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什么流派的诗人精辟127条

时间:2024-06-21 17:07:34 感悟

林徽因的诗派

1、林徽因的诗派有哪些

(1)、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2)、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夫妇还共同受邀,参与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3)、原本,受过新潮教育的梁思成是不愿意接受这种“相亲”的,但当他第一眼见到林徽因的时候,便开始庆幸自己听了父亲的话。

(4)、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大女儿,她从小聪慧过人,林长民视她为掌上明珠。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5)、“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在送别你们的时候,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6)、《爱与友谊》,阿兰·布鲁姆最后的著作即以此为名。在这部当代政治哲人的天鹅之歌里,他带领那些愿意探究最美好事物的读者,迅速掠过被金赛性学报告和弗洛伊德理论搞得了无生气、丧失爱欲能力的当代美国心智,从卢梭和浪漫派小说家出发,至莎士比亚再至蒙田,最后来到柏拉图的《会饮》面前,完成一次爱和友谊的艰难攀登。但即便如此,他最终面对的,依旧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7)、别急,我们今天要提到一个从未在她的绯闻中出现的名字。

(8)、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赴英讲学,在伦敦学院的漫天落叶之下,她结识了多情才子徐志摩。

(9)、必须认清艺术家在人世苦难和肉身痛苦面前的无能为力。在给费慰梅的信中,林徽因说,“在读过托尔斯泰关于1805—1812年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人类活动的浩繁记录之后,我必须承认,在李庄或重庆,在昆明或北平或上海,从1922年到1943年期间的人类活动同《战争与和平》中所描写的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陌生的俄罗斯的事情是何等惊人地相似。因此为什么不干脆容忍这一切算了——我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和人……我们尝够了生活而且也受过它的冷酷艰辛的考验。我们已经丧失了我们的大部分健康但意志一点也没有衰退。我们现在确实知道享受生活和受苦是一回事”。艺术家不是嗜痂者,而是有能力去爱的人,唯有如此,他才得以在一次次重复且不可避免的苦难与痛苦面前创造出独独属于他自己的“形式的生命”(福西永语)。

(10)、问题五:有人说,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需要技巧,也有人说,诗是技巧完成后的巧夺天工。那到底需要技巧吗,完成一首诗的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11)、那天的林徽因,梳着两条小辫子,一双眼睛明亮而灵动,五官精致,气质出尘,活脱脱像诗中走出来的女子。

(12)、   自由的天性,时代的精神。诗人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有一种和谐的感应,康桥是作者心灵的憩园,与“西天的云彩”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愿做“一条水草”。

(13)、林徽因偏向于才情与知性写作。她的《人间四月天》其实是描写同徐志摩的爱恋。她的诗艺术性不高,通俗易懂,本身很简单,你几乎从她那里获取不了什么诗学营养。她嫁给梁思成是把爱和生存剥离了。她一生的挚爱是徐志摩,徐志摩一生的挚爱也是林徽因。陆小曼只不过是林徽因的衬托和影子,徐志摩的内心深处更爱林徽因。徐志摩最后为了赶去听林徽因的演讲,坠机而亡。爱,死亡可以为证。

(14)、他爱女儿,却不是一味宠溺,将她当做笼中的金丝雀。

(15)、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16)、《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3月《新月》杂志。

(17)、Whosesmileisit?Itbuiltthishundredstorytower

(18)、七月派: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19)、“我们的态度”一文,是志摩的手笔,好像是包括了我们的共同信仰,但是也很笼统,只举出了“健康与尊严”二义。(梁实秋《忆新月》)

(20)、注:仙鹤徐志摩笔名。林徽因参与了国徽和纪念碑的设计。

2、林徽因是什么流派的诗人

(1)、而那些真真假假的流言与诋毁,就让它们随风去吧。

(2)、    对三新诗派的宗旨目的风格和追求深信不疑,愿意宣传三新诗派的精神和作品,遵守三新诗派的游戏规则。愿为三新诗派发扬光大奉献。‍

(3)、这样的描绘当然深得浪漫派的神韵。那些夸张而幻想的譬喻,那种起伏的流动感(笑的空气的颤动),那种明朗鲜丽的色块组合,无疑是理想主义的产物。女诗人是擅长于以层层叠叠的描绘衬托出一个密集而神幻的世界的。

(4)、象征派: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5)、诗:《林徽因诗集》(1985年)、《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

(6)、女性诗歌与女性主义诗歌不同。舒婷的《神女峰》《致橡树》象征女性人格的独立意识。翟永明的黑夜意识是反抗男权社会的,主张女性应有的话语权。翟永明在身体写作和情感成分之间把控得好。爱情、死亡(生命)是恒定不变的主题,我推荐女诗人蓝蓝、扶桑、杜涯的诗。杜涯更是一种对时间和生命河流的追溯。爱情是每一个人都憧憬的情感,大家可以读读古往今来经典的爱情诗。不仅这些国内诗人,还有雪莱、拜伦、普希金等国外诗人。大家在诗歌创作中对情感的梳理和思考,一方面写出了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凝视了自己的需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和提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7)、Bigones,allsparklewithinnocence!

