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精辟72条

时间:2024-06-24 21:06:20 感悟

苏格拉底无知之知原文

1、苏格拉底名言经典十句话

(1)、如果一个男人娶了个贤妻,他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如果取了个悍妇,他会成为哲学家。

(2)、自愿的人在忍受苦楚的时候,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如打猎的人能欢欣愉快地忍受劳累,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

(3)、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Onlyknowknowknow,themoretheless。

(4)、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5)、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6)、    到此为止,我们和那些推崇“无知”的人看上去并无分歧。但笔者想提出两个问题:第究竟关于什么东西,政客、诗人和工匠是无知的?第苏格拉底依据什么断定他们是无知的?很显然,当一个人宣称别人对于某件事是“无知”的时候,如果这是一个符合事实的判断,那么前者必定已经掌握了后者不具有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里的关键主要不在于苏格拉底比那些人“谦虚”,更重要的是,他确实具有他们所不具有的知识,惟其如此,他才能揭示出对方的“无知”。反之,假若苏格拉底本身就是一个对于相关对象一无所知的人,即使他可以谦虚地承认自己“无知”,但他有什么权利宣称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也是“无知的”呢?或者说,如果我们承认苏格拉底对于那些人的批判是切中要害的,那么我们必须也承认,苏格拉底并不是真的“无知”,毋宁说,就他们进行过谈论的那些对象而言,苏格拉底实际上一定是具有知识的——至于他的这些知识是否配得上“智慧”的荣誉,这是另外一个议题。无论如何,我们切不可忘记神谕授予苏格拉底的“最智慧的人”这一头衔的正面意义,因为如若不然,神谕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宣布苏格拉底是“最谦虚的人”呢?

(7)、苏格拉底的学生个个智慧超群,甚至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如柏拉图。然而,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心存遗憾。

(8)、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9)、苏格拉底年轻时有一头非常漂亮的头发。后来,由于他潜心研究哲学,用脑过度,年纪大后,脑门和后脑勺上的头发都掉光了。

(10)、苏格拉底逝世四百年后,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声称自己是道成肉身的真神,是化身为被造物的造物主,是圣父的独生子,是永恒的“道”(逻各斯,即心智和理性)。宣称自己就是真理(约14:6)的这个人向世人许诺,凡寻找的,就寻见(太7:8;路11:10)。他显然不是在谈论世俗的功名利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占据了那些不知道他就是弥赛亚和救主的人的内心,因为他并未使他们摆脱这些敌人或罗马人。当他说寻找的就寻见时,他是在谈论真理。因为他许诺,“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他也是在谈论自己,因为他还说,“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6)。如果耶稣是真理,如果苏格拉底全心全意地寻找真理(当然,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如果真理绝不撒谎,如果真理曾经许诺,凡寻找他的就寻见,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希望,苏格拉底能够寻见耶稣。我们不敢保证,苏格拉底寻见了耶稣,但是我们确信,有关基督的真理都是确凿的。

(11)、可是苏格拉底并未在现世、在今生寻见基督。我们也未听到苏格拉底与耶稣在来世的对话。我们能设想这样的对话吗?如果不能,那么我们能否假想他们曾在地上彼此交谈呢?

(12)、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13)、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14)、所以,哲学家们终其一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带着我们保护灵魂,追求更加完满的自我。

(15)、本期内容预告:苏格拉底的奇特生活、迷人思想、传奇死亡、深远意义。

(16)、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7)、如果我们把这些人略作整理就会发现,在100年左右的时间里,小小的雅典挤满了戏剧诗人、自然哲人、智术师、哲学家、历史学家,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家、医生、健身教练、吟游诗人、骗子、宗教信徒、神秘主义者等等。于是,雅典就不免成为一个鱼龙混杂、学派纷争之地。人们追捧各类时髦的理论,跟随各种各样的人学习,又自己雄心勃勃地著书立说,大肆宣讲;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每个人都有学不完的东西、说不完的话。对当时的雅典人而言,他们所处的就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18)、一个有着一头漂亮金发的年轻人揶揄地问他:“尊敬的大哲学家,是否头发越少,就意味着学问越多呢?”

