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精辟122条

时间:2024-06-22 14:03:37 感悟

曾国藩家风家训

1、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1)、曾国藩曾以《易经》举例说明家教要严的好处,他说:“故《易》曰“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2)、古往今来,那些名垂青史的伟人,不一定出生在富贵家庭,但家庭教育一定给到了他们很多正面的影响。

(3)、他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一代封疆大吏;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等人一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史学界和公众对他的评价是多样化的,有关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他治家与教子的理念却一直被大家所赞赏和学习。

(4)、0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5)、曾国藩的三儿子曾纪鸿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他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数学家。后世子孙中,也有多人以数学为业。

(6)、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求福;古人因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8)、在同治元年的家书中,曾国藩多次表达了对于自家鼎盛、盈满之际的忧虑,“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这固然是因为他深知“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自然之道,也是因为他从祖父那里继承了“做不尽”和“善退财”的庭训。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合适的,所以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以时时自警。

(9)、到曾国藩的晚年,为了勉励两个儿子及诸侄辈,在《诫子书》中写下了日课四条,作为遗嘱,那就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简单概括就是八个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0)、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1)、余服官(2)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3)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4)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12)、真正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会把眼光放得长远,教给他独立的能力,锻炼他受挫折的能力,让他自己学会去处理事情、面对困难,逼迫他学会谋生的技能……

(13)、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无法成长成参天大树,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飞翔。

(14)、曾国藩所说的“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这种现象,在大户人家,尤其是富贵人家,确实特别多,这些人家的子弟可以说吃穿不愁,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自然就为所欲为了,这样的话,带来的流弊不可胜数,一个家族就被这些人给败掉了。

(15)、“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敬惕,以补昔岁之衍,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16)、曾氏家族是典型的耕读传家。在曾氏家族历史中。五六百年都是寂寂无闻,虽有读书人,却无人考取过功名,连秀才都没有。但是,这个家族能够长期延续,自然有一种家族传统在维系,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有一副对联就是答案——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17)、尔之天分,长于看书,短于作文。……目下宜从短处下工夫,专肆力于《文选》,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

(18)、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19)、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20)、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2、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

(1)、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2)、《曾国藩家训》的核心内容则是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涉及修身、治学、持家。《曾国藩家训》一书,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在家书和家训中,曾国藩数次提及祖父和耕读世家的祖训,他对祖父的言行推崇备至,谆谆告诫弟弟们治家应“一切以星冈公为法”。这位农民伯伯的确是一位治家高手,对于曾国藩是偶像一般的存在,他朴实的言语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7)、纪泽儿身体不健,宜常常行动,或坐车至圆明园一二次亦可。

(8)、这样的情况很多,养出一身懒病的孩子,必定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9)、只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必然一生受益。

(10)、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1)、作为晚清著名的大学士和朝廷敕封的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府邸大门却是非常狭小和简朴,仅容两人并排通过,透着浓浓的谦逊和低调的内敛。

(12)、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哦诗作字,以陶写性情,则一生受用不尽。

(13)、第15集:逆来顺受之法第16集: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

(14)、第01集:谁来拯救笨小孩第02集:无一日不读书

(15)、有教养的家庭,父母会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宽容大度的心,这种品质,又会反过来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一生。

(16)、曾国藩的曾孙曾绍杰是著名的篆刻书法家,曾孙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专家,玄孙曾宪杰是著名画家……除此之外,曾家子孙在书法上都颇有造诣,如曾国荃、曾纪泽、曾纪鸿等人更被后世以书法家视之。

(17)、家规家训,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能指引他们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并深远的影响着他们往后的人生。

(18)、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9)、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d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朴,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

(2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3、曾国藩家风家训6条

(1)、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2)、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3)、I S B N:978-7-5538-0779-9

(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5)、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的,孩子的行为,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倘若父母都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爱贪小便宜,说话带刺,那么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6)、“清廉”方面,曾国藩一生清廉,临死时没有给家里留下太多的遗产。他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共计分成七分,每个人可能分得一千多两银子,所有的家产就是这么多。

