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精辟76条

时间:2024-07-22 18:03:49 感悟

赫鲁晓夫

1、赫鲁晓夫的接斑人

(1)、事情到此似乎该了结了,不成想赫鲁晓夫不依不饶,喋喋不休地说涅伊兹维斯特内伊是同性恋,这下可真激怒了他。血气方刚的涅伊兹维斯特内伊先是礼貌地向身边的文化部长福尔采娃女士表示歉意。然后狠狠地回敬了赫鲁晓夫一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同志,请您现在给我找一个大姑娘来,我当场向您证实我是怎样一个同性恋者!”涅伊兹维斯特内祭出的这一招,让赫鲁晓夫满脸通红,哑口无言,一旁陪同的官员们也面面相觑。

(2)、但是赫鲁晓夫的团队,研究出了卫星,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史泼尼克一号升空,并绕着地球旋转,飞行在包括美国“领空”在内的空中,苏联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苏联人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上,可以和美国争锋,而非一味的跟风。

(3)、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4)、1953年3月5日,就在斯大林逝世当天,苏联核心层召开中央领导会议。会议决定由马林科夫担任新的部长会议主席;内务部长贝利亚兼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其余三位部长会议副主席分别由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和卡冈诺维奇担任。

(5)、斯大林对整个国家的重工业投入占80%,其余的20%是轻工业、商业和农业,这样畸形的经济体制之下,苏联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6)、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d第20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7)、赫鲁晓夫上台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活动,1955年-1957年苏联单方面将军事力量削减了超过200万人,1958年裁减了30万人。让苏联开始从以养兵为前提的经济现状,开始向民间经济恢复转型,结束了斯大林时代的“穷兵黩武”。

(8)、斯大林时代,为了打赢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苏联曾武装千万级的军队。但当二战结束后,这些军队因为接踵而来的冷战,斯大林并没有解散,甚至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而这些只“吃”经济,而不“生产”经济的庞然大物,无疑是苏联经济发展最大的“累赘”之一。

(9)、老百姓得以从高强度的军事压抑中解放了出来,有时间追求自己个人的美好生活,苏联经济也有了轻装上阵的可能。

(10)、在外交上,他的“秘密报告”震惊了东欧集团,引发了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恶化,对中国的援助计划被撤销。冷战时期,赫鲁晓夫领导苏联对抗美国、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多次访美。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将苏联和美国带到核战争的边缘,但危机最终平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鲁晓夫“退休”了,被迫淡出政坛,直到1971年去世。

(11)、赫鲁晓夫陷入自责和忏悔中,面对那些画家和雕塑家。面对自己的自由生活,也不能无所适从啊,他开始摄影,种地,过着田园生活。最可笑的是他迷恋上了种西红柿,而且种的还特别好。这可能与他研究的无土栽培技术有关。当时大家都开玩笑说他:"您幸亏是现在种西红柿而不是以前,不然我们又遭殃了。"大家可知道赫鲁晓夫组织过"玉米运动",这场运动给苏联的经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粮食短缺,闹了大饥荒。饭后之后他总是去附近的地方去散步,不免有些人会找他聊天。于是他们就激烈的讨论事情。

(12)、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气温和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赫鲁晓夫,玉米运动终究失败。

(13)、有钱就任性,有权就是真理的化身。颟顸的赫鲁晓夫着实荒唐的可爱!的确,在极权时代,权力可以给人平添自信,可以把人推上巅峰,可以使人至高无上。但任何源于权力的加冕都会随着权力的去势而土崩瓦解,身败名裂!