(8)、新中国成立时,林徽因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八宝山革命公墓等的设计工作,满怀激情地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行列。在这之后,林徽因继续为保护古建筑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甚至因保护不了而拒绝进食。

(9)、而关于后世流传的一些,关于林徽因从来不做家务,与金岳霖暗生情愫的流言,都是出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之口。

(10)、这是一首美的诗,但也许并不是林徽音最好的诗。这种由诗的内容决定的容量上的窄小与情绪上的虚幻,作为一种局限性,随着女诗人个人生活中那种如花似梦的青春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得到克服。时代所赠予诗人的,大多是苦痛的历程,而不是什么笑声灿烂的日子。她的诗中也就多了几分灰暗和沉凝,少了一些明朗与艳丽,唯美精神与浪漫情调也被一种忧郁的气质所逐渐代替。在诗人的艺术自觉精神的反省以及同时代其他诗歌流派的影响下,林徽音后来的诗作就比较少有《笑》这样的对表面形式的追求了。         

(11)、1928年3月,他们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将彼此的命运牢牢绑在一起。

(12)、“你不能通过观察较低的人得出较高者的原因和动机,任何这样做的企图都将非常可笑地把真相歪曲。”阿兰·布鲁姆说。古代人通过仰首注视那些较高者来校正自己,当代人则通过把玩自己的脚趾来揣测较高者。是否承认人就其本性而言有高低之分,以及,究竟是以差异还是一般性来衡量人,这构成古今思想之间的巨大分歧。当古希腊哲人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他们心里想的,是理想的人;拿破仑称赞歌德说,“这是一个人”,他也在重申古代关于人的定义,即堪作事物尺度的、完整的人;这也是《论语》中“子路问成人”的意思,“成人”就是成为人。霍布斯以降的现代思想家篡改了人的定义,人性的真相从此取决于其中最低劣、丑陋和一般性的部分。浪漫派可能是最后一波企图恢复人的古老定义的思潮,在现代中国,新月派就是它的嗣子。

(13)、我们要充分的发挥这一双伟大的原则——尊严和健康。尊严,它的声音可以唤回歧路上彷徨的人生。健康,它的力量可以消灭一切侵蚀思想与生活的病菌。我们要把人生看作一个整的。(徐志摩《新月的态度》)

(14)、文字来源:《文艺报》,2013年5月20日

(15)、《莲灯》在意思的层面,可以说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句子,但落实到每一行,仿佛又是在不断地重新开始;与此相应的,是每一行音节的重音都落在开端部分,像一个人一次次企图振作,随后的自然陈述和适当的倒装相错落,共同构成漂亮规整的五音步起伏,如同诗人的目光顺着黑暗河流上灯火的起伏。最后两行,突然打破之前双韵体的韵脚变换,代之以词语的复沓,以此对应于灯火消失在远处的夜里,并转化为梦。

(16)、其他作品:《惟其是脆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丝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窗子以外》、《城楼上》、《红叶里的信念》。

(17)、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1月5日)

(18)、尊严和健康,本质的醇正,人生的整全,这些理念对于当代诗歌读者和写作者,恐怕都已是极陌生的经验。当代诗学已经习惯于将人与诗截然分开,写出好诗的人没必要具有人格的健全,相反,他可能偏偏要身处放荡、残缺乃至受难的境遇,他的思维和言行尽可以显现成分裂,他可能需要营造某种公共态度,但没人会计较他的私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顾新月派的存在,令人吃惊的不是他们说过什么相似的理想主义的宣言,而是他们最终大部分人,都在日后的人生中默默实践了当初的信仰。新月诸子,除了徐志摩、闻一多等几位早逝之外,梁实秋独力译出莎士比亚全集,陈梦家转治青铜器和古文字,沈从文潜心古代服饰研究,他们在艰难乱世中均以各自的方式,维系住了人性的尊严与健康,他们虽纷纷搁下诗笔,却将生命本身塑造成更好的诗,醇正且完整。

