集》第19卷第386—38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批判过之后就到干校劳动,干校期间萧珊因为得病,不能得到治疗,去世了。我想这些事件,巴金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过程,对巴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和反省的前提。尤其是到了一九七一年林彪事件之后,他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11)、(40) 巴金1981年7月7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8页。

(12)、上海谷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检索了2009年-2019年的知网关键词检索,巴金的研究文章约1700多条,经筛选后有效样本近800篇。

(1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人士。

(14)、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最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15)、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16)、(52) 冰心:《我向文学馆捐赠字画的经过》,《冰心全集》第6册第511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第3版。

(17)、(55) 张新亭:《中国现代文学馆昨日开馆》,《北京日报》1985年3月27日。

(18)、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19)、7月31日  《探索与回忆》稿费1550元

(20)、1980年所写的《随想录》第60篇《说梦》里面有一些关于噩梦的记叙,仔细地评论这一段描述,可以发现很短的内容里,噩梦竟然有四种,这些做噩梦的时机、地方、环境都不同,噩梦的性质也不一样,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是文革期间受到迫害的噩梦,第四个是1980年代的,作为记忆的噩梦,隔了一段时间还要折磨他的噩梦,里面有四种不同的噩梦。更重要的是,作者把第四个噩梦叫做后遗症,把过去的噩梦和现在的噩梦,以因果关系看作是一连串连续性的事件连接起来,所有的噩梦都属于叙述的主体,而这个主体从文字表面上还是看不见的、不可视的存在。再进一步分析巴老在《随想录》里面描述的噩梦的特点:这些噩梦把梦境和现实混淆在一起,时间前后秩序被打乱。“结束了,一个悲剧,几乎吓坏了他”,这话发自被迫害人的口里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却是发自巴金的口里,当年做噩梦的巴金把时间秩序打乱,丧失了时间的观念,这是非常有特色的描述。不仅如此,现实景观也变形进入了噩梦中,淋漓地表现了噩梦的恐怖度。

5、关于巴金的作者资料50字

(1)、(54)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30页。

(2)、本书为日本作家坂井洋史先生所著。作者用缜密的逻辑对巴金的有关生平事迹进行了严谨探讨和合理的想象推理。解析了《随想录》的叙述策略和魅力,论述了围绕巴金的重新评价以及关于日本最早的巴金的作品的翻译及介绍,还有由一张老照片说起的杂考两则等。全书文字洗练流畅,能清晰地展现作者的思路。因此,这也是一部巴金研究的力作。

(3)、憾庐常和他在一家广东店虹庐喝茶,我叨陪末座过二三次,因而才认识了闻名已久的巴金。他给我的印象是沉默寡言而言必忠诚,这显得他的敦厚。我何以说他言必忠诚呢?原来那时候外面纷纷传论我是汪派,喝茶时谈起此事,我自然大为激愤,连声辟谣,巴金说不必激动,以后谨慎小心些就是了(大意如此),话虽泛泛,但态度语气很是诚恳。

(4)、当天(8月21日)下午:“原定开d组会。到大楼,则(严)文井、(郭)小川往中南海听报告,改期。”参会人去中南海听报告,d组会改期,什么事?24日:“本定上午开d组会讨论刊物,临时改期。改明日上午。而晚得通知,又改期。”25日:“下午在孑民堂听关于庐山会议的传达。”26日:“下午在中直俱乐部听庐山会议录音报告。”……

(5)、巴金的域外小说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是我们在对巴金早期小说进行研究时应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巴金域外小说中的情感书写兼具细腻柔和与紧张激烈的质素,往往在看似舒缓平和的小说叙述节奏中将情感高潮进行凸显,并在情感书写的背后对人类面临的永恒困境及问题进行揭示,这既是巴金域外小说在跨越种族文化进行创作方面的独特展现,也是五四精神渗入其小说创作的一抹异彩。

(6)、作者通过与巴金交往闲谈的若干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巴金。巴金爱书、痴书,喜欢买书,收藏书,但又不占有书,他把自家的多年藏书捐献出去,以造福更多人;他关心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携新人,倡导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出谋划策、贡献力量。通过对巴金写书、编书详情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国家,热爱祖国,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一个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伟大作家。文章最后还收录了些巴金的书信原稿,让我们有幸能够更加直观地走进巴金这个伟大作家的世界!

