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150字精辟78条

时间:2024-07-24 20:01:00 说说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1、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100字

(1)、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

(2)、晋文公说:“过去在楚国时,已和楚成王约定,交战时晋军退让九十里,难道可以违背这个诺言吗!”

(3)、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中华上下五千年》就给我们系统地讲述了这些故事。

(4)、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众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晋文公则说:“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如今我们主动后退,楚国便输了理。他们再主动进攻,我们的士兵反击时,必定心中有气,士气高涨,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5)、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6)、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04集:林肯下

(7)、 随从回到楚营,告诉了楚子玉。楚子玉一听就火冒三丈,要与重耳决一雌雄,于是,他带了兵马不可一世地向晋营扑来。晋中军元帅先轸一看楚军开过来,就摆开阵势准备应战。狐假说:“慢,且慢!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许诺,晋楚治兵,要退避舍,与其周旋,不与交兵。今天我们不能忘了楚王的恩遇,更不能不讲信誉!”先轸说:“狐偃讲得对!”就颁布军令后撤三十里,晋军后撤了三十里,楚军进逼了三十里,就这样晋军有计划地后撤了三次,楚军穷追不舍地前进了三次。楚子玉不知道晋军元帅先轸用的是纵敌、骄敌、诱敌深人的战略战术,结果在城濮一战中落了个身败名裂、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

(8)、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9)、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

(10)、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11)、楚成王以诸侯礼接待了晋公子重耳。酒宴会上,楚王问重耳说:“公子若回到晋国,做了晋君,将以何物报孤?”重耳对曰:“美女玉帛,楚王有之;羽衣皮服,楚国皆产。晋国有的,楚国都有,拿什么报答您呢?”楚王又说:“既然如此,何以报呢?”重耳回答说:“若托大王的福,我回晋国继了位,将来晋国与楚国若打起仗来,在中原相遇,我将避君三舍。与君国周旋,不与交战。”楚将子玉听了大怒,要杀掉重耳。楚王说:“晋公子公而俭,文而有礼,其随从又多贤人,日后必得晋国,不可无礼!

(12)、在历史上有一场很有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就是城濮之战,交战的双方是晋军和楚军,最后战争的结局是晋军取得了最后战役的胜利。

(13)、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

(14)、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15)、听故事丨《中华上下五千年》02:神农尝百草

(16)、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17)、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18)、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19集:李文斯顿上

(19)、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20集:李文斯顿下(完)

(20)、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150字

(1)、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世界历史》第01集:创世纪

(2)、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3)、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

(4)、春秋时,晋献公偏爱宠妃骊姬。骊姬想把她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以便将来继任为国君,于是设下阴谍,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先逼死了申生,又要逮捕重耳和夷吾,两人就先后逃奔出国。

(5)、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6)、当时,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国君楚成王意识到,楚国要想把势力向北扩张,就要和晋国搞好关系,这时,重耳来到楚国,引起了楚王的重视。

(7)、听故事丨《中华上下五千年》21:重耳流亡异乡

(8)、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9)、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10)、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11)、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03集:林肯上

(12)、最近最受欢迎的《米小圈上学记》《淘气包马小跳》也每天晚上在陪娃夜听上更新。

(13)、终于,重耳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大有作为,就非常的客气对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当上晋王,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珍宝仆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有什么珍宝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我能到上晋王,我就与贵国友好。如果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

(14)、而利同样也有高下之分。眼前的财务收入当然是一种利,而个人的品牌形象则是一份更大的利,谁不愿意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合作呢?

(15)、楚成王又说:“即便如此,您总该有所表示吧!”重耳想了一下说:“托您的洪福,我若能返回晋国当上国君,那我就给您一个承诺:倘若有朝一日晋楚失和,楚国和晋国两军相对,我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君王今日的盛情!”

(16)、听故事丨《中华上下五千年》12:周公辅佐成王

(17)、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向后撤退。晋军的将士很不理解,仗还没打,怎么就退了呢?

(18)、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06集:李时珍下

(19)、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

(20)、接下来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退避三舍,就是早年间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受到楚王的恩惠,对此晋文公向楚王许诺:若将来不幸与楚国交战,我愿意自觉退后90里路来报答您的恩情。现在便到了晋文公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刻。

3、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2)、退避三舍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3)、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4)、晋文公派人回答道:“楚王的恩德,国君未曾忘记,既然你们不肯罢休,那就请你们准备好战车,整顿好队伍,明天早上相见吧!”

