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关于爱情精辟75条

时间:2024-06-22 11:04:48 说说

弗洛伊德对爱情的理解

1、弗洛伊德对爱情的理解正确的是

(1)、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作品的参考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作家必须在给读者带来智性和审美上的快感的同时,也能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由于这一原因,作家不能丝毫不爽地将现实呈现出来,而是必须对其进行分解,剔除那些干扰因素,再对缺失部分进行弥补,以求全文能够和谐流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诗意的特权”。

(2)、他用另一种方式诉说着人性与爱情。这便是人身上最本质情感的体现。

(3)、霍妮还有一个病人,曾在梦中看见自己是一只小老鼠,由于害怕被人踩着不得不成天躲在洞中——这正是这位女性实际生活的写照。然而她却丝毫没有想到事实上她害怕一切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焦虑。

(4)、马克思也提出这一原则,这表现在他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弗洛伊德的悖论逻辑使他发现了心理分析疗法的过程,也就是更加深入体验自己的过程。"弗洛伊德对宗教的这一信仰形式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缺点只在于弗洛伊德没有看到单神宗教的另一方面和这一宗教的真正核心——这一核心导致否定神的概念。""弗洛伊德的概念完全符合二十世纪初完整的资本主义精神。""弗洛伊德对爱情的看法符合十九世纪物质主义意义上的男权主义,而沙利文的定义是来自于二十世纪被异化的人""很有必要把弗洛伊德的发现从生理的范畴转换到生存的范畴中去,并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最后这方面还是不太懂。

(5)、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长期接受案例督导和个人分析。动力学取向治疗。个案累计超过3000小时。

(6)、在分析关系中,霍妮认为,只要病人在分析开始的时候,就不断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性的欲望、性妄想和做跟咨询师有关的性梦,霍妮就会认为在她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存在着严重的失调。

(7)、以上便是选择恋爱对象的必要条件,下面将探讨对所爱对象的所作所为。

(8)、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受制约的,渴求欲望的满足。满足一旦没有来到,或没有停留太久,我们就会退缩。当爱人规避我们控制他们的企图时,我们非但不会欢庆,反而感到失落。面对不安全感时,我们便退回到我们已知的自我里面,让哀怨麻木我们,让我们的欲望裹足不前。弗洛伊德建议我们走别的路——一条与东方的欲望之道如出一辙的道路。它鼓励我们对待欲望不要占有、控制或融合,而是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看待欲望本身。

(9)、禁欲对身体是有害的,严重者男女皆可出现神经症病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发“无名火”等,这是一种性抑郁的表现。——弗洛伊德

(10)、霍妮认为面对焦虑,人们还会采用否认的态度。我们可以考虑某些人特别强调某种正面思想和行为时,按照弗洛伊德的研究我们也可以证明一个过强的情绪流下面往往潜藏着相反的冲动和欲望。比如某人特别强调自己不怕什么的时候,其实往往他们就很怕什么。我们也可以用逆恐的防御机制来证明,越怕什么,越干什么。

(11)、弗洛伊德也是人,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告诫人类,都不过是受欲望和愿望支配的物种,跟动物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不过人的愿望都高于动物罢了。

(12)、要准备开业,弗洛伊德需要得到足够与病人相处的临床经验,这无法由聆听演讲和在实验室里累积经验而得来。成为临床医师,需要痛苦牺牲那些弗洛伊德曾经为之倾心的研究工作,而只有想到可能由此而获得的经济转机,才使弗洛伊德痛下决心,放弃了研究工作。实际上,订婚是对小两口的耐力的最大考验,如果没有失败的话,那就是弗洛伊德专一心志的坚忍不拔,加上玛尔塔的机灵、宽容,以及单纯的情感产生的力量所致,因为弗洛伊德其实是个性情狂烈的情人。 他追求玛尔塔的方式,是他的阶级与文化所允许的:两个人唯一允许的亲密方式是亲吻与拥抱。订婚期间,女方的贞洁一直得以保持,弗洛伊德在此期间也一直保持独身,并没有证据显示相反的情况。但四年永无止境的等待,让他们经历了弗洛伊德日后提出的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来自于性欲源头的理论架构的经验内容。在19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谈到现代生活中的性欲痛苦,他应该有一部分是在说自己。他其实极无耐心,此时也已26岁,他耗费了投注极大能量的、极为压抑的情感,对于同一对象可能表现的怒气,有时只比他的爱情要少一点。

