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念精辟116条

时间:2024-07-23 09:07:53 口号

苏格拉底道德名言

1、苏格拉底道德方面的主张

(1)、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2)、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3)、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

(4)、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5)、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6)、苏格拉底:“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陷入困境。为了鼓舞士气,将领欺骗士兵说援军到了,大家士气大增,成功突围。这种欺骗能说是不道德的吗?”

(7)、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8)、苏格拉底说:“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9)、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10)、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1)、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2)、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13)、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的东西。

(14)、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15)、苏格拉底关于真善美的名言: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16)、亚里士多德: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17)、当然,这就是直率的知性主义,也是哲学中最好的反驳学说。批评家和历史学家对苏格拉底的伦理轻描淡写,可谓趣事一桩。西奇威克说,这是一个“奢侈的悖论,与道德自由格格不入”。“苏格拉底观点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无出其右者。”贡珀茨说。格罗特说:“他的学说,忽略重要的情感、欲望等适当要素。”霍布豪斯说:“这种伦理倾向于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智力问题,而不是性格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倾向会破坏道德责任。”亨利·杰克逊说:“他的意志如此强大,几乎畅通无阻。”

(18)、有一次,苏格拉底问一个学生:“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19)、苏格拉底虽然在教学时不直接告诉学生关于某个事物的概念,旨在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引出概念,但由于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学识广,看待问题的角度具有多方面性,因此提问的权利几乎都在教师。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沿着老师思考的方向走,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角度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存在一定的局限。

(20)、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2、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念

(1)、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2)、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3)、路人:“那是战争中的无奈之举,日常生活中不能这样。”

(4)、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

(5)、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6)、闲暇产生思辨,思辨消解教条主义和陈腐习俗,发展出敏锐的感知,但让人丧失行动的决断。思想,在分析的迷宫中冒险潜行,发现社会背后的个体,剥离其正常的社会功能,转向内在,发现自我。共同利益和共同体的意识日益衰退,如今,已没有公民,只有个人。

(7)、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正因为他老婆总在家里发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游走于雅典的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辩论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语法,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

(8)、苏格拉底虽然学识渊博,但他从不骄傲自大。他自称是一名无知的人,而无知却是知的开始。在问答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也将自己视为一名学生,他从没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而是与学生通过问答共同探讨。他与学生的讨论是基于师生相互平等、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双方思想、智慧上的交流碰撞,共同达到真理。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即教学相长的过程。

(9)、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

(10)、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

(11)、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12)、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13)、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14)、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15)、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16)、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17)、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18)、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19)、卢克莱修为那些不解人生真谛而为人生所困惑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像:“在自己家里呆厌了的人,离开他堂皇的大厦跑到外面,但他又立刻回转,因为他觉得外边也不比家里好多少。他驱策着良马飞驰而去,疯狂地奔往他的别墅,急急忙忙,好像去救火一样。但当他的双脚一踏进门槛,就立即感到厌烦,于是或蒙头大睡来丢掉烦恼,或是莫名其妙地奔回他的城堡。就这样,每个人都想逃开自己,但事实上又怎么也逃不掉。……他痛恼自己,因为老不舒服,但又找不到病因何在。”

(20)、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3、苏格拉底道德观

(1)、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

(2)、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3)、这是西方慧智共运期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理念,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同样是慧智同运型的教育理念。

(4)、现在回头看看相关批驳。对苏格拉底学说最强烈的反对意见是,智慧不是目的的创造者,而是目的的仆人。我们所认为的善,似乎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欲望决定的。理性本身似乎只是欲望的仆人,并随时准备向后者卑躬屈膝。欲望善于在智慧面前编造有利于愿望的事实,并把理性的眼光坚决地从其他真相之上移开。它就像魔术师的手,在表演“奇迹”时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如果道德完全是一个智力问题,欲望则完全是一个手段问题,它被不可逆转地排除在目的之外。

(5)、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6)、苏格拉底在问答的过程中,并不是将正确的概念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一步步地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对问题的见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最后,借助于老师的启发,得出正确的概念。苏格拉底通过提问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7)、在驳斥某种学说之前,试着去理解它是有用的。苏格拉底说,所有真正的美德都是智慧。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美德?