(7)、曾国藩在家书中关心孩子们的行住坐卧、洒扫应对等生活细节,而不只是死读书。他认为这些才是“通往幸福的教育”,是必要条件。

(8)、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9)、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0)、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1)、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12)、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13)、等孩子长大,他才会明白,曾经为读书吃的苦,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14)、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5)、“孝友”包括两层意思:“孝”是对长辈,“友”是对兄弟姐妹等同辈。关于“孝”,曾国藩就说“事亲以得欢心为本”。而对于同辈之人,古人讲兄弟之间最好的道是友道,即兄弟之间要像朋友一样相处。

(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18)、“严教”是曾国藩一直倡导的。他认为“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这属于中道的思想,既不放纵,也不太严。可见,父亲在家里一定要有尊严,父亲没有尊严,父子之间毫无规矩,嘻嘻哈哈,到关键时候管不了子女,就说明你没有威严,你说的话,子女不相信,他们没有把你当成家长一样尊重。

4、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有感

(1)、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2)、晚清历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胜利的外交活动就是曾国藩的二儿子完成的。他先后出任驻英、法大臣和驻俄大使,他从敌人手中成功收回伊犁地区,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他就是曾纪泽。

(3)、曾国藩一生手不试卷,从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4)、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5)、曾国藩曾以《易经》举例说明家教要严的好处,他说:“故《易》曰“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7)、曾国藩认为,古代君子重视修身齐家,自己修养好,家庭也治理得好,必定自身心安、身强,然后家道振兴;与人相处能使他人愉悦、神灵钦慕,然后有众人前来聚集的景象。“日课四条”作为两个儿子及诸侄辈教育的一部分,据说当时还不是曾国藩自己定的,子女也参与了,共同制订家规,将来怎么可能不遵守呢?这一举动实际上是让儿女有更多的责任感。

(8)、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9)、著名作家、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唐浩明力荐。

(10)、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11)、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12)、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更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13)、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14)、真正有教养的家庭,传承这5句家训,子女会有大出息

(15)、  曾国藩的一生,不是在险恶的官场中搏斗,就是同太平军和捻军厮杀,他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谙熟人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功成名就,全在于其用心之深,殚精竭虑。其一生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能屈能伸,可方可圆,进退自如。

(16)、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1)此君子也。

(17)、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8)、曾国藩在读书上的示范,可以说是个楷模。曾国藩以身作则,常常带领家人读书,晚上利用闲暇陪着孩子们读书。像《孟子正义》这部书孩子们早已经读过,但曾国藩还要一遍一遍地教两个儿子,他认为书读百遍才能读出味道,每读一遍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

(19)、从上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离不开“勤教”。勤字不仅对子女的教育有用,也跟一个家族、朝代兴衰有关。他曾与赵烈文讨论说,清朝国祚之所以持久,其中有一条就是勤政。这一点跟明朝截然相反。

(20)、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家族能长久下去的真理所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信天命,“天”就是天帝,中国人畏天;一是信祖宗,我们在遇到重大难题时,常会给祖宗上炷香祷告一番,希望祖宗保佑后代平平安安之类。要知道,老天离我们远,只能敬畏;祖宗才是我们生活中存在过的,离我们很近。

5、曾国藩家风家训小故事

(1)、本书的选编,以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以岳麓书社2015年版“最全本”《曾国藩家书》为校本,并参考民国年间上海世界书局版的《分类广注曾国藩家训》、黄澧华与向志柱注释的岳麓书社1999年版《曾国藩家训》等相关著作。作者结合社会热点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分类译注,阐释家训思想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

(2)、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3)、为什么要写这四条呢?因为此时的曾国藩已是百病缠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将自己多年的人生思考和追求凝聚为四句话、八个字,作为最后的家训传给二子,希望他们牢记于心,传之于后。这是曾国藩一生用以戒惕的修己之道,是他被誉为“千古完人”的魅力所在,更是他一生学问、事业成功的基础。他在《诫子书》结尾说道:

