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生平事迹精辟88条

时间:2024-06-21 11:03:27 感悟

马尔克斯的励志故事

1、马尔克斯的名人名言

(1)、“听说你们迎来了一个‘写作者的春天’,迎来了一个 ‘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听说有很多资金在支持写作,很多商人在购买版权?这真棒。那么,能不能给我们看看,你们到底创作出了些什么呢?”

(2)、很多人宁愿在热闹中忍受屈辱,也不愿在孤独中保留体面。

(3)、· 嫉妒使爸爸面目全非,养女儿可太难了……

(4)、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

(5)、在海滨小城美鹫,身心俱疲的须贺遇到了积极乐观的“牛奶妹”,两人从此开始了相互治愈之路。她教会了他“生存的喜悦”,他帮她摆脱自卑,教会她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6)、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

(7)、饿了五天的人什么东西都吃得下去,这话说起来轻巧。可不管这人饿成什么样子,当他看见羽毛和热乎乎的血粘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生鱼和疥疮的强烈腥味儿时,他还是会感到作呕的。

(8)、顺便说一句,1985年,在获得诺贝尔奖三年之后,马尔克斯写出了堪与《百年孤独》相比肩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那一年,莫言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马尔克斯称,自己获诺奖就是费力地爬上了山峰,之后,需要争取明智地、尽量体面地下山。显然,中国读者对莫言也做如是期待。

(9)、而乌尔比诺对费尔明娜的追求也相当索然无味,仅仅是受邀来访,并在费尔明娜面前表演了一个拙劣的魔术,随后就请求费尔明娜接受他,短短的会面如同例行公事一样。他俩新婚燕尔,马尔克斯写道:“在这个一直谈到天亮的第一个夜晚,他们什么都谈,就是没有谈到爱,永远也不会谈到它的。但是从以后的情况看,在这方面两个人谁也没有搞错过。”一对夫妻,什么都能聊,唯独不能在一起谈论爱,足以证明两人没有爱的共同语言。乌尔比诺迎娶费尔明娜的一大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家庭财产能匹配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也就很好理解乌尔比诺后来为什么会出轨,在婆媳矛盾中也不会为妻子说好话,两个人缺少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男人就很难在婚姻中为妻子着想。

(10)、我们这一拨人,至少目前,没赶上上一拨、再上一拨,更何况那两拨本身都已让人遗憾。

(11)、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以一部《百年孤独》享誉世界,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另外一部著名的作品,其知名度仅次于《百年孤独》。

(12)、本书的设计者是著名书籍装祯设计师朱赢椿,他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将这本书设计得极具创造性与冲击力:贴着纱布与毛边纸,让时间凝固的书脊;粗糙厚重,直指灵魂深处的封面;柔软湿润,会呼吸的内页,被誉为“中国最美图书”。

(13)、大学新生一入校,在图书馆里发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当时并不知道马尔克斯的大名,只是被“爱情”两个字击中。可是借回去翻开一看,就被最初显得沉重压抑的死亡和霍乱给打败,怎么也读不下去,于是灰溜溜地将仅仅读了第一页的书还回去了。

(14)、余华的青睐与“崇敬”,只需要对比《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上校的妻子让他去把斗鸡卖掉度日的场景和对话,和《活着》中,福贵劝儿子有庆卖羊的场景和对话,尽可以明了。而福贵这个破落地主子弟的不务正业,无处不闪现着《百年孤独》里不务正业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影子。而《在细雨中呼喊》的前半部分,有关“我”爷爷奶奶的描写,也像极了《百年孤独》人物描写的感觉。马尔克斯喜欢写死亡,也喜欢探讨死亡到来的各种可能,而观察余华的作品,这样的桥段也随处可见。至于,他的中篇小说《难逃劫数》和老马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则更是可以做对比阅读。

(15)、这种漫长的等待和坚持绝非常人能够做到,马尔克斯也写到过弗洛伦蒂诺在这期间多次犹豫,怀疑自己是否值得——“有很多次,每当他和一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他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费尔明娜,但事实上并没有。不仅没有,反而越加越烈。” 正是通过与不同女人之间的相处、对比,弗洛伦蒂诺一次次确认了对费尔明娜的爱,那是他穷极一生的宿命。