(13)、弗洛伊德最核心的焦虑是“阉割焦虑”,也是神经症患者的核心焦虑。动物恐怖症所感受到的焦虑是自我对阉割的焦虑;广场恐怖症中所感觉到的焦虑是对性诱惑的焦虑;惊厥表现是从自我的正常控制下撤出来的情感爆发;强迫症过分使用了排除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方法;儿童在童年期性经历中处于主动的角色,日后的症状则表现为癔症性的。

(14)、第爱情是两性之间以情欲为基础的纯洁而高尚的情感。

(15)、当你事业好了,顺了,可以了,你再去爱人,那么你就能做到弗洛伊德这句名言中所言的是个精神健康的人。

(16)、此外,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资产阶级自由派从爱情中催生了一种畸形“产物”——早恋。

(17)、青春期一段始于11-13岁时,其生理标志为男子梦遗或手淫,女子则为月经初潮。

(18)、第爱情虽然有它的生理基础,但它绝不等同于动物式的性欲,它是一种十分崇高的情感,它远远地高于性欲,并统率性欲。这种精神上的东西主要是思想、兴趣、追求方面的一致。

(19)、爱情不能脱离其他美好的情感而单独存在,一个对父母、对朋友、对祖国都不爱的人,男女之间也不会有纯洁的、持久的爱。

(20)、群学习成长活动:QQ群视频开展两年读荣格读书会、两年读拉康读书会、“团体理论与实践”课程、癔症与经典十大案例系列课程、带领研讨《精神分析辞汇》。

2、弗洛伊德关于爱情

(1)、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2)、弗洛姆的理论并不像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精彩。他说:"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也因此并不太让人信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这种理论同样让人难以相信。"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他对成熟的人的定义也很有道理:"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3)、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4)、在这个心理冲动的驱动下,他们又开始渴望母亲,把父亲看作是自己的情敌,憎恨他们阻碍了自己愿望的实现,陷入了我们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似乎是弗洛伊德首次公开使用该术语,虽然他应该早就熟悉了这一概念(见标准版,第4卷,p.263),他曾经在上一注脚中所提及的论文中和《精神分析五讲》(1910a)当中提到过“核心情结”(nuclearcomplex)。]。他们无法原谅母亲赋予了父亲可以与之性交的特权,却没有选择与自己性交,他们认为这是母亲对自己的不忠。如果这种内心的冲动不能迅速消失,那么他们就只能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宣泄自己的相思之苦,这些幻想通常都与同母亲发生性行为有关,情节离奇但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而他们的紧张感最终只能通过手淫得以缓解。对母亲的渴望与对父亲的仇恨,在这种情结的双重作用下,他们最常想到的就是母亲对自己不忠的画面,而母亲出轨的对象又常常伴有男孩自己的特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具有男孩理想中的人格,可以在成年后与父亲相抗衡的人。

