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书的故事100字精辟115条

时间:2024-07-21 16:03:59 口号

孔子读书的故事简短

1、孔子读书的故事简短100字

(1)、在当时,郯子、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都远在孔子之下,然而孔子仍旧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学问日益精进,成为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儒学大师。当时,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深受卫国国君的尊敬。

(2)、(书香校园)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开展“书香伴我过寒假”阅读活动

(3)、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4)、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6)、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7)、孔子的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凡是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定向人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孔子学习不仅仅要学会,还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8)、对于别人不理解的事物,即使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只要把道理讲明,点到为止,平和的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失为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9)、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扩展资料孔子的其他故事

(10)、仲孙何忌问孔子的弟子颜回:“如果说一个字,对仁德、智慧都有好处,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颜回说:“说一个字对智慧有好处,莫过于‘预’字;说一个字对仁德有好处,莫过于‘恕’字。这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1)、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12)、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灾难。

(14)、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15)、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16)、(6月份亲子共读丨革命故事)叶县实验学校一(2)班王一翔与爸爸共读《小萝卜头的故事》

(1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19)、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20)、孔丘六岁时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礼容”的游戏,这是妈妈徵在教给他的。孔丘扮演相国,阿牛扮演国君。在街上摆出各种陶制的豆、盘等东西——这还是妈妈托临巷的陶匠伍浮子专门给做的,为此妈妈还给他织了半匹布表示感谢。

2、孔子读书的故事100字

(1)、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2)、孔子六岁时的某天,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鼓乐之声,很是热闹,正在院中玩耍的孔子觉得好奇,打开大门,站在台级上朝远处张望。只见一只郊祭的队伍从前方走来,浩浩荡荡,很是壮观。主祭官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唱:“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

(3)、“1954年8月1日至8月21日写毕,8月30日修改一过。1955年9月16日至9月28日,重改誊抄一过。1956年1月27日,改定。同年5月22日,再改定。”

(4)、本书穷尽了人性复杂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行善的本能,也有作恶的动机;复杂的情节反转再反转,究竟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性?

(5)、孔子没有到晋国去,是因为:晋国发生了内乱。只好又回到了卫国。

(6)、(书香寒假)阅读知识竞赛必读书导读13:《草房子》

(7)、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8)、一天,孔子与众学生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学生:“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

(9)、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10)、(书香寒假)阅读知识竞赛必读书导读07:《奇妙的数王国》

(11)、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12)、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童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孔子从车中探身出来,询问童子姓名。童子答曰:“项橐”。孔子也自报了家门。当小项橐得知面前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时,决定出一道题,考一考这位博学者。项橐问:“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摇头,说:“实在惭愧,我答不出来。”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孔子敬佩眼前这位童子,于是下车向他行了礼。孔子对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    在有趣的古诗词飞花令小游戏后,本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14)、冬阳妈和黄子灏小朋友分别用潮语和普通话带领大家共读《论语》选段

(15)、抚着那人的头说:“叔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乱呢?你一定是从蛮夷地区过来的,不然你怎么会这么穷困呢?”那人微微一笑,两颗七零八落的门牙凄惨地露了出来,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16)、孔子在(51)岁时真正从政,在鲁国当了(中都宰)。

(17)、孔子周游过的国家有: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没有到晋国。

(18)、孔子在二十六七岁时,才做过一两回小官。一回是(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一回是(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他做得都非常出色。

(19)、引子一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二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三在挫折中前进四教育事业的开端五孔子和老子的会见六走向成熟的道路七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八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九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十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十一从中都宰到司寇十二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十三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十四孔子终于出走十五在卫国受到监视十六过匡城被拘留十七到了晋国的边界上十八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十九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二〇孔子停留在陈国二一孔子绝粮二二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二三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二四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二五专心从事教育工作二六编写春秋二七整理诗歌和音乐二八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二九孔子最后的歌声后记附录:李长之和他得《孔子的故事》

(20)、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3、孔孑读书的故事

(1)、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2)、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3)、颜征在觉得好笑,说:“傻子,你小孩子怎能学做得了。”

(4)、虽然《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但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本书几乎每一页都有相关的脚注。《孔子的故事》不过七万余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家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

(5)、首先欢迎“悦读一夏”读书小组第七组成员张梅东老师为大家朗读。欢迎张老师!

(6)、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7)、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8)、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9)、母亲问道:“你不准备做管庙的官,为什么这么认真地陈俎豆、设礼容呢?