(16)、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有胡思乱想的男人,有载入史册的女人,永不妥协的精神铸就了一段段传奇。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从未享过片刻安宁。”新闻记者马尔克斯生于斯长于斯,1967年,40岁的他出版了以哥伦比亚70年内战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该书迅速走向世界,销售过百万。1979年,《外国文学》杂志以1500字的篇幅介绍马尔克斯和他的这部作品。1982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奖颁给了马尔克斯,赞誉他“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反映了一片大陆的富足与贫困”,“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这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魔幻现实主义”。1983年,中国文学界在西安开了一场关于马尔克斯和拉美爆炸文学的研讨会。之后,在写作的路上充满梦想的青年作家纷纷汇聚到《百年孤独》的麾下,努力冲破“文革叙事”的藩篱,努力挣脱苏俄小说巨大影响的束缚。因为《百年孤独》,他们开始向往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一个中国文化和现代技法结合的艺术世界;因为马尔克斯,他们找到了具体的精神领袖,他们可以像马尔克斯那样,发掘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主义。扎根于拉丁美洲苦难史的《百年孤独》就这样唤醒了扎根于中国近现代苦难史的中国当代文学;而具有鲜明的左派乌托邦追求的马尔克斯唤醒了相似文化浸淫下的中国作家——这是小说对小说的激活,传统对传统的激活,文化对文化的激活,是一种亟需激活的文化、传统、小说所遇到的天时地利人和。

(17)、整部自传,其实暗藏着两幅隐秘的地图,里面有马尔克斯的一切秘密。一幅是现实弯曲的地貌,阿拉卡塔卡、苏克雷、巴兰斯基、圣玛尔塔、卡塔赫尔,以及波哥大,从家乡到首都,从沿海到内地,从沼泽到高原,这是他身体飘荡的大地。另一幅则是一张隐秘的地图,标注了所有创作的秘密,一个又一个表明他未曾撒谎的标记,这是他灵魂游弋的每一处。

(18)、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生命是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

(20)、至于费尔明娜,年过七旬丧夫之后,再一次选择了弗洛伦蒂诺。也许曾经的弗洛伦蒂诺在他眼里不算优秀,但此时的弗洛伦蒂诺已足以成为她的灵魂伴侣。费尔明娜也终于敢正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在屈服于世俗的约束了。

2、马尔克斯生平事迹

(1)、而马尔克斯之所以没有把弗洛伦蒂诺塑造成清教徒式禁欲之人,是因为在他的看法里,这是一种愚蠢的体现,不可亲不可爱也不可信,也不符合剧情的需要。所以,他笔下的弗洛伦蒂诺是个放纵欲望的男人,但同时还有另外一面——一个努力上进的男人。

(2)、筏子上没有任何给养,事实上,这条驱逐舰上的救生筏都没有配备给养。

(3)、除了莫言和余华,1990年代中国纯文学的两座高峰: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阿来的《尘埃落定》也颇得益于《百年孤独》——前者学习的是大部头民族秘史的浓缩方式,而后者则是化到骨子里的属于第三世界的风情描写、权力斗争和幽默风格——或许,《尘埃落定》可以被称为拉美爆炸文学在中国结出的最优秀的果实,阿来对老马的《家长的没落》的体会透彻骨髓,对第三世界边缘性的“孤独”体悟也透彻骨髓,尽管阿来对此讳莫如深。

(4)、· 美股熔断4次“活久见”!是时候懂点经济学了

(5)、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d。

(6)、就像所有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样,这本自传里的时间是错综复杂的,难以捉摸的。有趣的是,他曾经恰恰觉得时间的线索,是最难掌握的小说技巧。我想,马尔克斯当时是被福克纳摧毁了信心,《喧哗与喧嚣》和《八月之光》是他的精神之乡,但也是他笔尖上沉重的巨石。他为此大范围阅读文学经典,远近皆读,一个人在房间里拆解那些小说的章节,在脑海里画出一条条线索,然后能像积木一样任意组装。终于,他开辟了一条与精神导师福克纳不甚相同的道路,在时间的线索上,福克纳在第二页,甚至第二行就碎裂了,变为一阵错乱的鼓点,一场缤纷的落英,一次急促的变奏,难以捉摸,甚至难以卒读,但是他的时间,则在整部小说的天空里回荡,琴声阵阵响起,文字变幻如弗拉明戈的舞蹈,南美洲大陆上升起一片魔幻的迷雾。这种时间节奏上的技巧,让拉丁美洲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有了梦境般的瑰丽,无论在巨著《百年孤独》里,还是在《迷宫中的将军》、《一场预先张扬的谋杀案》里,无不如此。