(14)、在赫鲁晓夫看来,摆脱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所以他会大力提倡种植玉米。扩展资料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1951年-1955年间,苏联的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年-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由570万吨变为930万吨,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

(15)、面对民众的恐慌,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召开记者会,向全美国人民保证,美国依旧在技术上不亚于苏联,且将计划投入巨额资金,保证自己在科技上,处于超越苏联的状态。

(16)、赫鲁晓夫去过美国,他知道美国人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他上台之后,立马改变这种形态,他让苏联商店里商品种类多起来,而且他还建造了许多房子,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

(17)、但是关键就在于,赫鲁晓夫这个人玩弄权术确实有一套,并且他非常善于利用别人。而斯大林去世时,贝利亚掌握着克格勃,算是对赫鲁晓夫最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决定首先干掉贝利亚,因此他联合马林科夫,在苏共会议上逮捕了贝利亚,并且立马对他进行审判,然后处决。

(18)、摆在赫鲁晓夫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继续在国家别墅里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还是坚持保留自己撰写回忆录的权利,他选择了后者。然后他拿出当年搞地下工作时的机智,从翻墙偷听敌台中获得海外线索,在很多当年被他收拾和批判过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帮助下,和克格勃斗智斗勇,最后成功将手稿偷运到美国,并于1970在美国出版。1971年9月11日,这个共运史上最高级别的偷听敌台“翻墙者”者在病榻上与世长辞。在他去世之后,苏联各大媒体竟“默契”地没有发出讣告,也没有公布葬礼的时间和地点。他没有获得像其他苏联最高领导人一样的待遇,被葬入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只是葬在了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在葬礼举行那天,大量群众自发去为他送别,而这竟让勃列日涅夫不得不下令暂时关闭新圣女公墓。

(19)、赫鲁晓夫结束了散步,有些蹒跚地回到家中。刚一进门便对迎出来的儿子感慨道:“我已经风烛残年了,在我死后,以往经的那些历史事件就会与我同去。当然,别人也许会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提那些往事。而我说的这些都是事实,虽然有些人希望我把这些事实一并带进坟墓,永远不要再见天日。虽然他们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历史的真相是没人能彻底掩盖的,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重回人间。”赫鲁晓夫决定要开始写他的一本回忆录。其实,他的这个决定还与另外一个人有关。卫国战争期间,赫鲁晓夫和巴托夫将军曾经长期在一起并肩作战。可当他被人赶下台后,有人去找巴托夫将军追问一件战争时期的旧事:保卫斯大林格勒时,赫鲁晓夫一直在坚守斯大林格勒吗?巴托夫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明显的厌恶,他口气不善地回答说:我不知道赫鲁晓夫当时是否坚守在斯大林格勒,更不知道那场战争期间他干了些什么,一切都无可奉告。

(20)、在此之前斯大林时期,人民申请住房要两年多才批得下来,而赫鲁晓夫建造了许多五层的小楼,让所有人都有房子住了。

2、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

(1)、在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时,涅伊兹维斯特内说:我力求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理念,经过生与死两种力量的不断斗争,生命、人性才会得到升华和进化,生与死、白天与黑夜、善与恶紧紧交织在一起,虽不规则,但又是一个整体。

(2)、(图)1963年,马利诺夫斯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3)、这次美国之行更加坚定了赫鲁晓夫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

(4)、从1953年9月3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访华。

(5)、赫鲁晓夫和涅伊兹维斯特内伊的恩怨还得从将近十年前的一次画展说起。1962年12月1日,正如日中天的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书记伊利切夫等人的陪同下在马涅什展览馆观看莫斯科美协成立30周年回顾展。而在展馆二楼,只供内部人士参观的抽象派的艺术作品也在进行之中,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一向口无遮拦的赫鲁晓夫斥责其为诲淫作品,根本不是什么艺术。

(6)、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d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7)、赫鲁晓夫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国家里根本找不到任何绝对安全的地方,更谈不上能够安全保存自己珍贵的手稿和录音。因此,他决定去国外寻找一个安全之地。当然,这也是对那伙在苏联已经呼风唤雨之人的报复。他开始接洽一些有名望的海外出版商,准备在将来的某个适当时候出版回忆录。从此以后,赫鲁晓夫又恢复了以往一样平静的生活。每个清晨,他继续沿着小路,悠然地去树林边散步。1968年年底,他终于与一家国外出版商达成了出版意向。有人建议他将回忆录中涉及到某些军事秘密和当权者内幕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删减,以免引起祸端,授人以柄。而这一次,一直以来都很强硬的赫鲁晓夫同志却欣然同意了。由于书稿需要经过漫长的旅途,才能被送到出版商手里。因此,他们极担心在转运过程中,书稿会被人调换,因为这本书中记录的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如此的陌生。