(10)、通过勤奋学习,孔子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培养了自己的积极进取精神。

(11)、假期保底阅读四本共读书目,为何单单只检测《孔子的故事》阅读效果?《我要做个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儿童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主人公是孩子们的同龄人,书中的故事似曾相识,可能在他们身上也有发生。这样的书孩子们喜欢,只要不是超级不爱读书的孩子,一旦摸起书来应该都能读进去。《我是一只狐狸狗》,**作家林良的作品,以狗的眼光看世界,现在流行养宠物,孩子们多多少少也接触过小动物,这本书同样会受学生欢迎,无需引导,自能阅读。《孔子的故事》不一样了,一是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离孩子们远,子曰名言虽重要,却必须老师逼着才去诵读;二是作者李长之,民国时期出生,表述方式和当代儿童作家的手法又不太一样;三《孔子的故事》不是专门的童书,成人儿童皆可阅读,自然无童趣可言。不必调查,我也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浓。既然不浓,我自然要用“行政”的手段逼读,因此读书会要开。

(12)、后来,人们依据这个道理,发明了算盘,并把孔子看作是最早发明算盘的祖师爷。

(13)、本期我们班要学习海读教材《读论语学成语》,《孔子的故事》是前奏曲,是铺垫,“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对孔子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这样学起《读论语学成语》才是顺其自然,才可能水到渠成。

(14)、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15)、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但也特别注重向别人请教,一遇到不懂的,就问别人,这就是所谓“每事问”(《八佾》)。

(16)、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17)、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18)、孔子在学习这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19)、《鬼谷子》着重于实践的方法,具有完整的领导统御、智谋策略体系,堪称“中国奇书”,它以谋略为主,兼通军事,是一部有关于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的交际技巧书。“

(20)、严厉地瞪了他一眼,说:“国君怎么可以在祭祀的时候不守礼节,随便离座呢?并且还嘻嘻哈哈的,成何体统!”阿牛却也不管他,仍在笑着,说:“好怪的一个人呐。”孔丘正待再说什么,却感到一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过头去。

4、孔子读书励志故事300字

(1)、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2)、在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对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的去争论,你是聪明人,你明白,你不糊涂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屈服你的观点呢?那些糊涂的人认为三七等于那就让他自己可悲去吧?他还是要坚持己见的话,就不要和他争论了,愚昧的是他,闹笑话的也是他啊!他不接受你的意见,你也不会变笨,不必要因此而去争论.对待真的糊涂人,最重要的是不要与他争论.不与他争,你什么也不会失去.

(3)、“我不做管庙的官。”孔子仰起脸说:“我要象父亲那样做个人人敬仰的大夫。”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6)、外公继续讲道:“君子除了三思外,还有‘四恕’要身体力行。恕就是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地替他人着想。所谓‘四恕’一是要侍奉国君,有国君不去侍奉,一当官就求取个人得失,这便不是恕;二是要孝敬父母,家中有父母双亲不去孝敬,却要求自己的儿子孝敬自己,这也不是恕。

(7)、写孔子这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史料的准确无疑是最主要的。可是,尽管《论语》《礼记》等先秦典籍都记录了关于孔子的详尽言论,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对孔子的生平有了大概的记载,但以今天对于人物传记的要求看,还是非常粗糙、混乱的。特别是,孔子相当多的经典话语后人很难判断究竟是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所说的。事实上,近现代之所以不断有人认为孔子有歧视女人、用有色眼镜看人等,其根据几乎都在于《论语》《礼记》等古书中孔子的那些分不清具体背景的只言片语,自然会让人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出现极大偏差。

(8)、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鲁定公举行(夹谷之会),鲁国、孔子在(外交)上胜利了。

(9)、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其奥妙何在?

(10)、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11)、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12)、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孔子如此专心一致、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真是让我们深受感动。

(13)、  “今天参赛的第一支队伍是学而时习队——”

(14)、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15)、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16)、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17)、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18)、     但是,到了孔亍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

(19)、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20)、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5、孔子读书成语故事

(1)、孔子听了妻子的话后,马上醒悟了。他灵机一动,便挂上十根绳子,每个绳子穿上十个珠子,每天用来算账,既简单又方便。鲁国国君来检查工作,看到孔子将账算得非常明晰,心里十分高兴。

(2)、(书香寒假)阅读知识竞赛必读书导读11:《西游记》

(3)、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4)、(书香寒假)阅读知识竞赛必读书导读15:《夏洛的网》

(5)、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经很熟悉了”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还不够熟悉。”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6)、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7)、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8)、思想不能太僵化,只要学会变通,那么生活中许多看似难办的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

(9)、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10)、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11)、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2)、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13)、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14)、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15)、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16)、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17)、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

(18)、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19)、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

(20)、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1)、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2)、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3)、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4)、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5)、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6)、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7)、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

(8)、同学们,你们喜欢《孔子的故事》吗?快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吧!

(9)、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意思是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师的人。

(11)、三是恭敬兄长,有兄长不去恭敬,却只要求弟弟顺从自己,也不是恕;四是要帮助朋友,朋友有困难,你不去救助他,当他有能力时,你又想他尽心尽力帮助你,也不是恕。总之,遇事先想到国君,想到父母,想到兄长,想到朋友,这便是‘四恕’。”

(1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3)、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因为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孔子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

(14)、“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5)、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