(7)、它不能撩,亦不能煽惑;不能投机,亦不能愚弄。在他的目光面前,“100万+”和“1+”将一视同仁。谈恋爱的时候,情人对你说“留下来吧”,那是最悦耳的情话;同样,当时间这个读者看了你的作品,淡淡地说:“嗯,这个留下来吧”,那才是最爽的时刻。

(8)、但我个人更喜欢这个评价——“这部多姿多彩、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巨著,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哥伦比亚文学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罗语)

(9)、南美贫穷混乱的原因有很多,也不是马尔克斯能够解决的。

(10)、《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11)、中国人喜欢阖家欢乐,却不知人这一生终究不可挽回地陷入孤独之中。

(12)、《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你想要了解爱情,那么你读这本书就够了。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写尽了世间所有的爱情:忠贞的、自私的、贪婪的、热烈的、平静的,总之,这世上的爱情百态,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故事的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马尔克斯印记:两人的爱情始于无意间的一次回眸,之后便开始了这场世纪爱恋。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永远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了解,或者说很难。阿里萨与菲尔米娜年少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当他们错过彼此后,其实对方一直住在各自心里。就像我们如今,很多人与前任分手后,其实心底一直有一个位置。他们经历了等待、守望与疾病,最终在一个动人的黄昏,扬帆远航,再不分开。马尔克斯告诉我们,孤独虽在,但爱是永恒。

(13)、而且,马尔克斯在这当中还提示了读者——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并没有十分喜爱对方。费尔明娜初见乌尔比诺,并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反而做了一场噩梦。她火速接受乌尔比诺的求婚,很大一个原因是对方是“一位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在欧洲受过教育而且在同龄人中声誉非比寻常的医生”,是非常体面和有财富保障的丈夫人选。而且,身边的人都众口一致地称赞乌尔比诺,让她不自觉的有了嫁给这个男人一定不会错的潜意识。

(14)、黑暗,不仅来自非洲大陆丛林深处的神秘和野蛮,更来自于人心。《黑暗的心》是现代主义意识流的开山之作,是英国作家康拉德海洋小说最好的代表,书中有文明和愚昧、白人与黑人的战争,作者将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类文明不仅仅意味着璀璨,也伴随着苦难与疼痛。

(15)、1982年-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6)、毫无疑问,马尔克斯对弗洛伦蒂诺的角色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他表面堕落,内心忠贞,为了心爱的女人奋斗终生,最终赢得芳心。这样的故事不仅励志,而且也是马尔克斯希望告诉读者的:当我们无法与心爱之人在一起时,选择自我放逐是可耻的,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有机会赢得属于自己的爱情。

(17)、(路易斯在此之前未披露过的真相)这一披露揭示了三个重大失误:首先,驱逐舰上是绝对禁止运输货物的;其次,正是因为超载,这艘军舰没能采取任何措施施救落水者;最后,驱逐舰上运输的都是些走私货: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18)、“也是在像今天这样一个场合里,我的导师福克纳在这个大厅里说过: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他在32年前拒绝接受这一世界灾难的说法,如今它仅仅是纯属科学判断的一种可能。假若我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便感到不配占据他曾占据的讲坛。面对这个出人意外、从人类史看似乎是乌托邦式的现实,我们作为寓言的创造者,想象这一切是可能的。我们感到有权利相信:着手创造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还为时不晚,到那时,任何人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活或者死亡的方式;到那时,爱情将成为千真万确的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到那时,那些命中注定成为百年孤独的家族,将最终得到在地球上永远生存的第二次机会。”