(8)、至于后来的“苏穗宗”赫鲁晓夫此时还是个中央书记,在新一届的苏联领导层中只排在第六位。

(9)、已经搬进新家的赫鲁晓夫还是会陷入到长久的沉默中去,他总是毫无预兆地突然用凄凉语调自言自语:“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始终认为:赫鲁晓夫的生命意义便在于苏联人民对他的需要。而现在,人民明显已经不再需要他了,所以日子也从此变得这样索然无味。不知不觉间,赫鲁晓夫的双眼已经浸满了辛酸的泪水。是的,他哭了。从1965年开始,赫鲁晓夫终于开始慢慢适应了每月领取养老金的日子。每天清晨起床后,他喜欢一边看报纸,一边激动地发着牢骚:“这简直就是垃圾,这叫宣传?笨蛋才会相信。”外出散步时,他也总是携带着那台短波收音机,这还是50年代时,一个美国商人送给他的。赫鲁晓夫经常用它来收听西方电台的俄语广播,然而来自于外国媒体的消息也并不能振奋人心。

(10)、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11)、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虽然不算成功,但是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工业还是有了明显的进展。

(12)、这两位苏联最能打的元帅,在二战胜利后的命运很相似,都当过苏联的国防部长,科涅夫还当过陆军总司令,但很快他们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打压。这大概是苏联版本的兔死狗烹吧。科涅夫死于1973年,朱可夫死于1974年。

(13)、赫鲁晓夫的这番话,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片刻后,宴会厅内又骚动起来,因为人们从赫鲁晓夫的话中捕捉到了惊人的秘密。

(14)、其实西方学者普遍对赫鲁晓夫评价挺高,甚至有人说,如果他对苏联的改革措施没有停止的话,1991年苏联就不会解体,但这一切只是假设而已。

(15)、客观地说,科涅夫不如朱可夫,他当年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时候,竟使至少30万苏军成了德军的俘虏,这是苏德战争中苏联最大的惨败之一。但是,科涅夫早已走出失败的阴影。

(16)、贝利亚供词中的最大秘密,自然就是斯大林的真正死因。

(17)、时间长了以后,赫鲁晓夫开始到附近步散步,住地旁有一个体养所,他一去那儿,休养所的人总是围上来,所断续续同他谈上几小时。

(18)、幽居中的赫鲁晓夫对自己过去推行的一些政策开始反思,开始感到有些后悔,并向一些曾经受打击的画家、雕塑家表示歉意。

(19)、(图)1953年,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的葬礼上抬棺

(20)、1954年,曾经在乌克兰长年工作的赫鲁晓夫,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为理由,把原属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划归乌克兰。1991年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境内俄乌两大民族对立加剧。

3、赫鲁晓夫

(1)、成为平头百姓的赫鲁晓夫,虽然失去出口成法的权力、失去被人簇拥的感觉,但是在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真实:他看到了农民的艰辛,听到了工人的怨言,见识了握有小小权力的人的蛮横无理。他开始反省自己,曾经最爱的《真理报》在他眼里已经一文不值,他非常厌恶这份谎话连篇的官方报纸,反而在他当政时特别指示要干扰的两个“敌台”—美国之音和BBC,现在却成了他每天都要收听的广播,在很短的时间里,苏共曾经的首脑,竟然转变为一个体制的异议者,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翻墙偷听敌台的同时,他从儿子那里得到了几本“禁书”,这些书都曾经被他宣布为反动书籍。当看完其中一本小说《日瓦戈医生》后,他有些怆然地感慨道:“我们不该禁止它,里边并没有什么反苏言论。”了解真相后,赫鲁晓夫决定忏悔过去所做的一切,开始撰写回忆录,颇为讽刺的是,这位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之自己亲笔撰写的回忆录竟然也会被苏联当局宣布为禁书而不得出版,有人毫不客气地要求他立即停止回忆录的撰写,并交出已经完成的手稿。

(2)、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

(3)、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时期通过晚上上班,早上睡觉,把工作时间修正为正常工作时间。这项规定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员工的健康,而且大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赫鲁晓夫规定要开放克里姆林宫,同时取消对领导干部的“特别津贴”,拉近了高级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心。许多廉价的5层建筑是为买不起房的人建造的,实现了他们的建筑梦想。

