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教学相长的名言精辟87条

时间:2024-06-19 12:00:02 说说

孔子关于善的名言

1、孔子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5)、⊙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7)、(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0)、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3)、1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关于孔子的名言就在下面,请看:孔子爱心的名言其使民也义,关于孔子的名言。

(15)、⊙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孔子关于教学相长的名言

(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9)、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论语》

(1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2)、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13)、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20)、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3、孔子关于善的名言名句大全

(1)、(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5)、(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6)、(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0)、(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2)、(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4)、释义: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5)、(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7)、⊙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孔子关于以和为贵的名言

(1)、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原息陬。

(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13)、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4)、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15)、(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6)、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7)、(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20)、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孔子关于思考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