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和含义精辟94条

时间:2024-06-22 21:07:13 感悟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

1、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原文解释

(1)、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4)、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6)、(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7)、(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9)、(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0)、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1)、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2)、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3)、(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4)、(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6)、(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7)、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8)、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9)、(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和含义

(1)、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4)、(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5)、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

(6)、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8)、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9)、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10)、(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11)、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2)、(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3)、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5)、(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6)、(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7)、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8)、(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0)、(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3、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出处大全

(1)、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3)、(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6)、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8)、(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9)、(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0)、(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11)、(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2)、(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3)、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6)、(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7)、(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9)、(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20)、(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

(1)、(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2)、(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5)、(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6)、(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论语·学而》(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9)、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10)、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11)、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12)、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3)、(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4)、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5)、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

(16)、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7)、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8)、(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19)、(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0)、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出自论语的成语出处及翻译

(1)、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2)、(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3)、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原意是这样的事儿他都忍心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呢。现指绝不能容忍。

(5)、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6)、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7)、出处:《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8)、(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9)、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10)、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1)、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4)、(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