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几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人名言精辟121条

时间:2024-07-04 18:03:14 感悟

读书有益的近代名人事例

1、关于读书有益处的事例

(1)、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2)、当正方的三辩提出他的观点时,有些结巴,这似乎被我方的三辩罗元元找到了漏点,于是她以中小学生因学习的压力,而沉迷在那些武侠小说里,所以可以证明“开卷未必有益”。

(3)、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4)、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黄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5)、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第一届思勉原创奖。

(6)、例如爱迪生,他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很多发明,例如:电灯.留声机等等....这些发明对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爱迪生不是生来就是天才,他小时候被人们称为“傻孩子”,总是追在大人后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迪生甚至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7)、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8)、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9)、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0)、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不动,但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11)、爱迪生12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爱迪生开始在一趟列车上做报童。他每天凌晨早早登车,常常是晚上9点钟方回到家里,尽管累了一天,他还不肯休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半夜。后来,他觉得卖完报的空余时间浪费掉了实在可惜,正巧列车上有一间吸烟室未被利用,经车长同意,爱迪生就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了列车上,利用一切闲暇来做实验。

(12)、就在此时,下课铃响了,可我们仍在进行这未完成的辩论赛……

(13)、曾国藩非常重视家教,以他自己广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和超人的智慧对其子女们进行谆谆教诲。现代很多人都忽视或是忽略了家庭教育,总认为学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迅速成才。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首当其冲的还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

(14)、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5)、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唐球。他住在蜀地,是一个不受礼教拘束的人。他写好诗后,就将诗稿揉成纸团,装进一只大瓢里。日积月累,大瓢里便装了许多篇诗稿。他临死前,将瓢投入江中,说:“如果这些诗文不沉没,那么得到它的人就会了解我的一番苦心。”

(16)、书中的一个个名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激励着我奋发向上,从他们的身上,我学会了诚信,自强,乐观,不屈不挠,我也希望未来的我也能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放射出光芒。

(17)、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8)、每当我翻开《中外名人故事》阅读时,我仿佛看见了高尔基的认真、钱学森的爱国、诺贝尔的奉献、达芬奇的勤奋、安徒生的努力和遭遇······

(19)、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一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20)、前几天,儿子读罢一本书后,突然问我:“假如有一天,我是说假如啊,”他强调道,“爷爷奶奶要常住我们家,你会把我的房间让给他们住吗?”

2、收集几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人名言

(1)、阅读不仅能帮助你面对生活的挑战与难关,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濡养人的气质。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到别人的故事中去时,你就历经了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有的际遇,感受过更多的悲欢离合,终成一位宠辱不惊、平和淡定的智者,在每个喧嚣的、沉静的日子,享受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的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经过千年来无数读书者验证过了的经验之谈。不错的,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前人的优秀习惯与品质。长期以往地坚持下来,便能使你由内向外散发出典雅沉稳的气质。

(2)、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受高祖、曾祖及父亲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发扬家风教育传统。他写信给两个儿子说:“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二致祥。”由此可见,曾国藩从小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又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他勤于耕读重要原因。

(3)、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4)、“她的妈妈,我们小学同学都知道,都特别佩服她。她特别喜欢读书,还做读书笔记,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同学的读书笔记都要漂亮。她还坚持写日记……”阿静和雨杨从幼儿园起就同班,这是我知道的,我也知道她很喜欢雨杨的妈妈,不过,她喜欢的原因,喜欢的程度,是我所不知道的。

(5)、曾国藩的四个弟弟(分别比他小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七岁)、两个儿子,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成长的。四个弟弟中后来有三个走上前线,带兵打仗,成为他事业的得力助手,尤其是打下南京的九弟贡献最大。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在沙俄虎口中夺回四百平方里的土地,是近代中国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得利益的惟一外交官员。曾国藩的小儿子曾纪鸿是一个数学家,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曾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一百位。尤其是他的家族后代人才辈出。曾国藩的直系后人,有第三代的著名诗人曾广钧、外交家曾广铨、第四代的著名教育家曾宝荪、曾约农。曾国藩的第四代外孙有做过**“国防部长”的俞大维、著名学者俞大絪。曾国藩弟弟的后人中有第四代的著名化学家曾昭抡、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第五代的著名革命家曾宪植、著名画家曾厚熙。有人作过统计:曾氏家族从他的父亲以下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二十多个。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他的子孙大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曾氏家族却五世不斩。这种世世代代福泽绵延的奇迹令人敬仰。