(5)、对主导了这些男人真正爱情生活的幻想而言,似乎与拯救所爱对象的愿望仅有松散和表面的关系,对所爱对象的关心仅出于意识性原因。由于她天性的水性杨花,三心二意,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危险之境,因此,关注她的贞操,阻止她变坏,使其摆脱危险便不难理解了。然而,关于掩蔽性记忆(screen—mimetics)、幻想及夜梦的研究表明,这是潜意识动机的特别合适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这一过程可与梦的成功的二级加工相比。事实上,“拯救动机”(rescuemotif)有自己的意思及发展史,它是母亲情结或更确切地讲是恋亲情结的独立衍生物。当一个孩子听说他的生命是父母所给的,或他的母亲给了他生命时,他对父母的柔情与变得强大和独立的冲动合为一体,他们想用具有同等价值的礼物归还父母。男孩子对成人的挑战似乎在说:“我并不想要父亲的什么,我所欠他的会全部还清。”此时,他所形成的幻想是从危险中拯救父亲,救他一命,这样,父子的恩恩怨怨才算了清。幻想中的父亲常常变成了皇帝、国王或其他大人物,只有如上才能为意识所接受,这甚至成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素材,对父亲而言,最最重要的当然是拯救观念的挑战意义,而当涉及母亲时,却以柔情蜜意取而代之。母亲给了孩子生命,要以同价的礼物归还母亲绝非易事。但只要稍加变换一下意义,正像在意识中很容易出现的或意识中的概念相互渗透,拯救母亲便变成了还给她一个孩子或给她生个孩子——毫无疑问这个孩子会像他自己。这离拯救的原意并不甚远,而意义的改变也并非矛盾。他的母亲给了他生命——他自己的生命——作为交换他再还她一个生命,一个酷似他自己的孩子,儿子对母亲的感激表现为希望母亲生一个像他一样的孩子。换言之,在拯救幻想中他完全将自己认同于父亲。所有的本能,诸如慈爱、感恩、淫荡、挑战及独立,在将自己变成自己父亲的单一希望中获得了满足。即使在意义改变中危险的因素依然未变,生育本身也是一种危险,而母亲却努力拯救了他。生育既是所有危险中的第一个,又是以后引起我们焦虑的所有危险的原型,也许生育留给我们的情感便是可以称做焦虑的情感。苏格兰传说中的麦克达夫(Macduff),据说是从母亲的子宫中搜寻而出而非母亲所生,故根本不识焦虑为何物。

(6)、主要为肌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7)、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试婚”这个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更是超前,对于爱情这么神圣的东西,看得比小孩子过家家还容易

(8)、霍妮的“神经质”是指她的性格神经症,始于生命早期,主要的紊乱在在于性格变态。几乎包括整个个性。霍妮是精神分析新文化学派的代表,她认为的神经症病人,是指那些行为、情感、心态、思维方式跟同一时代文化中的其他相比偏离太多、显得不正常的人。这些病态倾向一方面源于童年时代缺乏安全感所产生的基本焦虑,更多源于当前面临的实际冲突。这些冲突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内部,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危机的反映,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是一定文化内在冲突的缩影。

(9)、你看现代多少男人,就是如此对待深爱她的女人,不是嫌弃女人不够温柔,就嫌弃女人泼辣,甚至嫌弃女人胸小,或是长得不好看,把女人都逼成了疯子。

(10)、现在让我们审视一番这种类型的人的不同特征:所爱之女人必须有所归属并像个妓女;他对这样的女人评价极高;他有体验嫉妒的需要;他对这样的女人忠贞不而又可与多个女人更替地保持和谐之爱;他有拯救女人的强烈愿望。表面看来,这很难来自同一根源。然而,精神分析关于这种人生活史的探讨却可以轻松地找到这种单一根源。这种人对象选择的奇怪条件及示爱的单一方式,与正常人的爱具有相同的心理根源。它们源于对母亲柔情的婴儿固着,其表现乃是这种固着的结果。在正常的爱情生活中,就对象选择而言,仅有少许的母亲原型(maternalprototype)特征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比如青年男子对成熟女子的偏爱。可以说正常人很快就脱离了对母亲的力比多附着。而这种人就不同了,他们对母亲的力比多附着会持续很久,甚至一直到青春期后,母亲的特征渗透到以后的对象选择之中,所有这一切都变成了极易辨认的“母亲替身”(mother—surrogates)。就此而言,可将心理活动的这一方面用新生儿的脑壳作一比喻:孩子分娩时间若拖长了,其头形很像母亲骨盆的狭窄部分。

(11)、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从不会嫉妒这些女性的合法伴侣,倒是对首次出现在她们身边的陌生人充满了怀疑。在某些情况下,男性甚至不想独自占有一个女性,并极其享受自己置身其中的三角关系。

(12)、这一时期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13)、退缩:不是从人群中隐退,而是指脱离他人,不让别人对自己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发生影响。窒息自己的情感需要,放弃自己的愿望。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伤害我。在佛教中是一种主要的心理趋势并得到认可,而我见过一些皈依佛教的还在过正常生活的人,一边还在搞着婚外情甚至嫖妓,他们认同行善,只是没有办法对抗心中对妻子的敌意,对这个世界的敌意。

(14)、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弗洛伊德

(15)、弗洛伊德的妻子名叫玛莎·贝尔奈斯(MarthaBernays),和他一样,也是犹太人。如果从订婚那年算起,她和弗洛伊德相伴57年,养育了6个孩子。 弗洛伊德的一生爱情如火,工作似柴。

