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为人处世名言名句精辟135条

时间:2024-07-03 17:03:19 说说

老子的为人处世名言

1、老子的为人处事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大道至简,以简驭繁。真正高明的人生,都是历经沧桑之后的简单天真。越复杂心越累,名利的枷锁让人一刻不得歇息。一切终究成空,想来又是何必。

(8)、但老子的话没人听。他认为自己的话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有人能了解,也没有人能实行。有人对他的道将信将疑,甚至讥讽讪笑。他觉得自己像一个穿着粗布袄、怀抱美玉的人,人们却不相信他会有珍宝。

(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10)、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3)、曾国藩顿时瞠目结舌。看来,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注定要吃大亏啊,凡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多站在客观角度,多方调查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1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5)、出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市尊,赢得人尊敬。市,换取。加人,处于人之上,指为人所看重。美好的言辞可以赢得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敬仰。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8)、语出春秋·李耳《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施:通“迤”,斜行。我行走在大路上,唯恐误入邪道。

(19)、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20)、衣物有破损时必须趁早修补,以免越破越大。同样地,如果我们放过毫不起眼的小缺点,很可能会变成大缺点,终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大害。

2、老子的为人处世名言名句

(1)、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2)、老子说,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别人的恩惠,赞扬,或者追捧,就会感到诚惶诚恐,无形之中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很怕自己做不到位,而令对方失望。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轻易地许下诺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结果往往十分困难。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人生是不可逆转的,世间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不能一味的固执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11)、老子的处世智慧:大气做人、小细作事、廉洁为官

(1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5)、(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8)、私欲是罪恶之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9)、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0)、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3、老子做人处事的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推功揽过——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能受国之垢,乃天下王”

(4)、“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1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11)、老子认为,从政做官必须与众不同,首先应着重提高品德修养这个做人的根本。

(12)、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1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4)、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为什么情感不一样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真正在意那个孩子吗?——不是,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真正爱的也是他自己而已。

(15)、处在这样一个你争我夺的社会里,老子主张事事退让,不与人争。

(16)、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的地步。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不知足,不知止,栽进了罪恶的泥潭。

(1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20)、“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4、老子的为人处世名言有哪些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

(3)、出自《老子》第五十五章。全,完美。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完美的,所以君子对人不求全责备。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6)、万事万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道是很简单的,到了后来,演变成了很复杂的局面。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1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    曹志明书法作品的内容,以国学名著为主,如《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在书写中重温国学之要义,获得思想启迪,这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撑,更是他寻求个人修为的一种方法。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感悟:创业不容易,守业更难。人在成功之前,往往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可一旦成功以后,往往就会飘飘然,心里不自觉地就骄傲起来,开始走向失败。如果一直坚持最初的谦虚谨慎,那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7)、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但它能在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向坚强的东西攻击,没有什么力量能胜过水的。所以,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水那样的品质,最接近于得道。

(1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9)、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2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老子为人处世的道理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语出春秋·李耳《老子》。世上的难事,都必先从简单的、容易处做起;世上的大事,都必先从细微处,点滴做起。

(3)、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4)、推己及人,就应该知道人我本是一体不若能将心比心,真心实意把别人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则可以无往不利,所作必成。

(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7)、“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如前所说,老子认为最高尚品德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永远处下,有时处在人们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最脏污的地方。推及领导者呢?就应该能够承担国家遭受屈辱和灾祸的责任,这才是社稷的主人,这才叫国家的君王。(“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能受国之不详,是谓天下王”。《老子·七十八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推功揽过。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1)、再能说,赶得上苏秦口才好吗?再长袖善舞,比得上李斯的才智吗?这两位的结局不说都知道,虽风云一时,却凄惨无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有术而无道。

(12)、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4)、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视如生命,孩子冷了,热了,疼了,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再忙也要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天使。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17)、(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1)、语出春秋·李耳《老子·六十五》。天道不特别对某人亲近,但是它常常会照顾善良的人。

(2)、做明理的智能人,做欢喜的快乐人,做奉献的爱心人,做有力的忍耐人,做融和的大度人,做共生的地球人!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不因挫折困难而灰心丧气。做人要有自强、自信、自尊。面对失败还须有傲骨!

(3)、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4)、“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5)、洋葱:对外要敞开心扉,不骗人,心再硬的人也会热泪盈眶。

(6)、    这也是老子的“三宝”,“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做贡献,不是缩头缩脑,而是“只知奉献,不知索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无有私利,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高贵,凡事谦让处下,不与人争是非,不争名夺利。

(7)、礼制法令,科学技术,都是智慧的产物。正是由于智慧,使人类高出一切动物之上,并创造了一桩桩伟大的文明成果。但也是由于智慧,使人类创造了其他动物所难以望其项背的罪恶:背叛、欺骗、酷刑、大规模杀伤的武器和方法,以及对人的压迫和剥削、对自然的肆虐掠夺。正是由于智慧所造成的罪恶,使老子产生了对智慧的反感,并希望通过限制智慧的发展甚至消灭智慧,来消除社会的罪恶。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9)、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1)、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天下正道,亦是人生至理。

(12)、柿子:强硬虽然显个一性但有时需以柔克刚,难得的是有软实力。

(13)、即使在今天,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弊病和社会问题,但是人们还是要拚命地发展科学和技术。特别是我们国家,更是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立国之本。因为科技是力量,是富足。在争取力量和富足的竞赛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甘于落后。现在如此,老子当时也是如此。

(14)、在老子看来,人们之所以用礼制或法令治国,就是因为失去了道,而上古的圣人是治国有道的。老子向往上古。他说,那时候国家小,人民少,即使有可以节省人力的工具也不使用。人们安居乐业,不愿迁徙,就是鸡犬之声相闻,人们也互不往来。人们不要文化,结绳记事,不发展科学技术,造了车船也不坐。这样的社会,没有战争,也没有争夺。

(1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16)、但老子认为,人们不讥笑,反而不能说明自己得了道。老子的做人、治国之道,归到一点,就是自然无为。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但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发现,他知道孩子不是自己亲生,马上就变样了,怎么看这孩子怎么不顺眼,甚至厌恶的不行,再也没心思接送他,更不要说给他讲故事了,根本没那个心情了。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6)、稻穗结得越饱满,就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冲的胸襟。

(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西汉名将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北击匈奴,参加漠北战役。由于李广指挥的东路军没有向导迷了路而未能如期参加漠北会战。战后,卫青责令李广的部下来对质受审。李广挺身而出,为部下揽过自责,他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东汉名将冯异的品德更是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冯异驰骋沙场十几年,战功累累,但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他为了避功,常常一个人独自坐在大树底下读书思过,他为牺牲的战友、士兵深感难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12)、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4)、    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二。“治人事天下,莫若啬。”啬,节俭。天下万物都是道所生,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学会节俭。不要将物糟蹋浪费,更不能暴殄天物。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