(4)、同时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让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时月均25卢布,攀升到了1965年的3卢布。

(5)、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

(6)、虽然赫鲁晓夫种玉米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失败仅限于寒冷地方,在那些有条件种植玉米的地方,他的计划是很成功的。1951年-1955年间,苏联的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年-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303亿吨,增长近50%。

(7)、赫鲁晓夫似乎意犹未尽,他向客人指责斯大林“向自己人开枪”,说“他为所欲为,他滥用权力,为此我们要谴责他。谁都无法为他洗清罪名,没有人能够……天生的黑狗洗不白”。赫鲁晓夫可能觉得还有些事情需要一吐为快。当着匈牙利客人的面,他突然提高嗓音说:“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不少残酷的暴君,但他们都没好下场……都是被他们所赖以保住权力的斧头砍死的。”

(8)、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3卢布。但苏联农业的粗放经营、低劳动生产率并没有被改变,农业产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很大。

(9)、瓦季姆·乌季洛夫说,赫鲁晓夫多年来一直以斯大林建立和领导的集权制度叛逆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赫鲁晓夫一上台,就按是否忠于自己的原则几乎更新了整个d政最高权力机构。有些人被赶走、流放、逮捕,甚至被枪决。为什么赫鲁晓夫要这样做?其中重要原因是为他儿子报仇。

(10)、在无所事事的闲暇中,鲁晓夫也染上了一些癖好,有一阵子对摄影特别着迷。但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种地,何弄他开辟出的花园和菜园。最使他感兴趣的是种植西红柿,他种了二百棵良种西红柿,每天定点起床给西红柿浇水,果实成熟后,外形比其他农民种植出来的还要大。

(11)、斯大林统治苏联30年,他去世后赫鲁晓夫成为新一届最高领导人,其实他小时候是养猪出身的,比中国三国时期的刘备起点更低,在斯大林的统治之下,苏联的经济是怎么样的状态呢。

(12)、1971年9月,赫鲁晓夫去世后,他的儿子上门谢尔盖请求涅伊兹维斯特内为赫鲁晓夫设计墓碑。涅伊兹维斯特内先是大吃一惊,表示自己并不合适。但谢尔盖却诚恳地说“这是家父的遗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对自己不尊重艺术家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三次邀请涅伊兹维斯特内到他家做客,都遭到拒绝。临终前,他对家人说:“从我这方面来说,我表现得很粗鲁。假设现在能够见到他,我一定恳求他的宽恕”。

(13)、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

(14)、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期间,玛丽莲·梦露受邀参加欢迎赫鲁晓夫的宴会

(15)、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16)、再而是在行政组织上,将农业和工业分为两个经济系统管理,在经济组织这块,实现权力平衡。最后是尝试打破官员终身制,将官员变为有责任的任期制,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官员的腐败。

(17)、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开始对德国人发起反攻。等成功收复基辅,作为乌克兰人的赫鲁晓夫被任命为乌克兰共和国第一书记,开始负责乌克兰的重建和战争补给方面的工作。

(18)、最后一位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科涅夫不同,罗科索夫斯基是波兰人。他是波兰和俄罗斯的混血儿。一个波兰人,能当上苏联的元帅,很不容易。

(19)、特殊的时代将赫鲁晓夫塑造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但有一点却十分清楚:一个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领袖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历史的尊重。赫鲁晓夫请涅伊兹维斯特内为自己设计墓碑的决定正是他表达忏悔,求得知识分子宽恕的表现。这是他晚年的自省和进步,是他的理性自觉和自我救赎。但无论如何,这都值得我们嘉许。

(20)、尼古拉·多布留哈在文章中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来看,可以确定的是,1953年3月5日,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刚一接管政权,就迫不及待地赶往孔策沃别墅,女护士莫伊谢耶娃当着他们的面,给斯大林(或替身)注射了足以致命的一针,后者当场死亡。