(16)、曾受训于中美精神分析高级女性组三年连续培训。

(17)、对相爱的男女来说,如果他们的爱情与这些情感是相排斥的,例如一方虽说“爱”另一方,但是他根本不尊重、不赞赏另一方,那么绝不是真爱。

(18)、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9)、之前提到过爱情需要用忠诚来维系,因为没有忠诚的爱情就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一触即溃。

(20)、现在既然对心理发展的这一方面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不会视下列事实为矛盾的和不可思议的:被爱者必须像个妓女直接源于母亲情结。这种人的爱情生活带有明显的发展痕迹,很容易看出这是青春期男孩幻想形成的固着,这些幻想在此后的生活中真正表露了出来。当然不难设想,青春期的手淫在幻想的固着中也起了作用。

3、弗洛伊德对爱情的观点

(1)、下面我们就要提供一些证据来证实,这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如择偶条件和恋爱行为,确实是源自与母亲有关的心理情结的。似乎最容易找到的是第一个条件的证据,即他们所选择的女性必须身有所属,或者说,这段关系中必然存在着一个“受伤的第三者”。很显然,对于一个在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母亲在本质上就是属于父亲的,而“受伤的第三者”正是父亲的化身。他们过于高估自己的恋爱对象,认为她们是独一无不可替代的,这自然也是源自他们儿时的经历,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位母亲,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既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无法复制的。

(2)、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力比多集中于与异性性器的结合(性交),在此阶段称谓“性器欲期”或“生殖欲期”。

(3)、谈及弗洛伊德对真理的热望,如果不谈及他最卓绝的品质之一——他的勇气,那就失于偏颇了。许多人潜在地热望理性和真理,但是很难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因为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而这种勇气却很难得。这里所说的勇气是特殊的。它主要不是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由或财富,虽然这后一种勇气也很难得。信仰理性的勇气需要直面孤独或孤立,对许多人来说,孤立的威胁甚至比对生命的威胁更难忍受。但是,追求真理必然使探索者身处孤立境地。

(4)、这就是将人看得很透的句子,人不能没有本能的愿望,如果没有本能愿望,那么就不如动物了,动物也知道生存,知道优胜劣汰,也知道弱肉强食。

(5)、单独一个原因似乎很难对此做出解释。然而,通过精神分析对这类男性的生活经历进行剖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单一根源。他们的择偶条件为何如此怪异?他们在恋爱中为什么总持这种行为方式?这一切都与正常人恋爱的心理根源一样,可以追溯至幼儿时期对母亲的依恋,如今的行为也都是对母亲的依恋所造成的结果。

(6)、我个人认为爱情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但是有的时候爱情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望,人生中会得到的一种情感,可是爱情究竟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件事情人们对其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分析一下爱情之于我们究竟代表着什么。

(7)、在临床的分析中她们也会出现咨询师收了钱,所以对自己不是真心帮助。尽管理智上认为收费是对咨询师精力和知识的报酬。他们由于早年就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和打击,以致他们的自觉态度就是对任何爱对表示怀疑。

(8)、二是女人最基本的恐惧是害怕失去爱,这可以和男子的阉割焦虑等量齐观。

(9)、如果明白了这类人所选择的恋爱对象都是母亲的替代品,那么,他们频繁更换恋爱对象的行为看似与母亲的不可替代性相矛盾,但其实也并不难理解。通过对其他案例的精神分析,我们发现,所谓在潜意识中认为不可替代的东西,都会令人们在现实中无限循环地追寻下去,因为每一个替代品都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类似的情况还有,孩子在某一个年龄时,都会追着一个问题问个不休,并且他们问的始终都是同一个问题,但似乎总也找不到令他们满意的表述方式。[弗洛伊德在《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1910c)一文中也曾提到了这一点。]同理,神经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喋喋不休也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处于一种隐秘的压力之下,想通过自己的喋喋不休向世人表露心迹,但又总是欲语还休,多次尝试却始终未果。

(10)、这一时期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11)、闪闪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看起来像性欲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性欲,实际上与性欲毫无关系,而不过是表现了对安全感的需要。性冷淡也不再被认为是女性的正常状态,而是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不足和缺憾。

