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歌精辟44条

时间:2024-07-23 18:01:44 感悟

穆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1、穆旦的诗短篇

(1)、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2)、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的感情写出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法言说的苦痛。然而,毕竟,它有着深沉的不灭的东西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诗人并不失望,仍有勇气与期待。

(3)、他毅然地去了,竟没有回头,甚至连一声诅咒都没有。但这对于他来说,是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的啊!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且贫穷落后,而他是一家物质与精神上的惟一的支柱。没有他,这最后的残破的草屋也在秋风中坍塌了。悲剧是不言自明的。诗歌就是要在这样凄凉的环境中去塑造人,去刻画人,从而让我们体会到那种凄凉背后的悲壮与崇高。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有着如此艰难的家庭的农夫,还是一个对历史与土地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的义士。  

(4)、穆旦生平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34—1937)尝试期:主要是南开中学阶段,开始在《南开中学生》上发表诗作,已经显示出早慧与才干。第二时期(1938—1948)高峰期: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出国留学为止,穆旦的大部分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创作思想、语言风格上最具代表性。第三时期(1951—1957)受挫期;第四时期(1958—1977)翻译期,第五时期(1975—1976)圆熟期。

(5)、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

(6)、“期待”的结果只能是“饥饿”,无法摆脱的“饥饿”,中间有一个停顿,一读,有多少希望与失望交织着,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

(7)、在这一部分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推敲。如“在幽深的山谷里含这最含蓄的悲哀”,写出了中国百姓深沉静默的强忍品格;“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写时光又一年……

(8)、在穆旦的诸多作品中,《五月》就是这样一首代表诗作。

(9)、第三节里,是通过塑造一个农民勇士的形象来传达生存力的坚忍不拔。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他竟站了起来,走上了抗日的行列。

(10)、“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

(11)、那最后一句竟是多么的感人啊!我们在多少地方都见过了,不知读者还记得不?电影《孔繁森》里,当“孔繁森”的扮演者给一位群众演员——藏民老妈妈洗脚时,这位“孔繁森”后来动情地说,仅仅是这一点点的做法,而在她苍老的脸上我们分明地看到了抑制不住的泪和颤抖!我们的中华不也是这样吗?她需要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

(12)、用“聚集”显示出“越来越”的程度,与“不断加深”的过程;“一样的是 /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用“侵蚀着生活的泥土”来表达田园荒芜直接威胁到生活的可怕的局面。

(13)、是的,诗人很激动。在本节中,诗情由痛苦、深沉逐渐向深沉、激昂递进。

(14)、《五月》是诗人写于1941年抗战时期的作品。其时,诗人正在西南联大工作。

(15)、许多孩子期待着 /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16)、沉默的 / 是爱情,是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17)、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18)、目睹战乱中民众的颠沛流离,生命的脆弱不堪,敌人的险恶凶残,对比自然的美好纯净,诗人怀着满腔忧愤写下《五月》的第一节诗句:五月里来菜花香布谷留恋催人忙万物滋长天明媚浪子远游思家乡诗人写诗时是十一月,开篇一派明媚的春色让人忆起那五月的生机勃勃。古典的格律使诗作多了水墨色,正是中国的古典色彩。春天明快的色调创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

(19)、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20)、“拥抱”是个无言的动作,一切的一切皆在其中,还需要什么夸张的言辞呢?因而,诗人,他能够走进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心,去倾听它的呼唤、希望与爱。是的,一个这样的民族虽贫穷残破,但并不缺乏艰危而坚伟的生存力。这也是它不灭的启示录,所以,诗人激动地说:

2、穆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歌

(1)、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眼睛也不禁湿润了,诗人他不也是这样的吗?这样的语句是多么的亲切而又充满着关怀啊。的确,若没有对本民族的深情,又哪来如此亲切的深情,和对本是贫穷和落后的“拥抱”呢?

(2)、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3)、穆旦的《赞美》是一首意象繁密朦胧,表达新奇怪异,情思深奥晦涩的诗歌。语文教材注解寥寥,教学参考书只收录了一篇介绍穆旦诗歌的评论文章,

(4)、可以看出,一二两节的转变相当巨大,对比极其鲜明。现代的武器,暴露出冰冷的钢铁色,代表着冷酷的残杀,还有冰凉的温度。人性中的罪恶就在这现代的武器中充分的显露,控诉着暴行的产生,指责着历史悲伤的眼睛。古老的平和遭到现代暴行的入侵,美好的宁静被打碎,温暖的色彩被黑色所污染。诗歌格式的转变使色调的对比陷入一种漩涡,强烈的冲击读者的视野。极具跳跃性的诗句,语义的急速转变,使诗歌处于一种颠簸的状态,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行进,时而平和时而动荡,不同诗句展现的色调因此而杂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读者看到的是战火燃烧的大地上不同的场景。美好的暖色被邪恶的冷色破坏,纯洁的白色被肮脏的黑色取代,生命的色彩在流失,祖国的身体在挣扎!祖国的人民,在抗争!五月的黄昏啊,你是那么的美!用钢铁来包裹你柔嫩的身躯,用它的冷来温暖你的胸膛!换下了生青色的外套,你披上焦黑的刑衣!不断地的回忆起那代表和平的色彩,生命在暴力的掩覆下跳动。你说你厌倦了那灰色的天空,就让人民驱走那罪恶的、拉人陷入深渊的死亡色!