(6)、俗话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所以,我要以这些名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碰到困难要敢于面对,长大后当一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7)、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

(8)、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匡衡知道后,就想办法,怎么把光偷过来呢?

(9)、时间过得真快,下课了。我们做完课间操,在第三节课又开始辩论了。

(10)、之后,这些诗篇果然被人得到了,认识他的人都说:“这是隐士唐球的诗瓢。”

(11)、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12)、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3)、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14)、严复的长孙严侨,从小听着先辈的故事成长,深受爱国救民思想影响。长大后,严侨成为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新中国成立前,严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d,成为地下d组织成员。1950年,严侨以地下d员的身份到**,在中学任教。1953年,严侨因“匪谍”罪名被捕入狱,被释放后,病死在**。2005年,严侨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15)、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他为了国家,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他为了国家富裕,他呕心沥血,做下的决定坚决不再动摇,他的文采也令人惊叹,他又把爱国之情化为千古流传的诗篇。

(16)、毛姆的“乐趣”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17)、等先生回身替他把伞取来,他接过伞说:“没想到先生今天真的替我背伞了,学生永远不忘师恩。”

(18)、阅读,会直抵孩子内心深处,隐秘的角落中,渴望着光的渗入。

(19)、各位听众朋友,今天的太湖名人故事讲完了,下周一见。

(20)、当你被语文素养题难倒,你是否会想起老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多阅读的情景?读书让人少一分愚昧,多一分睿智;少一分傲慢,多一分谦虚;少一分急躁,多一分沉稳。书中故事犹如模拟的人生,给你诸多历练机会,增长见识,方能更好地对待现实,笑傲人生。由此可见,阅读会消除你与生活的隔阂,让你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真实地拥抱生活,获得真正的素养的提升。

3、读书有益的例子

(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8期《“骨圣”方先之》作者/贾慧芳朗诵/郝娟

(2)、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就班级管理等做了具体说明,譬如,学员毕业后教授的单级小学,班级学生坐位如何排列。排列分为两种:按年级纵列法、横列法。纵列法长处较多,学堂鼓励按照年级按纵列法编排座位。

(3)、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4)、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着如此胸怀和抱负,魏校长听了也不敢相信,当魏校长再次访问的时候,少年周恩来便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今天早晨,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我们班的第一次辩论会成功举办了!这次辩论会的主题很耐人寻味——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

(6)、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7)、曾国藩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8)、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9)、1898(清光绪24年)年是农历戊戌年,这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03年(清光绪29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学堂章程。1904年(清光绪30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是旧历癸卯年,所以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新学制(按这个新学制办的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洋学堂)。1905年9月光绪皇帝下诏停止科举考试。结束了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制度。

(10)、讨论晋语的归属、晋语的分区、晋语的特点、晋语区的形成,以及晋语与山西方言的关系和区别,是现代汉语方言领域研究晋语的经典著作。

(11)、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12)、  曾国藩家教还重视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意义  

(13)、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14)、一天,爱因斯坦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15)、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16)、小家伙其实挺孝顺的,为什么会有这样超出我的认知的言语呢?我翻了翻他刚读完的那本书,是获过儿童文学奖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我和外公的战争》,有些好笑,这是要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啊。