(12)、弗洛姆的作品多涉及社会政治、基础哲学和心理学,代表作有《逃避自由》(EscapefromFreedom)、《为自己的人》(ManforHimself)、《爱的艺术》等。其中,《爱的艺术》一书被后人称作「爱的圣经」。

(13)、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番这类男性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就可以发现:这类男性所爱的女性必须是名花有主、生性放荡之人,他们对这样的女性会另眼相看,他们想有体验妒火中烧的需求,他们想对这样的女人忠贞不贰,但又长期与其他女性保持不正当的关系,并且他们还具有拯救女性的强烈愿望。

(14)、根据那些曾经属于自己(或被认为属于自己一部分)的人:我爱你,因为你好像他(她)

(15)、这一时期儿童能分辨两性了,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忌妒。

(16)、事实上,“拯救动机”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和意义,它是恋母情结,或者更确切地说恋亲情结独立的衍生品。当一个孩子得知他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时,或者说是母亲给的时,他对父母的爱就会与日渐强大和独立的冲动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想要以同等价值的礼物报答父母的愿望。男孩在表述这一愿望时说得像是在向成人发起挑战:“我什么都不会要我父亲的,我欠他的一定会全部还清。”此时,他就会幻想自己要将父亲从水深火热当中解救出来,对他施以救命之恩,这样他们的恩怨才可一笔勾销。在幻想当中,父亲最常以皇帝、国王或其他大人物这样扭曲的身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甚至为作家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在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男孩在幻想中对父亲施以援手以此来挑战父亲的权威,而对于母亲的处理,则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母亲给了孩子生命,此等大恩大德,孩子无以为报,但只要在潜意识中将意义稍加变换(事实上,不同的概念在意识中相互转换也是很常见的),拯救母亲的意义就转化成了帮她生一个孩子,当然,必须是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孩子。这与“拯救”一词的原始含义并无太大差别,出现的一点儿微小改变也算是合情合理。母亲给予了他生命,作为回报,他给了母亲另一个与自己高度相似的孩子,以此来报答母亲的恩情,换言之,在这个与拯救有关的幻想中,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他的柔情、感激、贪婪、挑衅和专横等各种本能,在幻想自己成为父亲的一瞬间都获得了满足。然而,微小意义的改变并没有消除“拯救”一词原始含义中的危险因素,因为生育本身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是母亲的能力拯救了他。出生既是我们此生所经历的第一次危险,也是在未来引起我们恐慌的所有危险的原型,出生时的经历很可能给我们的一生留下心理阴影,即恐惧。苏格兰传说中的麦克达夫(Macduff)不是由母亲生育出来的,而是从母亲的子宫中破膛而出的,因此他不知恐惧为何物。

(17)、听任自己失望,接受失望,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也只有敢于面对挫折,失败的人,才能从失败和挫折中屡仆屡起,才能继续向前走。

(18)、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19)、为什么当今的人,很多年轻人,脾气都很暴躁,心态很浮躁,大多数都可能跟长期禁欲有很大的关系。

(20)、古时候的释梦者阿特米道鲁斯(Artemidorus)认为,梦的意义取决于做梦者为何人,这一点完全正确。受潜意识思想表述规则的制约,男性和女性由于性别上的差异,他们在潜意识中对拯救的理解也互不相同。对于男性来说,“拯救”就意味着让母亲生一个孩子;而对于女性来说,“拯救”则意味着要自己生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将梦境或幻想当中出现的拯救的不同含义与水的概念联系起来的话,拯救的意义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如果一位男性梦见自己从水中救起了一位女性,那就意味着他要让这个女人成为一位母亲,根据前文可知,这位母亲就是他自己的母亲。如果一位女性从水中救起了其他人(一个孩子),那么她就会把自己认作是孩子的母亲,正如摩西神话中法老的女儿一样(兰克,1909)。有时,在他们的拯救幻想当中也会对父亲展现自己的柔情爱意,此时,他们就会把父亲想象成自己的孩子,或者说,想有一个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孩子。

4、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是什么

(1)、我们总是口误去伤害一个人,很多时候,也会得到别人做出其他事情来自卫,所以我们也不要拿口误当挡箭牌把人家当傻子。我们自己也不要傻,当有人口误时候,我们心里要清楚,要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得罪理他。