(19)、林徽因与梁思成,可以说不是文学伉俪,却是事业上的伙伴。林徽因参与并指导了国徽的设计,并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919年,也就是林徽因随父亲赴英的前一年,18岁的梁思成便到过林徽因家中拜访。

3、林徽因的诗歌流派

(1)、主 播:苏玉蓉、晓舟、凝竹、楚楚、云卷云舒、左儿、银色雪原、王晶、何方、李福生、岁岁平安、正大光明、老耿、雪花飘飘,睦朵、雅萱、莲花心、鄢震、夏雨、开心、廉金英

(2)、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3)、似沁甜的泉水,似悠淡的莲花,在自然空灵中洋溢着孩子般天真的笑,缭绕着生命之美的纯洁与绚烂;诗的意境,人的意境,爱的意境,生命的.意境……瞬间的笑创造无限的美丽。林徽因用女性独有的柔情、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心思,抒写《深笑》这首小诗,彰显现代诗歌的无尽魅力。

(4)、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5)、当林徽因渐渐长大时,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文学天赋与远大抱负。

(6)、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 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 “在我国白话诗的园地里, 走了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

(7)、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

(8)、(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shicishijie)原创发布,作者:胡子雯。文中图片来源于影视剧照、纪录片截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

(9)、Isit?Itmadetensofthousandsofwindbellsring

(10)、同一个人是否可以既充当激情的爱人,又充当真挚的朋友?这个问题甚至让爱与友谊变得更成问题。爱与友谊都要求忠诚与排他,而这一要求很有可能使它们相互冲突。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声称自己是更高的东西。恋爱中的男人或女人或许有一个朋友,但我们很难让一个爱人成为这个朋友的朋友。为什么爱人不可以也是朋友?也许可以,但这比我们平常认为的还要困难。不管怎样,爱与友谊提出了无法轻易分开的共同需求。对于这个问题,不存在教条式的解决办法,只有生活能教导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能力得到爱与友谊的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理解爱与友谊的多层体验是认识自我的关键。

(11)、多么深情的告白,但林徽因却没有因此沦陷,而是用一封分手信,结束了二人的关系:

(12)、(原作刊于1936年2月《大公报·文艺副刊》)

(13)、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那个最爱林徽因的男人到底是谁?

(1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式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这既受到新月诗派的影响, 又对其有所超越, 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

(15)、Graceful,notdisturbingasoul!

(16)、朦胧诗派: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王小妮、芒克、李钢、食指、多多、王家新、黑大春、傅天琳、车前子等。代表作品:北岛《回答》《一切》《宣告》《十年之间》《黄昏,丁家滩》,舒婷《神女峰》《致橡树》《墙》,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感觉》《弧线》《小巷》,梁小斌《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诺日朗》《大雁塔》,江河《纪念碑》,食指《相信未来》,王小妮《印象》,王家新《潮汐》,车前子《我的雕像》,李钢《蓝水兵》等。

(17)、梁思成与徐志摩不同,他不会写诗,不会说肉麻的情话,似乎与林徽因理想中的伴侣相去甚远。

(18)、因为这一生,她爱的人,都懂她;不爱的人,又何须多言?

(19)、这不仅是因为她不愿插足别人的婚姻,更是因为她明白: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感情,是不会幸福的。

(20)、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4、林徽因诗派别

(1)、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幼年与祖父母居住于杭州西子湖畔,由姑母启蒙教习,8岁时移居上海。

(2)、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她的绯闻。

(3)、问题十二:刚刚说的劳动题材,也就是悲情主题,写作时情感容易泛滥,还有其他主题,写作时又容易狭隘,如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4)、林徽因也不例外。终其一生,她是一个完整的人,也即一个有能力得到爱与友谊的人。当然,这种得到,有时也意味着一种惨痛的经验。

(5)、几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他们早已超越了爱情,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6)、他到英国讲学,便将女儿也带去英国读书,让她在自由的空气中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7)、女性是天生的抒情诗人,在抒情的主题里,排到前面的往往是爱情与死亡

(8)、马雁写过一篇关于林徽因的短文《高贵一种,有诗为证》:

(9)、期待各位能够进入我的批评视野,现在90后研究文字中已经有100多人进入了,最后应该有200多人进入。而进入批评视野,是一个诗人成熟的表现之说明有一定的写作高度与完成度了。这部90后专著,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现在,国内批评家并不太关注90后的诗歌表现,我曾经提出90后诗人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群体,值得研究和发掘。但是由于学术的策略,学院派批评家对90后的研究比较慎重,民间批评者比学院派更能自由地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毕竟学院研究有许多要考虑的因素,更要考虑研究风险的问题。

(10)、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11)、她永远都记得,父亲娶了二姨太进门后,母亲日渐丢失的笑容,她怎么忍心,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呢?