(19)、似乎很多哲人都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20)、爱一个人不是爱他的闪光点,而是能够忍受他的不足。

3、马尔克斯最经典一句话原文

(1)、说到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跨越半世纪的爱恋,我觉得太过传奇,不太现实。另外,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所谓的爱情与守候,我持怀疑态度,一边流连于各种女色当中,一边又说费尔明娜是心中的白月光,我有些不能理解。但前期写诗给费尔明娜,对费尔明娜魂牵梦萦般的爱恋,后期写信与费尔明娜进行灵魂伴侣般的交谈,我是相信的。一个人等了另外一个人一生,说起来是浪漫的,却又有些不可思议,想想能有多少这样的案例,也许金岳霖于林徽因算一个,但不知是否为真。

(2)、直到参加工作后,没有导师开列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书目的诱惑,于是开始老老实实地啃“经典目录”,然后我鬼使神差地遇上了长到没尾的书,开启了超越七年纠缠不清的缘分。

(3)、马尔克斯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他讲述的故事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仿佛浑然天成。部分节选摘要如下:

(4)、很多读者不是做文字工作的,可能不太了解,最近两三年来,文字的领域里发生了一些事,甚至是天翻地覆的事。

(5)、这是马尔克斯在唯一一本自传里的表白。他用这种隐喻式的语言,避开了自传写作的枷锁。这样,他就不必像那些功成名就者一样,从少年一路写到老年,将每一件得意的旧物擦洗鲜亮,晒给众人。同样,他也可以不必纠结于往日细节的对错,而只需对自己的记忆负责,对自己暮年的情感负责。想写什么,就是什么。

(6)、不知为什么,我们很害怕变成他人眼中的那个自己,不是吗?

(7)、除了政府专制无能以外,国内局势混乱,内战持续到了150年之久。

(8)、故事的结尾是悲伤的,可依旧充满了童话色彩。他们同时打开了太多的灯,公寓泛滥成灾,孩子们都淹死在光海之中。

(9)、自传的最后,是他在离开哥伦比亚,前往欧洲当驻站记者之际,向梅赛德斯,当时女朋友,后来的妻子,发出一封信:如果你一个月不回复,我将定居欧洲(再也不回来了)。他以破釜沉舟的心态寄出,却以极度忐忑的心态等待。一周之后,他收到了确定的回复。仿佛他的一生,就此安定,而关于人生的回忆,也就此结束。在自传里,马尔克斯选择这样一个人生时段,似乎暗示着一种我们未曾发觉的道理——人的一生其实都埋葬在青春里,此后岁月,都只是它的余波涟漪,不足为道。

(10)、不久前读到“押沙龙”的一篇文章,有这么一段,是讲知识分子的使命的:

(1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者将整个故事过程整理重构并进行详尽彻底的挖掘之后,发现本次事故并非纯粹的天灾,人祸的因素更多,重新刊载后,舆论哗然,二人被卷入一场轩然大波,最终路易斯失掉了所有的荣耀和前程,而作者则险些送命,不得不逃亡海外。哥伦比亚当时处于古斯塔沃将军专制统治时代,用马尔克斯的话形容”新闻媒体受到监控,反对派报纸每天找一些和政治无关联的新闻来都读者开心。“

(12)、他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作家,他其实一生都不善于拼写。西班牙文总是错漏字母,写给母亲的信,母亲总是修改之后寄回给他,而每一本新作送到出版社,校对的编辑“总是善意觉得我是笔误”。他其实一生都不善于写对话,他写的对话往往只有一句两句,但都是一锤定音的箴言,最后变成了奠定地位的文字特色。他当时一度心灰意冷,觉得命运不济,前途未卜,不愿意读法律专业,却又不知到何处安身立命。赫尔曼,一个老报人对他说:“你的文笔就是好运气,这种好运气,坚不可摧。”

(13)、  很多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真不知道自己还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14)、越是名著越容易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我曾经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态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无论哪本外国文学史都奉之为巅峰,然而七卷本、意识流,再加上意识流经典《尤利西斯》著名的长达40多页的“胡思乱想”,这本书就成了同学间“口头致敬”的名单之一。