(17)、谈到阅读,每个人心中都定会有一些感触。无论是启蒙益智的童话故事,还是深奥晦涩的哲理小说,从小到大,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被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18)、严复非常推崇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四端,认为此乃“立国精神”。他不仅在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忠孝节义”,还把这四端融入到家风家教之中,时常教育子女。严复要求子女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十四五岁打好基础后方能涉猎西学。长子严璩年少时拜入同乡郑孝胥门下,成年后才出国读书。三子严琥、四子严璿都是先在家读私塾学习古文后才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读书。子女读书期间,严复还时常嘱咐他们,需用功“料理旧学”。严复临终时,给其子女的遗训第一句就提到“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他这是要子女记得自己是中国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本,在批判中坚守、弘扬。

(19)、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20)、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4、有关读书有益的事例

(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青少年学习要像顾炎武一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身手。

(3)、四是传授知识,提倡精讲。总之,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第一次在太湖县凸显了使学生在品、学、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注重手脑并用的新学精神。

(4)、病人走后,老先生却越想越疑惑:我的这个徒弟怎么会开出这个方子来治这种疑难病症呢?我没教过他呀!除了我之外,这世上能开得出这个方子的人还有......莫非他就是华佗!。

(5)、                          九(1)班柯竹雅

(6)、朱克诚在熙湖单级师范学堂担任校长虽只有一年,但为发展太湖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小学师资、兴办新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了个好头。

(7)、她的妈妈,我见过一两次,谈不上了解。我等着阿静的下文。

(8)、实行新学制,目的是想实现“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借材异域”、“兴学育才”的变革理想,而要落实“癸卯学制”这种新的学制,首先要具备有变革思想、有新的知识、又通晓学务的人去实施。1911年(清宣统3年)农历辛亥年,朱克诚毅然剪掉辫子,创办太湖县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出任校长,成为皖西南创办师范学堂、实行新式教育理想的开拓者、实践者。

(9)、李密。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10)、幼时,因父母都是高中教师,事务繁忙,而为了抑制我内心的孤独与不满,他们便购置许多书来,以此抚慰我的心灵,滋养我的身心。那时最爱看故事,奇妙有趣的情节与色彩缤纷的插画将我带进了一个个绮丽的场景中,文字赋予我魔法,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上演着北欧的奇幻童话。也就在这时,与书便结下了不可言说的缘,阅读的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11)、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人的美好心灵。《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让我从名人身上学会了爱国,报国,勤奋,苦学……伴随着庄严的国歌曲调,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革命名人的光荣和伟大,让我感受到了爱国的自豪。

(12)、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3)、天津市人,祖籍山西大同,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曾为下乡知青、工人、电台编辑记者。有多篇广播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爱好文学、音乐、朗诵,薇电台“风尚故事”主播。

(14)、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15)、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16)、■(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7期《马占山的侠骨柔情》作者/侯燕琦朗诵/浩然

(17)、小小的风波平静了。原来,孩子可以懂得很多道理,而他所在意的,就是尊重的态度。很多时候,在阅读中,双方的思想在无形中延伸,就自然地达成了与孩子的默契,与自我的和解。

(18)、    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新时期的人才既要博古,又需通今,所以用功读书需要趁早,这样才能扬帆远航,更快速地驰向成功的远方。

(19)、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20)、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5、读书有益的名言和事例

(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3)、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很多的天细致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4)、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5)、朱克诚在申述办单级师范的必要性时说:“要达教育普及的目的,应从广设学校开始。但因经费困难,多级编制的小学不容易办起来。要达到教育普及目的又能节省经费,就只有办单级编制的小学。教育普及,学校林立,学生就学,须在学校附近一定范围内。若多级编制,则学生少而需要的教师多。这样会师资不足。所以实行单级编制很必要。教室不足,或经济困难,或场地狭小,不能开辟多个教室,非行单级编制不可。”

(6)、童第周是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7)、合上这本书,古今中外名人勤奋的样子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烁,如“远行千里为借书的刘恕”、“隐居深山为读书的郑樵”、“牛角挂书的李密”、“夏夜囊萤而读的车胤”和“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的鲁迅爷爷,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由此我感悟出了:天才源自勤奋! 

