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能独行 小说精辟99条

时间:2024-07-21 12:01:16 口号

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小说

1、灵魂只能独行在线阅读

(1)、《安静》是周国平第三个完整的散文结集,99年以来发表的文章都尽收于此,还包括了一些在大学和其它场合所做讲座的讲稿。近年来,周国平的书实在是被滥出得太多,而作者本人也已意识到此种盛名之累,在《安静》里,他说:“我当然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一个开始意识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当然是值得期待的,尽管这个过程或许会比他当初的成名更加漫长。

(2)、南怀瑾的这本《老子他说》也力荐给诸君。假如北京大学开一门读《老子》的选修课,那教授讲得再好,想必也干不过南怀瑾。

(3)、精神的安宁是幸福的构成基础。——《人生的智慧》

(4)、小编在上期推送了王小波的作品,所以这星期就赶着的来给大家安利大才子周国平的作品啦!

(5)、《灵魂的事》凝聚了史铁生毕生的思想果实(与《病隙碎笔》有重复)。在这本书中,史铁生通过严密的思索,走入了智慧的腹地。借由虔诚的灵魂,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与苦难相拥,达观地生,无畏地死——他对生死的领悟深度,当今世人中罕有其匹。真是“思之极处,生死同一”。

(6)、懂得该问什么问题,就已经懂得一半了。——《哲学的故事》

(7)、尼采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与叔本华一脉相承,却又大异其道。异曲同工的是,尼采与叔本华虽然都是哲学家,但他们的作品,都不像经院哲学家那么晦涩、沉闷,而是充满比喻和形象,摄人心魂。

(8)、经过d的政治教育的中国人,恐怕极少会对佛学之类的东西有兴趣。

(9)、《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刚经说什么》

(10)、邓晓芒是国内研究康德的顶级专家。与其耗费巨时巨力把康德的三大砖头通通啃一遍,不如耐心地嚼完这块并不厚的干面包。

(11)、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你还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12)、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很多次,次数不说明问题。爱情的容量就是一个人心灵的容量: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象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象许多次浪花;你是浅滩,一次爱情就只是一条细流,许多次爱情也只是许多泡沫。--周国平

(13)、这世上有的是时间——他的一生和她的一生。可他一吻她,就立刻明白过来就是他找遍永恒的宇宙也无法找回那些失落的四月时光。……好吧,就让它去吧,他如是想:四月已逝,四月已逝。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14)、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周国平

(15)、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周国平《人与永恒》

(16)、可是这样一个成熟的女子,为何会同其他女子一样,做出扑蝶这样幼稚的动作来。这是这个网友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央。有那么一刻,他以至疑心曹雪芹是不是没有认识到本人笔下的宝钗,存在着矛盾。

(17)、《凡人》书名来自一部十五世纪寓言剧,该剧为早期英语戏剧的经典作品,作者佚名,其主题为死亡对生者的召唤。

(18)、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19)、他苦心运营的集团全都是由于利益才走在一同的。有利益在,大家自然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可假使利益没有了呢?那自然是树倒猕猴散。

(20)、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周国平《人与永恒》

2、灵魂只能独行 小说

(1)、《守望的距离》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作品。这是至2009年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至2002年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

(2)、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的缺席,这种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对于珍惜灵魂生活的人来说,如同默顿所说,孤独却应该是“生活的必需品”。

(3)、一个灵魂已经觉醒的人,你不会再嘲笑和伤害别人,因为你知道,其实别人只是附在另一躯体上的最敏感的你。

(4)、名人时写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

(5)、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的确成了无关之物。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成为你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周国平《只有一个人生》

(6)、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7)、凡是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猜疑和苛求也决计挽救不了,那就让该毁掉的毁掉吧。

(8)、一个充满着知识的头脑,只会阻碍你看到崭新的事物。知识便是求道者的障碍,它使得我们无法体悟那个在时间之外的东西。——《生命之书》

(9)、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周国平

(10)、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1)、因而,誉王的结局,其实从一开端就必定了。04不可承认,世故可以让人取得暂时的益处,可最终,它都会让人付出沉痛的代价。

(12)、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足音。

(13)、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14)、《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15)、② 周国平先生的系列书,断断续续读过以下五本,里面有些文章是互相重复的。他的书读读也可以让我静下心。

(16)、“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大难不死”即福,何需乎后福?

(17)、《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是周国平的散文集。比起那些大哲学家来,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语言更中国化,也更质朴简单,同时绝不失深度。

(18)、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周国平《爱与孤独》

(19)、希望你我都能勇敢地踏入这些艇中,甚至凭我们的独立智慧,利用它们,操纵它们。

(20)、13)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全文

(1)、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

(2)、7)灵魂的概念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渴望,更准确地说,是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除了这几本,周国平还有不少随感集和散文集。读国平,不必局限于上述几本。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些他的书,相信也能让你爱上哲学,并且学会深思。

(4)、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5)、佛经中蕴藏的哲理性之丰富与辩证性之伟大,在我看来,甚至超越了马克思哲学和唯物辩证法。

(6)、18)现代人实际上只能在艺术和功利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艺术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功力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就本书涉及的内容而言,我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在所有这些场合,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8)、《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Kghc9rjwLqmjzHqkuw22A提取码:4gjq书名:人生哲思录

(10)、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同时在时间轴上,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

(11)、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12)、在这种尝试中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是那些独立地运用理智,尽可能认真地研究每个对象,在思考中不看重视觉,也不以其他感觉充塞推断的人。——同上