(12)、这个名字听起来也许有些陌生,人们提起他,通常只会说那是林徽因的父亲。

(13)、风筝,又称纸鸢、风鸢,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风筝》以“看”开头,语言简短却引人入胜,美丽的风筝“闪到心空”,“缀一串红”,缥缈的风筝,身世浮沉,此时似乎有了心的依托,但它并不甘于“飘摇”,而是充满了“力量”,有自己坚定的“方向”。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苍穹之中白云般舞动的风筝,画面曼妙、空灵、浪漫。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它知道,知道是风”,“风”使风筝具有了灵动的姿态,展现出不同的状貌。在唯美的画面中,诗人将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融为一体,使这首看似简单的诗歌瞬间变得深邃,具有了独有的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回味。

(14)、作者林徽因,是一名建筑学家,她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 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

(15)、也正是如此,梁启超才会如此中意林徽因,促成她与儿子的姻缘。

(16)、想要知道他究竟是谁,我们必须将故事从头讲过。

(17)、我2015年对题目感兴趣。我研究了全唐诗的一些题目,尤其长题目。那里面诗歌的长题目多达几十个字。杜甫有一首诗的题目里时间地点事件都有了,如果没有这些信息,我们现在读根本读不出来那么多信息量。无论是先题目后诗,还是先诗后题目,都可以。只要题目与诗的情感和内容相关,质朴简练就好。一些诗人有些题目就比较怪,这样其实不好。如果实在没有题目的话,可以写无题,甚至真的没题目,也是可以的。

(18)、(原作刊于1931年10月《诗刊》第3期)

(19)、梁思成说:“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而不是金岳霖)”林徽因只是低着头想着,思考良久才告诉梁思成:“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陪伴就是最好的告白!

(20)、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女性诗歌。为了研究女性诗歌,我曾经把整个90年代的中国女性诗人的作品都找来读了读。女性是天生的抒情诗人,在抒情的主题里,排到第一第二的往往是爱情、死亡。例如蓝蓝的爱情诗,扶桑的爱情诗,写的是比较纯粹的。而王小妮的爱情诗在抒情里又渗透了知性的成分。

5、林徽因属于哪一派诗人

(1)、问题十三:有些写作题材不敢向深处挖掘,可能是自己害怕,也可能是怕影响别人,这个该怎么着手?

(2)、Whiffsoveralowwall,andsojourns

(3)、次年秋天,林徽因便随父亲归国,在急促的汽笛声中,她未曾结果就已经夭折的初恋,也随大海一同远去了。

(4)、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5)、只可惜命运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那天之后没多久,林徽因便去了英国,还未萌芽的爱恋,被按下了暂停键。

(6)、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7)、他看出女儿的潜力,想要栽培她,却不是只做一位严父。

(8)、过去时、现在时与未来时的结构,一首相当完整而完美的三段式的爱情诗。分别是在手牵着手遥看星空的夜晚,有小船有水岸,重重的愁绪中选定了各自的方向;“你”上岸了,耕种了缤纷的花儿,“我”却依在江上独行,细弱的桅杆还在风涛里摇,远远地望见岸上的生动;也许有一天,思念与回忆,就会溢出思想的禁锢,变成带羽的响箭,私闯你的花园,回到“当年的边境”!林徽因真是出手不凡,诗的具象与意象都相当丰富、细腻而忧伤,同时有绘画般的大量留白,给读者以自由的想象空间。此后林徽因在同一期的《新月诗选》中,一口气发表了《笑》《深夜里听到的乐声》《情愿》与《仍然》,还有《诗刊》第3期的《一首桃花》,都是好诗啊!难怪徐志摩会用“新起的清音”来赞美,并为刊物能发表她的诗而觉“欣幸”。

(9)、四月,是踏青的季节;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四月,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10)、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徐志摩深深爱上了这个充满着生命力的文学少女。

(11)、新月派: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徽因等。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12)、从那时起,他开始将家中诸事交由林徽因去打理,培养她独当一面的能力,还让她帮自己处理一些公文,整理书籍与信件。

(13)、林徽因现存的诗作有五十余首,大抵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样富有个性,别具一格。读她的诗和散文甚至小说,丝毫没有距离感,仿佛作者就在对面——她的作品喜欢用“你”字,时刻提醒你注意。

(14)、痴情男子金岳霖为经常见到林徽因,特意搬到她家附近来做邻居,还经常到林徽因家来做客。一次林很客气的送他下楼梯说,上下楼很不方便,您以后就不要再来了!