(2)、一个老是换工作,每年每月用信用卡或是网贷过日子的人,也想去爱人,爱父母,理解他现状的人,会接受他的爱吗?这份爱也太沉淀了,接受了,等于是自私啊,于心不忍啊。

(3)、我们始终节制着自己,以便保持我们的纯正……这种对自然本能的不断压抑,给了我们某种优雅的气质。

(4)、这就是将人看得很透的句子,人不能没有本能的愿望,如果没有本能愿望,那么就不如动物了,动物也知道生存,知道优胜劣汰,也知道弱肉强食。

(5)、目前带领课程:精神分析三年系统课程、女性精神分析研讨班。

(6)、1882年4月,弗洛伊德遇到玛尔塔·贝尔奈斯,她到弗洛伊德家里探望他的一位妹妹。这位来访的女子身材纤细,精力充沛,但有点忧郁且苍白。她有一双迷人的眼睛——那决定性的吸引力使弗洛伊德马上坠入情网,如同他十年前一般。不过,玛尔塔·贝尔奈斯是不同的人,她存在于现实而非幻想,她不是另一个吸引青少年爱慕的吉塞拉·弗卢斯(弗洛伊德同学的妹妹,比他小一岁。16岁的弗洛伊德为这位“同时带着天真与优雅的女孩”大为倾倒),她值得她的爱慕者努力以赴,她值得等待。

(7)、自古不乏有太多的诗词歌赋以及文章来给它做以诠释。

(8)、玛莎伸出一只手,爱抚地放到他的手上,就像一个忠贞的朋友。虽然当时周围吃喝嬉笑的人群分散了他的注意,但是他很快就领会了玛莎的感情。现在,他必须马上向他吐露一切,这将决定他终生的幸福。

(9)、由于躯体、内分泌系统的迅猛发展,第二性征也日益明显。

(10)、于是,拯救动机与恋亲情结的这些所有联结,都旨在拯救所爱的人,这成了我所讨论的这种类型爱的重要特征。

(11)、主要为肌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12)、见过玛尔塔·贝尔奈斯之后,弗洛伊德知道他需要她,于是开始了热烈的追求。1882年6月17日,他们在才见面两个月之后就订婚了,两个人都感觉到这样做并不谨慎。贝尔奈斯小姐的寡母——强势又意见甚多,怀疑弗洛伊德是否合适,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玛尔塔家有社会声望,但没有钱,弗洛伊德家则两者皆无。弗洛伊德表现得很不错,但是看起来还会穷困好几年,目前也看不到立即可以得到好工作的可能,或者任何可以让他成名的科学发现,并且(此时更重要的)可以让他富有。他也无法指望他那自己都需要经济资助的年老父亲,弗洛伊德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一直依赖父辈朋友布洛伊尔的支持,即使有时后者会以借贷的名义直接给弗洛伊德金钱支援。他的情况看来无从选择,布吕克大声说出了弗洛伊德必然想过的状况:开私人诊疗所,这大概是唯一可以满足他和玛尔塔这样的中等家庭所需要的基本收入的途径。

(13)、很多时候,现实中,我们也经常口误,或是有人跟我们说错话,也说口误,越是这样,越是真正的思想潜意识的流露,越是没有经过头脑说出来的话,往往越是真心话。

(14)、这种人的爱情条件及爱情行为确实源于与母亲有关的心理情结(psychicalconstellation),对此我们当然须有足够的证据。要找出第一个条件的证据似乎是最容易的,即这种人要爱有主的女人,或这个女人必须是受害的第三者。对于一个在家中长大的孩子而言,他曾经很清楚这样的事实,即属于父亲已成为母亲不能分离开来的特点之而第三个受伤者不过是父亲本身。对所爱者的高估以及将她视为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特点,可以视做孩子经验的自然结果,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占有两个母亲,他与母亲的关系建立在毋庸置疑和无法替代的基础之上。

(15)、怎样理解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世界上最美丽的故事和传说都与爱情有关,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难问答,下面分享怎样理解爱情的相关内容。怎样理解爱情1爱情是什么?有人说爱情就是一对恋人间的互相肯定与关怀;爱情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单纯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