(13)、6)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4)、《凡人》书名来自一部十五世纪寓言剧,该剧为早期英语戏剧的经典作品,作者佚名,其主题为死亡对生者的召唤。

(15)、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16)、15)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7)、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18)、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灵魂空间,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作者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哲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富有智慧和启迪性。

(19)、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唯一可能和唯一有效的证明。

(20)、看到这样的宝钗,忽然有些心疼她,心疼她在美妙的双十年华,让本人变得世故世故;心疼她在能够放肆大哭的年龄,压下一切的冤枉,以笑容面对众人;心疼她能够在开怀大笑的年龄,逼迫本人做个循规蹈矩的人……

4、灵魂独行 周国平

(1)、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2)、很多时候,心中有怎样的世界,看到的就是怎样的风景。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烦躁的时候,去自然中走一遭,心也随着静了下来。

(3)、真正的闲适是自然无为,不需努力的,而我却是一个太执著的人,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至多是超脱的境界罢了。

(4)、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5)、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6)、只是当时的我,选择踩着一双皮鞋,四处去旅游,只想逃离熟悉的环境,害怕想起她,害怕成天想着失恋。

(7)、这世上有的是时间——他的一生和她的一生。可他一吻她,就立刻明白过来就是他找遍永恒的宇宙也无法找回那些失落的四月时光。……好吧,就让它去吧,他如是想:四月已逝,四月已逝。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8)、他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事业有成。前两次失败婚姻留给他的,是两个仇视他的儿子,一个挚爱他的女儿,他有一个随时照顾他的好哥哥,其健康的体魄甚至令他妒忌。当然,还有三个被他所伤害的、孤独的女人。

(9)、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0)、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11)、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安静》

(12)、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

(13)、我从中学习到了灵魂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之间是一种同频共振的作用。人人都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却不知何为“理想的工作”,书中《灵魂在场》中谈到“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当我们灵魂中独特的一面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相融合时,我们发现本性与勤奋付出的是甜蜜的果实,它可以医治一切创伤”。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渴望善良和尊重,但却容易混淆一些概念,本书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己所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地方式活,也让别人按照别人的方式活”,“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聪明善良,但却不知是智慧和善良大小之分,周国平先生一句“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就点醒了我们。

(14)、诵读并有所感悟,是与古往圣贤对话、观察季节时令之变,不失为沉静的修行。不饥、不渴、不曝于风雨,即别无所求。于徒然之时,情趣自出,行无用之事,品味自现。心境宜淡泊,爱人宜曲折,器物用具宜朴素。人生为不待风吹便自落的花,能在露水云烟、虫声鸟语得到趣味,便不觉漫长。by袁牧

(15)、不必读《鲁迅杂文全集》。认认真真读一本《鲁迅杂文》或《鲁迅杂文精选(集)》即可。只读一遍肯定不行。

(16)、《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17)、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个成熟的存在,她年岁不大,可是既没有史湘云的不羁,事事都不放在眼里;又没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看到花落,都能想出葬花的情节;更没有贾宝玉的痴情,人生一世选择太多了,何必将终身幸福挂在一个人的身上?

(18)、他希望以积极态度面对未来:“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19)、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美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种绝对的完美之境做参照系了。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种具体形态,譬如说肉体的残疾。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体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入浅薄的沾沾自喜。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种限制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种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所以,真正的智慧中必蕴涵着信仰的倾向。这也是哲学之所以必须是形而上学的道理之所在,一种哲学如果不是或明或暗地包含着绝对价值的预设,它作为哲学的资格就颇值得怀疑。   

(20)、我原是一个易感的人,容易为情所困,跳不出来。我又是一个天性悲观的人,从小就想死亡的问题,容易看破红尘。因此,我面临双重的危险,既可能毁于色,也可能堕入空。我的一生实际上都是在与这两种危险作斗争,在色与空之间寻找一个安全的中间地带。

5、周国平散文灵魂只能独行

(1)、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2)、《爱与孤独》: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这一套《周国平散文经典》精选了作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按照主题分为四卷,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最好的”版本。

(3)、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杂文》

(4)、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5)、有个网友提出了一个少有人提到的片段——宝钗扑蝶。

(6)、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

(7)、17)同样的痛苦,对善者是证实、洗礼、净化,对恶者是诅咒、洗劫、毁灭。世俗的祸福,在善者都可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恶者都会成为一种惩罚。——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8)、真实不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是我们终于为自己找到的一种生活信念和准则。

(9)、《苏格拉底之死》封面宣传语:“这是一部展示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哲学经典。这是人类精神殿堂的入门书。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耶稣,没有任何人的死像苏格拉底之死,给人类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

(10)、20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1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第一本随感集。其中的一个个句子虽短,却如宝石一般,闪烁着深邃而璀璨的光芒。

(12)、作者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哲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富有智慧和启迪性。

(13)、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14)、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相爱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我始终相信,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周国平

(15)、馆藏地:太湖花园二社区、春阳社区、新区d校、龙湖社区

(16)、《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讲究品位并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17)、当年的《妞妞》,以哲学的悲恸感动了无数的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忍却又忍不住去读这本书;这次《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作家的周国平在经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与积淀之后,记录了女儿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女儿,就是书名中第一个“宝贝”的含义,是小爱,养育小生命的过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及幼儿的心智成长是最奇妙的精神现象,这就是第二个“宝贝”。书中文字交织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和自然流露的哲学大师风范。

(18)、5)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9)、了解越少,往往偏见越大;偏见越大,往往了解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