(8)、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9)、临出门时,他故意将伞落在老师家堂屋,等老师送他到门口,他才假装想起。

(10)、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取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曾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年夜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何考场上的辛苦和辛酸!

(11)、小兄弟姐妹们,你们听了这些名人读书趣事后,有什么想法呢?俗话说:“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只有从小勤奋领悟,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一场唇枪舌剑的、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会结束了。但是,有些同学还是意犹未尽。总结正反方观点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这样才能从书中学到正确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也懂得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用好了就可以使人们获得帮助,否则就会产生破坏。

(13)、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4)、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5)、这本书让我知道做人还要有坚强的决心和意志这个道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先驱之一是一位满腔热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民族英雄。正是他的禁烟抗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拉开了中国百年近代史的序幕,点燃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所以只有具备坚强的决心和意志才能做大事。

(16)、在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造原子弹的可能没有卖茶叶蛋的财富,但是卖茶叶蛋的永远也不会有造原子弹的人生高度。因此,如果你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渴望更崇高一些,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不读书的人,纵有财富无数,内心也是荒芜、空白的。

(17)、■ 薇电台特辑:梦薇《繁花—写在美文美声500期》朗诵林平

(18)、探究中华文化之精髓,探讨儒家的礼教与信仰,深入剖析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品格。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信仰,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9)、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原来过得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当过店铺的伙计、看门人、面包工人等等。后来他自己发愤图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20)、在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严复立志以实际行动报国救民。彼时,目睹列强百般欺凌中国的严复认为,没有强大的海军是中国受欺负的重要原因。他毅然放弃科举,投笔从戎,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并被送往英国学习海军。在英期间,他广泛涉猎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将近代中国进一步推向深渊。正是这样的强烈刺激使严复认识到,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开启民智。为此,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等名著,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一时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最时髦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开明士大夫、维新派和革命派。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救国,完成了从一个海军教育家到一个启蒙政治思想家的转变。梁启超曾称赞严复为“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1)、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2)、1946年7月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编审职称,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天津文学》杂志社长、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出版过长篇纪实文学《大寨》、《走向海外承包商》、《青春无悔》,长篇小说《无眠时代》、《影佛》(合著)等著作。

(3)、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4)、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5)、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何为阅读?就如初晨时,使漫天雾霭破裂开的那缕霞光。又是久旱时,为干涸大地送去甘甜雨露的那朵乌云。更是长夜中,为迷途之人照亮前路的灯塔。

(7)、这就是我想对开头记者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如果答案还过于幼稚,没关系,我会用一生的阅读来作答。

(8)、多看些书是好的,但有人说万一看了不健康的书呢?我认为,这不必担心。只要你阅读了大量的好书籍,懂得分别是与非,再与你碰到不健康的书籍时,你也会抵抗,不接受那些书籍,将它们拒之门外。

(9)、“尽黜才华见真性”,才华横溢、提倡向西方学习的严复,怀揣着的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10)、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驿站,让我们疲倦的身心得到休息;一本好书,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漫漫征程中,启迪智慧的可靠伙伴,就是书籍;勇敢前行的底气,来自阅读。

(11)、最近,我迷上《中外名人成长故事》这本书,我只要一有空闲就要津津有味地读上一读。 

(12)、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13)、马克思生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我制作的。

(14)、我们是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让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必须多读书。而且,现在是个知识经济社会。没有知识,社会就不能发展,国家就不能富强。

(15)、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6)、打开这本书,走近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在他们之中,我找到了名人的秘诀。

(17)、等双方主辩总结完了自己的要点,我们都焦急地等待着老师的评判结果,我激动的等着老师那一句:“正方胜”的声音,可是,老师却说正反方都赢了。

(18)、玛妮雅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19)、孙康映雪读书:一天夜里,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20)、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1)、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读书使他完成了从一介武夫到杰出帅才的华丽蜕变;马克思翻阅上千卷图书,撰写了《资本论》这样的鸿篇巨制;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采得百花之蜜,成为一代文豪……每一个留下读书佳话的人物,总是被津津乐道,让后人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