(5)、时间回到公元前636年的晋国,当时晋文公重耳终于结束了19年周游列国的流浪生活,而重新回到晋国执政。面对自己离开了19年而衰败的晋国,晋文公一心只想恢复晋国昔日的实力。

(6)、(成语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7)、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8)、楚国地处南边,一直被中原视为未开化的蛮族,中原势必会推选一位领袖对抗楚国,因为秦国地处西陲,实力落后,这个领袖只能是晋文公。中原只有晋国能执群雄牛耳,晋文公一语成谶,终于到了不得不晋楚刀兵相见的时刻!

(9)、后来,重耳从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为了想扶植一个亲秦的晋国国君,对重耳非常优待,把五个女儿都嫁给他,并且派军队护送他回国。那时晋国的国君是重耳的侄子晋怀公。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夺取了晋国的政权,并且派人把怀公刺死,自任为国君。隔了三年,晋、楚两军发生战事于城濮,晋文公重耳果然遵守诺言,主动后撤了九十里。退避三舍成语故事5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10)、其实与城濮之战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那就是退避三舍。在重耳还没有当上晋国的国军的时候,他受到了晋献公的追杀,因此流亡在外,重耳在流亡的期间曾经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重耳为了报答楚成王的恩情所以承诺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自己当上了晋国的国军,双方如果展开战争的话晋军会退避三舍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11)、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后,才回到晋国,取得了政权,成为春秋五簕之一的晋文公。

(12)、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13)、1: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对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注释为“重,直龙切”,将原书反切的注音换成现代普通话就应当读chóng;

(14)、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发生冲突。退避三舍这一历史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避避三舍这一历史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讲述的是晋献公他听信谗言,杀了当时的太子,后来他又派人捉拿太子的弟弟重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很快的就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了差不多十几年,他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他来到了楚国,当时楚成王见到了重耳之后,就猜到他以后肯定会有很大的作为,就以很高的礼数欢迎他,把他当作上宾来对待。

(15)、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

(16)、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17)、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

(18)、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这样还是得不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交战。”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以除后患,却被楚王拒绝了。

(19)、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20)、重耳等经过卫国,到了齐国,又到曹国。曹共公对他们很不礼貌。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重耳的随从都是可以担任相国的人才,这位公子将来一定能回国,回国以fi—定能在诸侯中称霸。那时,曾对他无礼的,必然要倒霉,我们曹国恐怕要首先遭殃,你何不趁早向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呢?”僖负羁于是派人送了一餐精美的饭食去,在饭里暗藏了一块玉璧。重耳对此很感激C

4、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1)、每个故事,一米还特地节选了一些相关的文言文,并配以浅显的释义,让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一点古文学的气息。

(2)、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

(3)、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众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晋文公则说:“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如今我们主动后退,楚国便输了理。他们再主动进攻,我们的士兵反击时,必定心中有气,士气高涨,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4)、难怪很多老师说,学生越早接触《史记》,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5)、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6)、而晋文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既信守了诺言,同时也没有出卖国家利益,而是将两者变为了有机统一。

(7)、退避三舍的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争权夺利、挺身而出

(8)、听故事丨《小鲁讲故事之伟人故事》第09集:玄奘上

(9)、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10)、退避三舍现在通常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人相争主动让步,避免冲突。注意!是主动退让,不要用错了!

(11)、■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献公派宦官履鞮杀重耳,重耳翻墙逃走,宦官履一路紧追,斩下了重耳的衣袖。重耳无奈,只好一路向生母的故国狄国逃奔。

(12)、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13)、(故事)晋公子重耳离开了齐都,来到了曹国。曹共公不礼,又赶路到宋国。宋襄公赠其马匹银两后,去了郑国。郑文公亦不礼,又去楚国。

(14)、(活学活用)看他那怒发冲冠的样子,就是老虎看见了,也得~。

(15)、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就认为历史就是年代+人物+事件意义,就是那些在历史课本上的东西,一条条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枯燥乏味。

(16)、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17)、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回避冲突。退避三舍成语故事3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这期间,重耳有一段时间住在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8)、晋军出战,攻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迫使楚军北上。楚成王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退兵。但大将子玉刚愎自用,不顾形势变化,仍率楚军杀向晋军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