(15)、朱光潜曾精彩地区分过中国诗里面的音顿(声音的停顿)和义顿(意思的停顿),“音的顿不必是义的顿”,旧诗的缺点却是音顿过于独立,“节奏不很能跟着情调走”,容易千篇一律;而白话诗里的顿,如果照着旧诗那样“拉着调子去读”,不免做作,且“没有补救旧诗的缺点,还是白话做的旧诗”,但若是“用语言的自然的节奏,使音的顿就是义的顿,结果便没有一个固定的音乐节奏,也即无音律可言,而诗的节奏根本无异于散文的节奏。那么,它为什么不是散文,又成问题了”(《诗论》)。

(16)、抒情诗的内涵是纯粹的情感。情感的高贵纯粹由精粹的语言呈现出来。纯粹的情感是内容,精粹的语言是形式。多多、蓝蓝、池凌云等诗人的诗歌语言就显得十分高雅。另外,就是形式短,一般20行左右。

(17)、这首抒情诗的主题,是爱,但并非“理想的爱情”,后者如朱自清所言,是新诗第一个十年后半段的重要发明,“在中国诗实在是个新的创造”(《新诗杂话》),这创造是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启发,并主要由徐志摩所完成的。

(18)、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开始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这三个名字对号入座了。

(19)、Whosesmileisit?It’slikeaflowerblossom,

(20)、Themindless,subtlefragrancedriftswithwind,

(1)、目前,网络的发达一方面可利用的诗歌资源多了,一方面不好的影响随之而来。例如由口语诗滑入口水诗。你们要懂得辨别诗的优劣,避免误入歧途。要多读经典,进入经典。200多年的现代诗歌,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宝贵的诗歌财产。外国从波德莱尔开始阅读,国内要从新诗发始的诗人比如李金发开始读,戴望舒、穆旦、艾青、冯至、昌耀等一路阅读下来。你们的路子一定要走正。90后诗人,以及00后,你们这一代具有很多资源,要懂得使用。就怕你们这个群体写作的不确定性,有的人写着写着就戛然而止了。当然,随着阅历的丰富,不要一直处在青春写作的状态,那就要做好诗学铺垫,多读诗和诗歌理论,读诗人的诗学随笔,诗人传记等,以进入经验和知性的层面,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2)、2018年9月29日晚,受青年诗派的邀请,诗人、批评家夏汉先生莅临商丘师范学院进行“诗的形式——以抒情诗为例”为主题的诗歌沙龙活动,我校教师赵娜一同受邀出席。

(3)、节日是一种重复的提醒,最重要的朋友不在了。原本,她以为这份爱将转化成一生的友谊,在无尽的谈话引发的精神愉悦中激励彼此的生命,如今,爱和友谊都为死所覆盖,像画被画框定形,它们之间的冲突消失,隐伏的危险也消失,只剩下巨大的痛苦。1940年代的袁可嘉从后来者的视角审视过新诗从抒情到戏剧的运动,“现代诗人重新发现诗是经验的传达而非单纯的热情的宣泄”,但此类文学史的勾勒通常只能帮助我们理解平庸,知晓一种平庸如何进化成另一种平庸,却无力帮助我们感受何为杰出。比如对林徽因而言,诗就既非传达经验也非宣泄热情,诗是体验和辨识情感,并整理和消化自己的痛苦,是确认失去却仍企图从失去中夺回一点什么的挽歌,它从一开始就是向内和为己的。