(15)、主人公托托和乔尔是两个孩子,两个喜欢大海的孩子,他们想要属于自己的划艇和全套的潜水装备,但这愿望需要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才能达成。

(16)、本以为这是本爱情小说,理所应当应该讲的是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但这本书却讲了许多人的爱情故事,表达的似乎也不仅仅是“爱情”那么简单,这与我之前所看小说有所不同。但好在,这本小说主要呈现了两段爱情故事,即女主与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故事和女主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跨越半世纪的恋爱故事,就是这两段女主的爱情故事让我无法辨认出谁是真正的男主,抑或是两人皆是男主。

(17)、大量的投资也在涌进来,今年上半年对自媒体的风投据说有113例、15亿元。“内容创业”的概念被每一人反复言说,一个又一个成功大号的头像闪耀在各种PPT上,人们欢呼:这是写作者的春天,是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

(18)、无论走到哪里,都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以...

(19)、《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伟大的小说,马尔克斯几乎写尽了人世间所有的爱情模式,有热恋、有失恋、有老少恋、有黄昏恋、有逢场作戏、有风流放荡、有忠贞不渝,也有婚姻羁绊。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与爱情相处的样子。也许,这正是这本书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20)、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4、马尔克斯的小故事

(1)、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

(2)、或许,中国媒体该如是弘扬马尔克斯的影响力,因为他发出了类似雨果《悲惨世界》发出的那种响彻全人类的人道主义的伟大声响;或许,中国作家也更该如是思考马尔克斯的影响力,更该从精神上靠近马尔克斯的“孤独”和“理想”而不是远离。或许,中国作家值得牢牢记住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里面和门萨对谈时候说的这一段话:

(3)、  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别绝望,至少你的判断是对的。

(4)、《族长的秋天》这是我读过的马尔克斯作品中最为震撼的一部。之所以震撼,除了故事层面而外,最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这部作品与我读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包括马尔克斯本人的小说:全书分为六个长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除了必要的间隔之外,就再没有停顿。时刻变换的叙事角度、天马行空的故事想象,都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难度。但只要你用心读完,就会觉得仿佛“已过完了好几个人生”。这部作品仍然是关于爱情、关于孤独,一个不知活了多久的族长,一段无可救药的爱情故事,人们都是活在自己内心的枷锁里,走不出去,跳不出来。人们都想要有一个真正相濡以沫的爱人,却发现原来世间最难之事,就是蓦然回首间的嫣然一笑。这部作品对后世作家如福克纳等影响巨大,可谓意识流小说的先河。马尔克斯自己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假如有一天人们忘记了《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是谁,那么还有《族长的秋天》使我免于被遗忘。”

(5)、同时,国家的经济情况不佳,经济结构非常单就是依靠咖啡和石油。

(6)、趁年轻,去体验吧,生活上的,精神上的,那些痛苦终将成就你。

(7)、马尔克斯通过描述弗洛伦蒂诺的经历,实际上是在阐释人类的另一种情感状态——不婚主义和滥交。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是相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类爱而不得后的感情变态,有些人会选择封闭自己的感情,而有些人则会通过滥交来麻痹自己。总而言之,爱情是人类的必需品,没有爱情的人生将会是畸形的人生。

(8)、《百年孤独》里,丽贝卡真的吃土的,那是他的一个妹妹;阿玛兰妲真的是亲手安排了自己的葬礼,那是他的一个姨妈;梅梅真的在修道院度过一生,那是他的另一个妹妹;美人儿雷梅黛丝的银版相片遗照真的高悬客厅,那是他另一个姨妈;而布恩迪亚上校开枪自杀,真的是在胸口画了一个圆圈——那是当时一个诗人自杀的方式。诗人死了,而上校没死。

(9)、《族长的秋天》这是我读过的马尔克斯作品中最为震撼的一部。之所以震撼,除了故事层面而外,最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方法。这部作品与我读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包括马尔克斯本人的小说:全书分为六个长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除了必要的间隔之外,就再没有停顿。时刻变换的叙事角度、天马行空的故事想象,都增加了我们的阅读难度。但只要你用心读完,就会觉得仿佛“已过完了好几个人生”。这部作品仍然是关于爱情、关于孤独,一个不知活了多久的族长,一段无可救药的爱情故事,人们都是活在自己内心的枷锁里,走不出去,跳不出来。人们都想要有一个真正相濡以沫的爱人,却发现原来世间最难之事,就是蓦然回首间的嫣然一笑。这部作品对后世作家如福克纳等影响巨大,可谓意识流小说的先河。马尔克斯自己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假如有一天人们忘记了《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是谁,那么还有《族长的秋天》使我免于被遗忘。”