(19)、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20)、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底

2、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

(1)、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2)、Whenyouwantknowledgelikeyouwantairunderwaterthenyouwillgetit.当你需要知识就像你在水底需要空气时,你准能得到它。

(3)、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4)、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Iveonlyknowonething,whyIwassoignorant。

(5)、他发现政治家们只是显得有智慧,其实不然;他发现诗人们凭灵感作诗,却自称智慧;他发现工匠精通手艺,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最后,他还发现智术师们传授的仅仅是智识和智巧,却自称“sophist”(智者)。智术师们传授辩论术和修辞术,以此收取报酬,却并不教人何为美、善和正义;而学到这些技艺的人则投身政治、说服民众,为自己谋利,或四处招摇、与人争论,并以此为荣。他发现这些人全都自认为有智慧,他们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6)、有一天,苏格拉底躺在病榻上对年轻的助手说:我年岁已大,精力大不如前,在尚能行动之前,我打算收最后一个弟子,由他来传承我的思想。

(7)、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会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

(8)、    回到正题。在笔者看来,“明智”的发现为我们切实地理解把握苏格拉底“无知”的真正意义提供了一条关键的线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申辩》转向柏拉图的另外一些对话录,转向其中关于“明智”的讨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阿尔基比亚德》中,在把“灵魂”界定为每一个人真正的“自己”之后,苏格拉底提出了对于这个“自己”的认识亦即“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首先指出,医生、运动员、农夫、工匠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不能凭借他们各种掌握的技艺来认识自己——注意这里和《申辩》中对于工匠的批评的联系——,然后给“明智”提出了一个定义;“明智就是认识自己(sophrosyneestitoheautongignoskein)。”(Alki.I131b)这个定义并非随意提出,因为苏格拉底在随后的地方再次强调:“我们都承认,认识自己就是明智。”(Alki.I133c)如果我们把这个定义和德尔菲神庙的另一个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gnotiseauton)”联系起来,再和那个宣称苏格拉底为“最智慧的人”的神谕联系起来,很容易就会看出,这其实是宣称苏格拉底是“最明智的人”。这就说明,“知道自己无知”必定应当从“明智”出发来理解。

(9)、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10)、苏格拉底名言,自愿的人在忍受苦楚的时候,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如打猎的人能欢欣愉快地忍受劳累,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

(11)、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2)、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13)、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4)、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15)、“゙嗨,哥几个,早上好!你们知道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么?”

(16)、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7)、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18)、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9)、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20)、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3、苏格拉底承认无知乃是智慧之源

(1)、但是苏格拉底能通过思想而信奉基督教吗?人的理性有那样大的力量吗?当然没有。基督教不是哲学辩论的结果,而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完全出人意料的神迹的结果。这个神迹的回声无论多么微弱、多么模糊不清,一定能成为这个寻神者的线索,帮助他找到真正的神。

(2)、阳光已经很刺眼了,苏格拉底低头环顾四周时,才发现,柏拉图、色诺芬、阿尔巴西亚德、美诺等都在他身边。

(3)、一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寓言《宗教大法官》。在这个寓言里,基督一言未发,只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一个吻,正如犹大在客西马尼园给他的吻)。

(4)、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Apersoncanhaveachievement,onlylookattwoconditionswhetherhehaveself-esteemandself-confidence。

(5)、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6)、广场上零星的几个老头老远看到笨拙而矮小的苏格拉底朝他们走来,就赶紧散开。“和他要是聊上半天,我们反倒不知道什么健康了,反正俺们就是喜欢每天这么出来晃荡晃荡,别人说这样对健康有好处就行,吃绿豆能把吃进去的病吃出来就是好法子。谁要他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7)、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8)、柏拉图说,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棵看上去不错,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差,我就砍了,

(9)、句平常话,其中却蕴涵着一个巨大而又深厚的人生哲理字眼自信。自信是苏格拉底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苏格拉底对弟子的劝导,也是大哲学家对后世所有年轻人的忠告。

(10)、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说白了就是“我是无知的”。苏格拉底这么伟大的先哲为何会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其实是非常虚心,因为人类的知识没有边界,无法探寻到人类知识的边界。对于知识来说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都是无知的,这显出苏格拉底学无止境的态度。

(11)、美诺:“而不是对人的本性普遍地真的吗?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所以推论下来智慧就是使人有益的东西――而美德,我们说,也是有益的?”

(12)、本书写作灵感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索伦·克尔凯郭尔所著《哲学片段》的第一章,克尔凯郭尔在那里比较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导师——耶稣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另一个是新约圣经《使徒行传》17章,这两个导师的弟子们在那里首次交锋。

(13)、启示: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4)、  意思是说,明白自己不知道、有局限、有不足需要完善,这是最有智慧的。

(15)、序言第1章从毒堇到有道第2章渐行渐远第3章耶稣是基要主义者吗?第4章令人愉快的忏悔第5章神迹不科学吗?第6章如何相对地信仰宗教第7章独一无二的耶稣第8章上帝为什么偏爱犹太人第9章看!是活的!后记:摘自《波士顿团团报》

(16)、  老子被褐怀玉,抱朴归西,隐退江湖,却大发感慨,“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又有几人知?