4、赫鲁晓夫楼

(1)、比起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对待自然科学界的知识分子多了份宽容。但囿于自身狭隘的偏见,他对于作家、艺术家们还是心存芥蒂,认为他们并不直接给社会创造价值,反而还要提出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干涉社会政治生活,给苏共提出较为困难和难以捉摸的问题,是麻烦的制造者。因此,在赫鲁晓夫时代,许多著名作家和艺术家走上了流放他乡的不归之路。

(2)、在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政治家只是一个符号抑或某种象征。只有在血肉丰满的现实生活中,个体才能真正回归自我。

(3)、关于赫鲁晓夫有很多争议,在很多苏联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打败他。他不仅在苏共二十大上直接批判斯大林的偶像崇拜,还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清洗”运动中的许多黑幕材料。也可以算是对斯大林时期一些事情的清算。当然,大多数人对赫鲁晓夫的怀念并不仅限于斯大林的清算。更重要的是,他上台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的政策,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轻松愉快。赫鲁晓夫否认了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黑暗面,结束了秘密警察的恐怖体系,释放了数百万无辜的政治犯,恢复了2000多万人的名誉。

(4)、在赫鲁晓夫看来,摆脱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

(5)、虽然赫鲁晓夫带领下的苏联科学家团队,没有搞出类似斯大林时代的原子弹,去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进而让苏联跻身世界超级大国之列。

(6)、排第一的当然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了。朱可夫就是斯大林的杀手锏。列宁格勒告急,斯大林紧急把朱可夫调过去指挥,结果胜利了。莫斯科告急,斯大林再次紧急把朱可夫过过来,结果又胜利了。

(7)、而就是这颗小小的卫星,从历史的结局来看,是苏联从成立,到消失的百年间,唯一一次让美国举国震惊,以及感到恐慌的行为。

(8)、赫鲁晓夫虽然挣脱了斯大林的束缚和钳制,但在现实的掣肘和自身的局限的双重挤压下,但他却始终无法走出斯大林时代的阴影。他的身体早已已经在新时代蹁跹起舞,而他的灵魂却依然在旧思想的泥淖里挣扎。

(9)、但在权利斗争中,赫鲁晓夫做出了许多错误决定;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时,并没有领导得非常出色。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卫苏联,打败纳粹德国,斯大林建立了强大的苏联军队。仅陆军,就有好些个方面军,比如乌克兰有四个方面军,白俄罗斯有三个方面军,等等。

(11)、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12)、有钱就任性,有权就是真理的化身。颟顸的赫鲁晓夫着实荒唐的可爱!的确,在极权时代,权力可以给人平添自信,可以把人推上巅峰,可以使人至高无上。但任何源于权力的加冕都会随着权力的去势而土崩瓦解,身败名裂!

(13)、1949年,赫鲁晓夫根据乌克兰农民传统玉米种植经验,采用“方形穴播法”,让当地农民一次性扩种了200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这让赫鲁晓夫振奋不已,从此对玉米刮目相看。同年底,赫鲁晓夫调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第一书记。

(14)、在种植西红柿期间,他还搞起了无土栽培技术。周围的人都被此开玩笑,幸好赫鲁晓夫不是在十年前迷上无土裁培法,不然的话对苏联农业又将是一场灾难。说来这也是有典故的,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曾搞过一次“玉米运动”,结果一无所获,还差点给苏联带来大饥荒,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度过难关。

(15)、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接替了辞职的尼古拉-布尔加宁的职务,成为两亿人口的苏联总理,同时继续担任共产d第一书记。

(16)、赫鲁晓夫的墓碑沿袭了涅伊兹维斯特内的一贯创作风格,简洁而抽象。墓碑高4米,由几块黑白两色大理石简单堆叠而成。大理石泾渭分明的颜色对比、截然迥异的形状变化形成强烈的反差,不由得使人联想起逝者是非参半、功过各现的一生;黑白大理石间的穿插搭接,强化了混沌交错的意象,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个体生命历程中善与恶的交融、对与错的博弈。赫鲁晓夫的头像就位于黑白几何体的中间,双唇紧闭,倔强而深邃地凝望着这个世界。墓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赫鲁晓夫粗犷率真却又温情坦荡的性情,大刀阔斧却又踯躅游移的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