(10)、“根据我的政治抉择,我是一个‘听命人物’,政治上是惟命是从的……但是我对于所谓‘听命文学’,或者更确切地说,社会小说,很有保留。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对世界以及生活的看法,即使从政治上说,也不会起任何作用。拉丁美洲人民对于压迫和不公正实在太了解了,他们期待着一种真正的小说,而不只是某种揭发材料。”

(11)、在这种国家,如果不能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国家任何政治抱负都是无解的。

(12)、爱情无所谓对错,积极地拥抱爱情、享受爱情,是人这一辈子亘古不变的真谛。

(13)、只有《迷宫中的将军》,他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了将军的一言一行,一餐一宿,那是他的创作对这个世界最接近真实的拍摄复制,其他的,《枯枝败叶》《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没人写给他信的上校》,等等,全有往事踪影,全都亦真亦幻。他从来不是无中生有,建造空中楼阁,但是也从来不是真的按照事实去写,他诚实地告诉我们,从任何意义上说,每一部小说都是作者的白日梦,都是作者的个人自传。

(14)、人们总在问我,当英雄感觉怎么样。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我自己而言,我和从前没什么不同。变化了的是别人。我的朋友比以前更友好了。

(15)、“你就该是泼冷水的人,你就该是唱反调的人,你就该是在大家激动的时候继续说人话的人,你就该是一直说人话的人。”

(16)、如果某一天,马尔克斯、又或者是卡夫卡、雨果坐在我的对面,抑或坐在我们今天许多内容创业的所谓“大号”“大咖”对面,向我们发问:

(17)、2014年,周克希老先生宣布放弃翻译,追忆缺四卷;2015年徐和瑾老先生去世,追忆停在了第四卷。不知道有生之年可否能再看到一次单译本,但我的“追忆”里永远都留下了它。@扇子

(18)、2014年4月18日,据法新社报道,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19)、读懂了这些,可以帮助你渡过人生的各个阶段。

(20)、驱逐舰的桅杆越来越远,它告诉我,船并没有像我一开始像的那样沉没了。

5、马尔克斯的生平

(1)、“你没有走错路,是在等待风的到来。你只是在港口养精蓄锐,直到好风吹起来。”

(2)、看到这话,心情很难过。这批评不是针对我,但是作为这个所谓“时代”的一小分子,感到两个字:

(3)、  不过,如果你以为发布“毒汤”的聪明段子手只是耍嘴皮图个乐,那就太天真了。“毒汤”早已搭上互联网营销的快车,熬得一锅好“毒汤”,赚取高额月薪不是梦。

(4)、等将来的某一天,我老得一切都看不过眼时,我将不再挣扎,而是把时光留给最后的岁月,留给孤独中的自己,好让生活不再属于除我以外的任何人。

(5)、  大体上,“麻醉剂”可以分为3种。第一类是提醒读者注重内心的幸福而非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释然开怀,走一条轻松的路。第二类是相信只要当个好人就能收获好报,对社会的残酷和激烈竞争视而不见。第三类是绘声绘色地描述境遇出奇糟糕者的倒霉事,劝慰读者知足常乐。

(6)、这些现实并非只存在于作品的描述中,它们就发生在我们中间,决定着我们每天能看到的不计其数的死亡瞬间。它充满伤感,但又美丽异常,丰富滋养了我们的创造力之源。

(7)、上面的话出自马尔克斯领诺贝尔文学奖时候的授奖词《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下面的话,更是他“讲述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核心所在。在这个面对全世界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力量的讲台上,他毫不隐晦地讲述和控诉殖民者给拉丁美洲带来的苦难历史,然后他说:

(8)、马尔克斯自己是左派,同古巴卡斯特罗关系非常亲密。