(5)、但是,有谁主动或是愿意深入到她的内心呢?而其实,惟有你真正低走进她的深心,真心去爱她时,你才会体会到更深沉的含义和震撼你灵魂的东西。对此,当诗人用缓慢而悠长的话语说道“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的时候,我们看到诗人他是多么地激动,是多么地动情啊。而且,他的感情又是如此的复杂,他关注这个民族的历史的运命又是多么地久长了。“太悠久的感情”,当我第一次念到这里时,猛一突兀,因为我们庸常所见到的词语组合中,不是“太悠久的历史”,就是“太悠久的岁月”等等表示时间的概念,而与“感情”何涉耶?但是,当我们真正领悟到了诗人的感情那巨大的容量时,我们没有不深叹其辞的真诚与丰沛了。

(6)、在第一节里,最具有象征意象的是作深沉里与思索的“带血的手”,它就像加缪笔下的呆在山下的西西弗斯一样,太富有启示意义了。诗人一下子使我们想到了他火一样的激情,是他对我们这个民族深刻的理解与热切的关注,而使全诗洋溢着深挚的爱国主义深情;并又使我们想到尤其自杜甫以来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志士仁人们的苍生之情和民族的情感。

(7)、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8)、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查良铮把“查”姓拆为“木”和“旦”,取笔名穆旦。

(9)、你良善的子孙们哟,怎为后人做一个榜样!”

(10)、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西方的各种文学流派从历史的缺口中流入古老的中国,穆旦同那个时代的众多青年一样深受影响。他们将西方的各种表现手法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使中国现代派诗歌呈现出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色彩。

(11)、理解这首诗里有三句话应当记住:一是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二是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三是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12)、因而,在这首诗里,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曹植在《白马篇》里所塑造的“幽并游侠儿”的忠勇行为与可贵的牺牲精神:“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3)、诗歌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诗歌技巧,用深沉而充满激情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他真切的感受和呼喊。

(14)、他没有那种浮与浅表的“夸张”,“叫嚣”,甚至他与抗战的“欢快”的气氛也极不谐调。就因为他理解历史,经过一代代的深沉的积淀,他有着一种不忧不惧的对命运的承受,有着一种面临忧患的冷静与沉着,更有着对于土地的深沉的依恋。于是,我们看到,在诗中,一种“喧嚣”与他的沉默是对比,一种歌声与他的行动是对比,一种“动词”与他的“名词”是对比。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并不是伟人,巨子,他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民,一个祖祖辈辈承受着重压的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因而在读者的心里,读来格外震撼人心!并且,他又是如此的从容镇静,勇毅坚决,因而显得格外的朴素和真实。

(15)、辗转,1938年5月西南联大成立,穆旦作为大一新生开始了诗歌的学习和创作的高峰期。就是在那个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年代,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昆明,西南联大成为战时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为新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穆旦在年轻的英籍教授燕卜荪的启发引导下,他对拜伦、济兹、布莱克等英国浪漫派作家的文学作品入迷,同时还专心攻读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歌。《我看》,就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穆旦的诗歌创作也由此进入新时期。

(16)、这首《我看》,意象朝气蓬勃,展现了: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一起,接受时间的历练,在生机与期待中静候成熟与沉稳。在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17)、穆旦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在《我看》这首诗中,我们清晰体会到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

(18)、青翠地,飘过一点香气在空中荡漾......

(19)、所以,也正因为如此,他能深悟到一个民族之所以不灭的原因,而并非像那些似乎天生只能过着腐朽生活的人一到临难边作“鸟兽散”那样所能想象的。“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的,这是一种深沉的体验,一种民族深沉的赞歌,一种坚伟的民族的自信。

(20)、诗歌的第一节,诗人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鸟瞰那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一连串的痛苦的意象来充分“记录”他的见闻和感受。“干燥的风”“东流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等等,分明就是那种痛苦的生存现状,就诗歌中“说不完的故事是说不完的灾难”。诗人面对破疮的山河,没有抛弃,没有嘲笑,而是“拥抱”它们。此种动作充分表现了他的执着与深情。

3、穆旦《赞美》原文

(1)、时值,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困境,无数中国学人奔走在离徙的路上,年轻的穆旦也是其中一员。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现状,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渴望。

(2)、“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3)、而接下来的一节,作者则笔锋一转,直接由古典诗歌格律转为现代诗的格式: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对着漆黑的枪口,你们会看见从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无尽的阴谋;生产的痛楚是你们的,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

(4)、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