(8)、苏格拉底极力想阐述真理,极力降低自己语言的难懂性,应用比喻和对话以及当时的事实例子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来告诉别人自己是这想的.柏拉图从中就了解了苏格拉底的意图,也了解了他的真理,并为传播这种思想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9)、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苏格拉底人生哲理名言(热门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0)、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

(11)、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12)、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13)、注1:苏式教育,又称“苏格拉底方法”,其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14)、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夫,手艺人,贵族、平民,全都是他施教的对象,是典型的有教无类,不分类别。

(15)、学生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1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17)、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18)、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本来境界。

(19)、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的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20)、如果你是有智慧的,那么所有的人都将是你的朋友和亲人,因为你对他们是有用的和有益的;但是如果你不是有智慧的,那么无论你的父母,还是亲属,或别的任何人,都不会是你的朋友。

4、苏格拉底关于道德的名言

(1)、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第美德与知识相互作用。知识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它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只有具备了美德的知识,才会有美德的行为,知识促使人得到美德,美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所以“美德即知识”,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

(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4)、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5)、美德这个词的含义中,原本就没有“道德”等意义,而只论智慧或愚蠢。是的,美德就是算计,这听起来很可怕:正确地估算你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达到你真正的目的,认识你的优点及其所在,并为之做出努力——这是任何人所能不受猥亵地要求的一切,也是任何有智慧的人所能允诺的一切。

(6)、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7)、但是,诡辩家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是聪明的,他就会看到促使一个人成为一个良好公民的品质——正义、智慧、节制、勇气,同样有利于个人利益和发展。所有这些“美德”都是高山仰止,而唯一真正的美德——智慧,则与时俱进。任何行动都是不道德的,除非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罪”就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就是对才能的愚蠢浪费。除了至善,人应别无所求;示之以善,人将孜孜以求;孜孜以求,则人将乐此不疲,国将固若金汤。问题在于,人们缺乏洞察力,看不到至善。他们需要的不是“美德”,而是智慧,需要的不是滔滔布道,而是拨云见日。自律者自强,方能行思坐想,千般思索万般考虑;自知者自控,方能高瞻远瞩,不为山高所阻,方能明察秋毫,不为小利所动。至此,辩证、诘问、概念和定义的道德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使我们自己的思想清晰”,我们必须问自己何欲何求,善之所在。辩证法是美德的仆役,一切澄明都是美德。

(8)、在欧洲思想史上,伟大的时代,大多是个人主义兴盛的时代。例如苏格拉底时代、恺撒和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把目前这个行将结束的时代列入其中呢?这些时代,通常都是伴随着帝国扩张而出现的:帝国主义要求加强个人效忠国家的纽带,而这种强化,既带来帝国主义的满足感,也带来个人主义的反应。征服或商业贸易再一次打破了政治或经济疆界,打破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形成了习俗的相关性,以及与社会传统相对立的个人“理性”问题。

(9)、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10)、公元前4世纪的一篇政论,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人的心态。“如果所有人都把他们认为是良好和高尚的习俗汇聚在一起,再从这些习俗中挑选出他们认为低劣和卑鄙的习俗,那么什么习俗都不会留下来。”一旦这样一种观点找到了有力的捍卫者,社会组织的习俗基础就开始被剥蚀,世代尊崇的机构则受到理性无情的拷问。人们开始将“自然”与习惯进行对比,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后者不利。即使是最基本的希腊制度,也受到了哲学家的质疑。一位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人鲁梭说:“上帝让所有人都获得了自由,大自然并没有奴役任何人。”博茨福德谈到“4世纪社会主义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强大影响”。欧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都在谈论妇女解放运动。人们审查法律和政府。安纳查昔司将法律比作蛛网,它专门捕捉小苍蝇,而让大苍蝇漏网。这种比拟,令人点头称是。卡里克利斯和斯拉西马库斯之流应运而生,他们指陈时弊,声称政府只是大规模剥削的便利工具。

(11)、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12)、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13)、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14)、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正因为他老婆总在家里发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游走于雅典的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辩论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语法,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