(4)、她知道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更伟大的事等着她去做。

(5)、林长民深谙其道,所以在那个女子连家门都难以踏出的年代,将女儿带出了国门。

(6)、他的才华不仅使得林长民与他结为忘年之交,更吸引了青春懵懂的林徽因。

(7)、问题十:海子的长诗读不懂,进入不了,这个该如何着手?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自古以来,桃花便是诗歌中的宠儿。“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更是与佳人相连,成为历代诗人心中的寄托。面对灿然的桃花,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从“色”着笔“一树嫣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眼中的一朵朵桃花都带有“露凝的娇艳”,每一朵花儿都热情娇美,与露珠为伍,自有玉洁冰心。诗人巧妙地用“一句话”为桃花写下“玲珑的字眼”。被赋予人化的桃化,光彩照人、芬芳四溢、顾盼有情,这里诗人将自我物化,达至物我交融之境。最后,诗人通过联想与想象,吟出“在三月的薄唇边”的浪漫。诗人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独特的体验,写出了内心别样的感受,是唯美精神与浪漫情调的和谐。徐志摩说,《一首桃花》与前人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属同一种境界。

(9)、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10)、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二人依旧紧紧握着彼此的手。

(11)、内容以诗歌、散文、小说、评论为主,以说、学、逗、唱,书画艺术为辅。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新气象。

(12)、他亲手种下了一朵最美丽的花,却没来得及看到她盛放,但他的爱却化为春泥,永远滋养着她。

(13)、梁思成因车祸住院时,林徽因也每天都陪伴在他左右。

(14)、她的一首诗,就如同一座建筑,首先是为着她自己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李健吾说“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的生活的支柱”。同样是写诗,徐志摩是赋,恨不得把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完;废名和卞之琳是比兴,故意只说一点点;穆旦则是辩证法,说众多矛盾的话;而林徽因,在她最好的诗里,是努力为她心底的热情所遭遇的那些不可说之物构建一个坚固和美的空间。

(15)、“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一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九叶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代表作品:陈敬容《珠和觅珠人》,穆旦《赞美》《森林之魅》等。

(18)、徐志摩的探视与别的朋友不一般,有时还会留宿,住在平房旁的甘露旅馆。自然,他们相见、谈话的时间就多了。徐志摩除教师之外,还开办了新月书店,握有《新月》《诗刊》《新月诗选》等“新月”书系,上山时新刊是必带的,其中就有创刊号的《诗刊》。林徽因一卷在手,焚香而读,加上徐志摩乘机再次劝说,病中的心情,诗歌,也许真是一个倾诉的窗口?

(19)、作为一个新月派诗人,林徽音的早期诗作大都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可循,但都写得有流动感,决不生涩。《笑》的格式工整是很明显的。两个诗节的字句之间大致对应,也有一定的尾韵可寻,形成了一种轻松自如的节奏感。《笑》之所以被人们推崇的原因之一大概正在于它的格律美。在这首诗中,形式和内容一样,是唯美的。

(20)、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漂,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1)、我这个年龄,爱恨情仇可能体会的多一些。我近年写了一个系列的《寄人》,计划今年出版这个诗集,把爱、灵魂、肉体与性写了进去。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或者说,我想在聂鲁达那样的路径上前行。故而,爱情诗要写得深刻,不要写成情书式的肤浅,流于表面化。

(2)、爱,因其内在属性,不可避免带来两种相对于社会习俗的剧烈运动,上升或坠落,通常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迅速地理解坠落,虽然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古典著作略微感知上升。而友谊就相对温和一些,朋友之间会自然维持某种平衡关系。一个人可以单向度地体验爱与被爱,但一个人无法在和一个难以成为朋友的人的关系中体验友谊。爱者和被爱者对于爱的体验不尽相同,但倘若这爱者和被爱者也拥有友谊,他们就可能共同体会到一种更为珍贵的情感。

(3)、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4)、苦难,是外在的,不为自己所掌控,言辞也无力靠近它;痛苦则是内在的,它同样拒绝言辞。当代写作者却时常利用言辞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个人的痛苦被轻而易举置换成民族或一代人的苦难,抑或相反,在民族和时代的苦难中品咂个人的痛苦。一种“病态主观性”的论证,如同詹姆斯·伍德嘲讽乔纳森·弗兰岑时所说的,“人们完全搞不清弗兰岑宣布社会小说死了是否是因为他的社会小说死了”,同理,我们也完全搞不清有些写作者的愤世嫉俗是否只因为他还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

(5)、问题九:诗歌题材写普通劳动人民,这个方向有没有值得努力的意义?

(6)、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7)、诗歌的形象纯真文雅。首节的“清泉”,涌出水面,像串串明珠般闪着光亮,灿烂而分散;次节“花儿”,轻盈中透着细香,随风拂过,散发着生命的光芒;尾节“百层高耸的古塔”“万千转动的风铃”,向空间无限拓展。这些形象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典的意象,清新明快,古拙灵动,声色俱全,使诗歌充满古典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