(4)、曾氏家族是典型的耕读传家。在曾氏家族历史中。五六百年都是寂寂无闻,虽有读书人,却无人考取过功名,连秀才都没有。但是,这个家族能够长期延续,自然有一种家族传统在维系,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有一副对联就是答案——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5)、分类导读,提炼标题,精注精译,轻松阅读,全方位揭示一个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

(6)、勤能补拙,省能补贫。勤俭之人,定会有所出息。

(7)、明朝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明宣宗朱瞻基算得上勤政外,剩下的皇帝则大多不堪一言。像明神宗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有勤勉明君之风范,还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是执政后期长达三十八年,荒于政事,日夜纵饮作乐,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

(8)、第09集:居官以坚忍为要义第10集:用人必先知人

(9)、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10)、他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世代做官,事实上也不能、也根本做不到世代做官。他给妻子欧阳夫人写信时也说,我们家里不要做代代做官之想。当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这个偶然的东西当成一种必然,当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来,官职越高,风险越大。基于此,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官,做高官。

(11)、曾国藩对工作、对家人,真正做到了“义无反顾”,他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堪称“中华千古第一完人”。而曾国藩或许不会想到,他留下的家训,也影响着一百多年后的后世之人。

(12)、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13)、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14)、在古代那些辉煌了几个世纪的家族中,这五条家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读懂并且践行的家庭,子女将来会有大出息。

(15)、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16)、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17)、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8)、《曾国藩家训》一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120余年来,人们从本阶级的政治需求出发,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论旨不结论各异。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本书适合史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19)、以上就是曾国藩在六个方面所做的示范,以“身教”影响子弟。

(20)、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1)、“有孚”,说明家人要有爱,但是过度的爱难免变成溺爱,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长的要有威严,威严要立足于平日的庄重和敬畏,不能父亲不像父亲,不随便说笑,恩威并施,这样子女才会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

(2)、说起早起,曾氏家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是一个“浪子”,爱好声色犬马,性情懒惰,“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太阳晒屁股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3)、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至要至要! 

(4)、为人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会读书、勤劳、节俭,孩子将来才能真正在社会立足。

(5)、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错误而否定他的闪光点,不要因为一点怨言而忘记别人曾赋予的恩惠。所以看人要从整体出发,不要因为局部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更不要以貌取人。《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即是爱一人但是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但是了解他的优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抱有一颗公正客观的态度。

(6)、(3) 寒素:清寒,朴素。指门第寒微、平常的人家。

(7)、“书蔬鱼猪扫”就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扫地,为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床,“考”是重视祭祀祖先,“宝”是亲邻睦友。

(8)、专注是一种能力,那些懂得沉默是金、低头做事的人,不人云亦云,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才能事半功倍、厚积薄发、不断超越。

(9)、关于读书之法,一是他告诉孩子读书需要深入涵泳。

(10)、曾纪鸿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是年方才八岁。曾国藩十分注意子女的教育,虽在外领兵打仗,但也在百忙之中抽空给年幼的次子写信,其慈父之心拳拳可知。

(11)、每夜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也。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12)、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13)、0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14)、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5)、首先,《朱子家训》在形式上采用了全韵文的方式,符合了汉语文化的传播特点。

(16)、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追求。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儿子曾纪泽等都秉承他的教导而成为出将相的显赫人物。他的家训仍然被当作家教经典;他教育子弟的很多理念和具体方法,仍被广泛借鉴。曾国藩的家教之道,值得每个望子成龙的现代家长和追求卓越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17)、尘世纷纷扰扰,诱惑太多,想要做到心无旁骛,不容易。但是倘若一个人不懂得抛下杂念,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很难把事情做到极致。

(18)、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19)、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20)、现在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懒惰至极,甚至有的人结婚之后,还往家带脏衣服,让父母帮他洗。这样的孩子,只能成为啃老族。

(1)、事实证明,曾国藩对于家族子弟的教导是正确的,后世子弟无一人是“逆子”,世代皆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证明。

(2)、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