(15)、苏格拉关于婚姻幸福的名言: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男人活着全靠建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16)、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之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实际上是“智慧(真理,真知、真性)的接生婆”。中国人把这个词翻译成“知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17)、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18)、“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19)、摘录:张彩霞 编辑:刘述纪 配图:乔生芳 美编:心怡

(20)、如何澄清我们的思想?如何澄清我们的社会问题?苏格拉底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这是什么?”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智慧增长和垂暮之年。我的国家是什么?什么是爱国主义?“如果你想问我,”伏尔泰说,“你必须定义你使用的术语。”如果你想谈道德,你就必须定义“道德”。如果我们的文明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我们就必须定义“文明”。

5、苏格拉底道德名言有哪些

(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3)、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4)、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苏格拉底评价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存在本体就是神,就是善,他的这个说法也是来自苏格拉底的。神的观念一直是希腊哲学的起源地和归宿,而希腊哲学在其发展中也不断改变和净化了人们原先的神观念,两方面是彼此互动的。作为一位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敬畏神吸取了他变革哲学的智慧和力量。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使者。这是他对神的敬畏虔诚,也是他对人的热爱鞭策。只有联系到他的神观念,我们才能认识他所主张的“自知无知”命题的深刻含义。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

(5)、自愿的人在忍受苦楚的时候,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如打猎的人能欢欣愉快地忍受劳累,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

(6)、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

(7)、苏格拉底:“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这是不道德的吗?”

(8)、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9)、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10)、诡辩家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个人主义,这也正是主张寡头政治的柏拉图等人不能宽恕他们的根源。正因如此,直到今天诡辩家仍然声名狼藉。诡辩家声称,法律的目的是拓展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法律就应该被遗忘。有一种比人类的法律更高的法律——公道自在人心的自然之法,且凌驾于任何法律之上。个人道德凌驾于任何国家政令之上,这使得所有激进主义都相形见绌。尽管柏拉图文如泉涌,但并未受此蛊惑。诡辩家则深信不疑,振臂高呼,应者云集,希腊因而风云变色。苏格拉底在世时,发现这个世界四分五裂,发现这是一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发现这是一种人格混乱的喧嚣。当有人问他如何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时,他只是简单地回答道:三思而后行。

(1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12)、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13)、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14)、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15)、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16)、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17)、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8)、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9)、大卫出生于巴黎,由于爸爸早逝、妈妈出走,他由叔叔抚养长大。他从小就有绘画天赋,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18岁时,进入美术学院学习。26岁,得到罗马奖,终于得以去意大利游学。意大利对大卫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深入研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与矫揉造作、色情颓废的艺术风格相比,古典艺术那种庄重、肃穆质朴和生动、永不泯灭的优美,对大卫触动很大。意大利游学对他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

(20)、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都没有摘到。。。

(2)、耗时于阅读,你将因别人辛苦得来的体验,轻易吸收并改善自己。

(3)、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4)、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5)、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6)、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失恋者:“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失恋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失恋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过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苏格拉底:“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恋者:“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做起呢?”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7)、前文关于苏格拉底哲学的叙述,可归结为一个方程式:智慧=美德=幸福。在此提出一项警告:记住,这里所说的“美德”,不是主日学校教授的中世纪美德。当然,当我们对孩子们说“行善令你快乐”的时候,孩子们一定会想,这些人是傻瓜还是骗子呢?最好忘记“美德”,将这个方程式简单地理解为:智慧=幸福。这似乎更贴近于生活中的艰难现实:智慧意味着适应目标的能力,而幸福意味着成功地适应目标,因此,幸福随能力的不同而各异。幸福是智慧渐长,是伴随着成就的积累而来的一种无处不在的生理张力。这不是美德的意识,这不是幸福,而是势利。同样,对于聪明人来说,悔恨不是“罪”的意识,而是关于过去的愚蠢的意识。只要你不能达到你真正的目的,你就是不快乐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不聪明的。但传道者说:“知识越多,忧愁越多。”如果知识的增长是对过去错误的修正,那么确实如此。忧愁是对错误的惩罚,而不是知识的增加。

(8)、他主张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就是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文化知识。这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9)、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0)、步骤: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11)、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

(12)、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3)、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14)、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15)、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苏格拉底人生哲理名言(精选篇)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16)、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