(7)、陶亢德是著名的编辑家,因编辑《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的缘故,与林语堂、周作人、徐訏、丰子恺等人过从甚密。严格说来,巴金并非陶亢德朋友圈中人。他们固然同为文人,都以写作、编辑、出版为业,甚至有段时间同在上海,各自的朋友也互有交集,但因着人生际遇、价值取向、脾气性格不同,两人交往实在不多。然而,正是凭着这不多的交往,巴金给陶亢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8)、八十年代,当时我在《北京晚报》工作,一九八六年,“文革”结束十周年之际,我们“五色土”副刊做了一个征文叫“难忘一事”,七千多篇来稿里面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谈“文革”的。只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几篇。我觉得文章太珍贵了,就重新选了一些当年的红小兵的回忆,包括批斗吴晗,抄田汉家的回忆,编了一本《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我请冰心写序,冰心在序的第一行就谈到她刚读过巴金的《十年一梦》的文章。

(9)、我想请教,有人评价巴金《随想录》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远远要超过他以前的《家》《春》《秋》等,不知道您怎么看的?

(10)、巴金反复强调说真话,有多种含义。不要像过去一样人云亦云,过去他就是没有自己个人的思考,上面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而不是简单的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对他的说真话,九十年代初曾有人批评,说“真话不等于真理”。不错,真话真的不等于真理,但是真理一定是在真话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来。还有一些更年轻的人就认为,讲真话水平太低了,完全是一个小学生的水平。我就不知道怎么会得出这一个结论。其实,说真话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

(11)、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觉新给觉慧与淑英的信中,他写到各房的情况。四房五房继续着荒诞的生活,几个堂弟依然顽劣成性。三房与他们住得很近,保持着亲密关系。他自己娶了翠环并将她当作妻子看待,至于觉民与琴,也按他们的意愿举行了新式婚礼并即将出外工作。

(12)、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13)、192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回国后发表在了《小说月报》上。1931年,巴金创作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时报》上连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14)、(38) 巴金1981年4月24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6页。

(15)、据悉,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一年多来,上海之巅读书会这一品牌活动已举办近40期。

(16)、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17)、巴金朋友圈里的悄悄话......|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

(18)、巴金的多余人形象主要表现在《激流三部曲》中。比如高觉新,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并被强烈的吸引;但是他又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有着整个封建大家族赋予他的期望和责任。

(19)、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20)、资讯|巴老终于“来到”大连——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开幕

(1)、走进馆藏区,首先会经过“自然收藏品区”,里面摆放着珍奇的海洋生物、昆虫、矿物石头收藏,精致且完整。这种陈列方式让我想起了摩纳哥的位于悬崖边的海洋博物馆,也是将海洋生物、昆虫、化石及矿物石头的标本详细且有序地罗列在十分古旧的木质书柜里。木质展柜之后,是一些十七八世纪的海军战舰小模型,1686年的枪管,还有1742年法国攻占布拉格留下的五枚炮弹和士兵马靴。“树类图书库”非常夺人眼球,书库里的每一本书记录着一个树种,封面及两侧都由该树种的原木材而制:树皮的书脊上刻有拉丁文和德文,树皮上长满了青苔。傍边的玻璃展柜里有各个世纪的手抄本福音书,哪怕无关信仰,仅仅是近距离将其视为艺术品般欣赏,都会震撼不已。

(2)、音乐剧电影《家》,以音乐剧的形式,是中国相对来说比较新颖的艺术样式,而且第一部电影选择了巴金的《家》,说明巴金《家》的经典艺术魅力是被接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家》问世之后,40年代、50年代、60年代都有,只有70年代没有对《家》的改编,90年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对《家》的艺术改编。这意味着《家》真正走向了经典,音乐剧的《家》改编一个是艺术形式的新演绎,它表现的形态有了一些变化。

(3)、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4)、“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愿意为文学馆的发展出力”

(5)、这位作家就是巴金。关于这次见面,陶亢德在《陶庵回想录里》还提到过一次:

(6)、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