(17)、苏格拉底是在跟那些幼稚、或浮躁、虚夸、小有所得而沾沾自喜、动辄教训别人、甚至自以为“真理在手”、“无所不知”、“一贯正确”、“我乃大师级”、文过饰非的人们对话、辩论时,说出这样一句带有反讽、自嘲、幽默意味的格言。 你自夸你知之甚多或真理在手、无所不知吗?那么我告诉你:“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并且通过对话和辩论启发:必须敢于怀疑自己的认识、必须不断否定谬误而追求真知;知识无穷尽、真理无穷尽;现有知识里面可能包含错误,比起知识的无边海洋,我目前这点可怜的学问实在算不了什么。

(18)、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9)、  老子认为,很多人无知,是认识上出了偏差,所以没办法了解有高超智慧的得道者。

(20)、  反过来,明明不知道,却说自己知道,不懂装懂是思想上的大病。

4、苏格拉底名言 无知

(1)、你自己就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2)、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

(3)、如果我们抛开其中的神学迷信意味,不难发现这一命题对人类的启示。与自负与傲慢相比,谨慎的谦卑也许更具有智慧,它至少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难以企及的奥秘和难以理解的神奇,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的神。

(4)、这样提问题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妻子是个泼妇。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自己没有写什么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5)、近二十年的哲学学习和人生反思,渐渐发现,苏格拉底及其哲学足以展示真正哲人及哲思的真实处境,也略微懂得了为什么乔布斯要说他愿意用他所有的科技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所以我愿意在知无知和大家一同回忆苏格拉底,感受其思想魅力。

(6)、苏格拉底先后同城邦中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以及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们进行谈话,这些人都自认自己具有智慧,并以此为荣。然而,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其实这些人并不拥有智慧,他们至多是在某一方面拥有高超的技巧与相对丰富的知识。例如,政治家擅长论辩,工匠擅长工艺,而诗人的作品则依赖于他们的天性和灵感。但是对于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这类与智慧相关的问题,他们和苏格拉底一样无知。

(7)、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8)、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Weneedmoreisless,themoreweapproximategod。

(9)、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最有用的知识”,即“与善和恶相关的知识”或“对于善和恶的认识”,并把它与那种单纯的、无用的“对于知识和无知的知识”区分开来。他在这里并没有进一步阐释“对于善和恶的认识”具体是怎样一种知识,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善和恶”代表着一般意义上的对立(即是说我们也可以把它切换为“健康和疾病”、“对和错”、“美和丑”、“悲剧和喜剧”等等),因此这是一种具有实质对象的、并且同时把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包揽在一起的知识,即一种整全性的辩证知识,(关于柏拉图辩证法的本质规定和具体特征详见先刚,2013年)而这才是真正的“明智”。⑥虽然这部对话录在结尾处看起来也陷入了“疑难”,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上述分析,就能领会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实际上已经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即我们应当在“明智”的指引下追求一种实质性的、整全性的知识。这样我们也会发现,苏格拉底在这部对话录的开始就给予我们足够的暗示。因为夏米德受困于“头疼”的病症,而苏格拉底告诉他,真正的好医生(指著名的希波克拉底)一定是采取一种整全性治疗方法,即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毋宁说,如果一个人眼睛生病,医生必须看他的头,如果一个人的头有病,那么必须看他的整个身体,因为治疗是指向全身的,一旦治疗了整体,自然就治疗了部分。在这里,苏格拉底更托借色雷斯国王查莫希斯(Zamolxis)之口发挥出这样的观点:“要治疗眼睛,不能不管头;要治疗头,不能不管整个身体;要治疗身体,不能不管灵魂。”(Charm.156b-e)灵魂所患的最大疾病,就是“无知”,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辩证交谈让灵魂里产生出“明智”。而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苏格拉底心目中真正的“明智”不是简单地“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是要掌握一种整全性的知识。

(10)、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Inthisworld,inadditiontosunlight,air,waterandsmilingface,whatweneed!

(11)、即便重写此书,我也无需更多解释。因为异端邪说几乎与真理一样绵延不绝。揭露了诡辩家(theSophists)的狂妄自负的那个苏格拉底,一定能戳穿同样狂妄自负的“耶稣研修班”或“圣经密码”。

(12)、    我们看到,这两种意见在对待柏拉图的态度上正好相反。然而,它们在另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即苏格拉底(乃至柏拉图)的“无知”的确是最高智慧的表现,是所有后世哲学家的榜样。但在我们看来,他们对于“无知”的推崇仍然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即对于真理“不具有知识”,而在这种情况下,“知道自己无知”只不过是一种谦虚心态的表现而已,在内容上并不比“无知”包含更多的东西。我们承认,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对哲学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涉及客观事实和真理时,过分强调“无知”毋宁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毕竟我们都知道,总是把“知道自己无知”挂在嘴边的人,和哲学中的“不可知论者”,和那些反对知识而推崇信仰的宗教信徒,几乎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