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辟102条

时间:2024-07-01 11:03:46 头条

论语原文及译文

1、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网

(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2)、(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译文:孔子说:“听到马路消息就到处传播,那是违背道德的。”

(4)、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

(8)、1-12有子日:“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9)、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0)、“不要想要速成,不要贪图小的利益。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做不成大事。”

(11)、(默:静默,不说话)(而:表修饰,地)(识:记住)(之:指学习所得的东西)(而:表顺承)(厌,满足)(倦:厌倦)(何有:有何,有什么)(于:对)(哉:表感叹,呢)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4)、(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6)、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8)、(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9)、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20)、论语八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1)、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6)、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7)、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8)、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9)、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4)、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5)、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6)、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1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8)、(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9)、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20)、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3、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网较多收藏

(1)、(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4)、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5)、(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6)、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9)、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0)、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1)、(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12)、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13)、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算一个君子。孔子说:“首先把他想说的话实行起来,然后再把已见之行动的想说的话说出

(14)、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者之上,老百姓就会心服;把邪恶的人,安置在正直者之上,老百姓就不会心服。”

(15)、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7)、(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8)、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

(19)、(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20)、(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论语原文及译文全集

(1)、“几个人同行,在里面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跟从他们学习,看到自己有像他们那样的缺点就改正它。”(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2)、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3)、(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5)、(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6)、译文:孔子说:“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7)、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8)、《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10)、(原文)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2)、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4)、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15)、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16)、(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20)、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5、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⑶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8)、(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9)、(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1)、(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5)、(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16)、(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17)、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8)、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9)、(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20)、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译文:孔子说:“由!对你说的话,你懂得吗?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这才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